新时代下推进盐城公共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8-01-27左一明江苏省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24000
左一明(江苏省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24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文化食粮尤为重要。当前,盐城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公共文化建设如何补短板,如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如何有效解决人民的需求是盐城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盐城公共文化建设现状
(一)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速构建
“十二五”期间新建了一批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全市现有综合性文化艺术中心6个,公共图书馆9个、文化馆9个,博物馆3个、美术馆3个;创成全国文化先进县4个,省级文化先进县6个,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县级示范区2个。建成国家一级文化馆8个、一级图书馆8个,一级乡镇综合文化站23个。
(二)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稳步推进
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达73%。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260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覆盖率达92% ,“市有三馆、县有两馆、镇有一站、村有一室”四级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和质量苏北领先。有线电视基本实现户户通,入户率达95%以上。
(三)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开展
大市区的“盐渎大舞台”、阜宁的“牛歌会”、东台的“哈哈周末”已成功打响品牌。连续十年组织“十馆联动”先进文化下基层巡演和“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以市图书馆为龙头,市、县、乡、村联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17年获得全省首届“书香城市”建设先进市称号,是苏北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盐城市公共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与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文化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城市社区、偏远镇村文化设施还有短板,部分基层文化阵地建设还存在缺设施、缺资金、缺活动的问题。二是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意识不强,还未能建立起群众文化需求良性对接机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不高。三是基层文化队伍青黄不接。文化人才数量不足、年龄老化、素质不高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三、推进措施思考
(一)优化顶层设计,强化组织领导
一是以市委、市政府名义成立全市公共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问题,统筹推进全市公共文化建设。各县市区参照市里做法,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形成“党政齐抓、市县联动”的工作格局。二是营造公共文化建设氛围。深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宣传贯彻,提高从党委政府领导到相关部门特别是文化部门从业人员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三是完善考核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加大对公共文化建设工作的考核力度,提高文化建设工作在全市综合考核权重和分值,形成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责任落实机制。
(二)突出多元投入,构建保障机制
一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健全稳定增长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保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支出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政府财力增长相适应。二是设立市级扶持经济薄弱地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优先安排经济相对薄弱地区文化项目,支持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开展“三送”工程等。由市文广新局和财政局共同研究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考核机制,最大限度发挥专项资金作用。三是制定激励政策,通过政府采购和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动员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参与重大节庆活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建立文化结对帮扶工作机制,每个市级部门挂钩服务一个镇(街道),积极帮助基层解决难题。
(三)推进资源整合,完善基础设施
一是坚持均衡配置、规模适当的原则,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公共文化设施,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加快推进全市文化场馆的建设,推动以杂技大世界、音乐厅、淮剧传习所、美术馆为重点项目的串场河文化集聚区工程建设。二是推动公共文化资源整合,鼓励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化设施向社会开放。加大统筹整合基层农家书屋、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村文化活动室等资源,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三是坚持建管并重,加强对基层文化设施的管理。聘请基层大学生村官、退休老教师等人员参与文化设施管理工作。完善文化志愿者队伍招募注册、培训服务、考核奖励等制度,促进文化志愿服务制度化和常态化。
(四)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惠民实效
一是尽快研究制定盐城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建立健全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确定服务的内容、种类、数量和水平。二是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建立群众文化需求跟踪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文化需求。利用热线电话、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现代通信技术,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打通全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发挥我市“海盐文化节”和各县市区的文化品牌活动引领作用,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质量,持续开展各项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惠民活动。突出对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等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让特殊群体享受党和政府的关爱。
(五)深化机制改革,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大力引进领军人才,结合“515”人才引进行动计划,优化人才引进的政策环境,柔性引进领军文化人才,以领军人才培养带动全市文化人才成长发展。二是加大对基层人才培养力度。在开展政府文艺奖、盐渎文化奖章评选时,注重向镇(街道)、村(社区)倾斜,鼓励支持基层文化能人发展。与盐城师范学院、盐城工学院等高校共建文化专门人才培养基地,对基层文化工作者进行培训。恢复盐城鲁迅艺术学校独立办学,加大我市公共文化人才特别是基层文化人才培养力度。三是完善基层文化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中宣部《关于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意见》,配齐配强镇(街道)、村(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干部和工作人员,加快形成“县有专业、镇有专人、村有专任”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