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困境及路径研究
2018-01-27朱敬敬汪明海
朱敬敬,汪明海
(百色学院体育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应出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振奋人心的号召,并上升为国家经济发展引擎的战略高度。2015年5月13日,国办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要强化创新创业实践,鼓励和支持学校在大学中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从而引导学生创新创业。2017年指示中提出大众创业符合大学的发展需求,必须加强推进大学生创业、创新,全方面为万众创新提供平台,提供方便。我国创新驱动迅猛,发展战略意识的全面实施,适应国家趋势,大力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教育的主旋律之一。尽管国家高度重视、政策支持、资金帮扶,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区域经济、办学理念等存在显著差异。万众创新的历史新局面,时代新方向标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现舞台。探索创新创业稳固的后驱力,需要创新创业的经验和理论,同时不断解决各种未知、预计的困境。
1 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双创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而提出的,创新已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动力,是推动社会变革与进步的活跃因子。美国提出要将创新融入创业中,形成“创客文化”;欧盟提出加大研发与创新投入,提出“地平线2020”计划;日本和韩国积极主动大力构建创业生态系统。全球经济多元化发展新形势下,驱动、迫使双创教育成为社会、经济、国家发展的方向标。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高校双创教育人才培养尤为重要。创新创业教育过程目标是培养出具有创新认识、创新理念、创新思维的能力,从而营造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加强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要密切联系学生发展、关注教育前沿问题。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其特性决定了体育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型特质。体育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以社会发展为契机、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核心、变革教学方法、多学科交叉知识建构。
2 应用型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困境
习总书记强调: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搭建更广阔的舞台,让广大青年在创新创业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青春光彩。各部门积极响应并给予政策支持、资金保障,开展相关活动,并调动学生参与热情,但是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仍面临一些问题,特别是应用型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面临艰难的困境。
2.1 创新创业意识淡薄
创新创业教育归根结蒂要落到学生处,不是学生实现就业的“敲门砖”,而是要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部过程。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现实需求,应着力促进全体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的训练与提升。就现阶段而言,各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认真贯彻落实方针政策,采取导师负责制,鼓励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相关项目申报和活动的参与。参与者人数较之前有所增加,但是真正参与融入其中者还比较少且学生投入时间不足。有些学生申报成功后却缺乏继续钻研的意识和精神。应用型体育专业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和实践已经出现成效,但是由于师资力量欠缺,导致学生学习不够全面系统和缺乏实战性。政策是引导性文件,创新创业必须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专业因时因地不断变化,形成地方特色创业。深刻解读政策,理解创业导向,但是急功近利、浅尝辄止、见难而退的情况较为多见。
2.2 课程设置不系统,专业师资缺乏
应用型体育专业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非常匮乏,课程设置实践和经验不足,硬件软件不够完善,专业教师少之又少。虽响应号召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是上下联动体系尚不完善,没有完整的理论和实践接轨的教育实践平台。双创教育不能只把创新创业课程当成是修学分,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有所用,提高学生兴趣和能力。随着社会发展需要,目前体育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师资队伍还不能满足现有发展的需要。
3 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及原则
3.1 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
3.1.1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 习总书记曾说:“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重视体育事业发展,重视学生体质健康。体育专业院校领导者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培养理念,在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更需要正面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高校面向新时代发展要求必须树立和坚持的办学理念和宗旨。要将体育专业学生成长和发展作为办学目标,积极探索开展体育相关创新创业教育讲座。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要有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积极融入双创教育中,树立新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强化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意识。体育专业发展应利用资源整合,与企业联手建设实践基地,搭建教育实践平台。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紧密融合,增强大学生接地气的创业意识、切实可行的创新精神和新颖有效创的造能力,形成创新资源叠加、创新人才共赢、创新活力迸发的局面。3.1.2 增设创新创业课程 创新创业课程要以体育学科专业学生的认知与技能特点为抓手,明确学生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为着力点,推动双创教育实效性。要加大双创教育课程设置,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理论知识的选择层面。应更新教育创新理念,拓宽教育方法,遵循体育专业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人才成长的多样化规律,以课程设计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创新创业潜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创新创业认知度。
3.1.3 打造专业教师队伍 体育教师师资队伍需要多样性,既要具有扎实的技战术学识人才,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管理人才,同时需要具备指导创新创业的能力。具有扎实学识是教师培养人才的基石,过硬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是引领学生成才的导向。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要结合体育院校实际和大学生知识、技能宿求,编写创新创业教育规划教材,培养一批能够胜任此类课程教学任务的师资队伍,使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体系之中。教育发展要着眼长远、立足现在,全面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以教师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鼓励、支持、激励教师扎实教育创新能力,协调社会交际能力,共享实践发展经验。学校要引导、鼓励和支持教师外出学习进修,从进修理念上培养德高业精、结构合理、充满活力、洋溢激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3.2 创新创业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3.2.1 专业指导科学性原则 学生虽然学习了专业知识,但还不能运用于创新创业,因此要积极探索形成“培训+实战+孵化”的运营模式,调动体育专业学生的积极性。针对体育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就业方向,需聘请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知识普及、专业问题导向分析及针对性的科学指导。
3.2.2 课程内容系统性原则 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符合大纲及人才培养的要求。课程内容需要不断完善和结合实践,遵循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原则。革新教学方法就要打破常规,教室内接受理论知识,室外合作交流。交流能力、抓住经济脉搏能力、识人辨事能力、敢打敢拼能力等全面的培养是系统性的重要体现。授课内容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社会实践能力由生到熟、由浅到深、由疏到密,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2.3 多学科相结合原则 随着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体育健康产业与诸多行业交流碰撞,造就了体育产业与材料、医药、保健、文化各方面逐渐密切。体育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其他学科的支持与渗透,单一学科发展是基础,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是趋势。应用型高校的学生必须具备更丰富的知识储备,更多元化的学科知识,才能够具备扎实的创新创业。拓宽知识体系结构,丰富专业技能,借鉴成功创业实务经验,了解创业基本过程和提高创业技能。
3.2.4 理论联系实践原则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崭新的系统,需要庞大的工程设计来完善,如果仅依靠高校的师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各界的力量必须融合起来,学生家长的支持是一大探索方向。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中,融入社会力量、加强社会联系、强化校企合作、善于运用资源、优化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是体育专业人才高质量培养的有效途径,对推动应用型高校教育质量、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4 结 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专业大学的创新创业的专业师资队伍薄弱,专业课程结合实践欠缺检验,成功案例和指导方向不明确,学生创新创业知识体系不完善,经济体系链条与创业实战能力的衔接不到位,造成了体育专业学生缺乏优质的创新创业成果。应用型体育专业大学应结合体育产业大环境设定合理的创业导向,结合社会需要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利用成功经验转化成教学案例。教师自身的创新创业务实,是教授学生创新创业最好的案例,最直接的经验和最接地气的教学方式。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要坚持科学为本,贵在创新衔接创业,真正优质的创业是结合专业先导,结合创新务实,利用人脉的信息资源。根据体育专业特点启动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提供长效激励帮扶机制,积极探索与开创符合体育专业实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