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排球教学中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策略

2018-01-27

运动 2018年12期
关键词:柔韧性排球身体素质

周 政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6)

身体素质是一个人生存、学习和工作的基础,身体素质的好坏不仅对个体有着重要的影响,更对整个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缓解国家医疗卫生财政压力有着直接的价值,因此关注体育发展,关心学生身体素质是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重心。但通过国家相关部门所发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和不断报道于媒体的大学生及年轻上班族猝死事件足以看出,我国高校学生体质状况的严重性,因此,立足于体育运动本身,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找到恰切的提高策略,是当前我们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排球运动由于其适宜的运动量、能够有效调动身体多个部位、多个肌肉群参与运动,对学生的体能提升和身体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因此排球选修课的发展势态非常有利,并在选修率上排在前列。因此本文就以排球作为介质,着力研究排球教学中加强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高效策略,不仅有利于学生群体身体素质的提升,对高校排球课开展科学化教学也是一个非常有益的探索。

1 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与排球教学要求差距分析

1.1 学生体能普遍较差,难以适应排球教学的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运动需求

良好的体能养成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特别是在身体快速成长的青少年时期。但由于我国初高中普遍面临繁重的学业压力,根据笔者的调研结果来看,我国78%的初高中体育开课率并不能满足大纲要求,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体能重视不够,锻炼时间和强度严重不够,这势必造成了我国大学生群体的体能基础差的局面。根据笔者对来自10所不同城市的高校的68名排球体育教师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看,排球课受伤率约为64.3%,出现运动损伤的主因是学生的韧带、肌肉力量差,容易出现拉伤、挫伤和皮外伤等;而对高校排球教学影响最大的就是学生的耐力和体能下降速度太快,一节排球课需要完成多个大力跳发球动作,但78%的学生只能坚持20min的较大强度的对抗性训练,更难以坚持一场完整的排球比赛赛程;现行的高校排球教学强度不得不降低,对学生的排球技能要求不得不放低,主要问题就在于学生的体能跟不上排球运动这项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运动项目所需要的基本体能要求,体能已经成为困扰高校排球课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难题。

1.2 柔韧性、速度等体能指标逐年下降,特别是上肢和腰腹区控制躯干的力量严重不足

排球的发球和扣球等动作的完成必须要依靠手腕部的力量来完成,因此对上肢力量要求非常高,同时由于排球的落球速度和落球点范围较大,这就决定了运动者必须要有良好的身体柔韧性和能够胜任急转、急停的腰腹区控制躯干的力量和能力。但通过笔者对本校200名排球选修课的大一新生的跟踪观察和对3所兄弟学校排球课的课堂观察结果看,高校大一新生目前让排球教师普遍头疼的体能问题恰恰就是群体性上肢力量和腰腹区控制躯干的力量严重不足,学生发球无力、发球发不到后场、扣球扣不死,给对手留下反攻机会,无法完成高质量的进攻和防守动作,也就无法进行排球技战术的训练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的教学目标。

1.3 肺活量不足,耐力差,限制了学生的有效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

当下我国高校学生影响其体能水平的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肺活量,由于当今的高中学生很少进行长距离跑、力量训练等,活动强度和活动时间普遍较10年前的学生群体下降许多。从大一新生体检结果也能看出,他们的肺活量平均值约下降了10%,无法拥有较大的肺活量决定了他们的心肺机能不能适应高强度、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在实际的教学中,前20min往往学生的体力充沛、发、传、垫、扣球等基础动作完成的质量较好,但在后20min内学生的注意力和传球质量明显下降,主要与学生的体力下降太快有很大关系,由于身体素质及体能条件制约了学生排球技术的提升是非常可惜的,对教学资源也是一个巨大的浪费。因此,高校排球运动技术要想得到不断的提升,就必须要关注学生体能的提升,需要加强对学生体能的训练。

2 当今大学排球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的策略探究

2.1 有效利用第三课堂,扩大排球选修课的课堂容量,增强学生的心肺机能

当今的大学由于时代的变革,社会对其培养质量和培养的多元化综合素养的需求逐年提高,因此大学生群体所面临的学业压力也空前加大,鉴于这样的现实各高校也不得不一再压缩高校体育教学的学时。在短短36个学时中要完成大量的排球技战术的教授和训练及提高学生体能的教学目标,已经远远超出当前我国高校排球课的课堂容量和教师的教学能力,因此想解决这个两难问题则必须要向第三课堂要时间和锻炼质量。高校排球是一项隔网对抗的集体性体育项目,因此与对手之间的肢体接触和运动碰撞带来的运动损伤风险相对较低,同时它还具有一定的对抗性和运动负荷,可以让学生的身体器官、身体的多个系统具有一定的改善功能,因此高校排球教师可以与学,通过第三课堂的形式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课后时间,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排球锻炼。第三课堂的利用无异于扩大了排球选修课的课堂容量,在教师的组织下可经常让学生进行传、垫、扣、接球等基本的排球动作训练或者徒手移动训练等,也可以进行一些组合动作训练或团队配合练习,通过一定量的定期、定量的有效锻炼,使学生的心肺一直处于有效锻炼状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自然会提高学生的心肺机能。

2.2 与力量训练专门器材及其他运动项目巧妙结合训练,增强学生的肌肉力量及提升耐力

所谓的力量素质是指人体肌肉群在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力量条件越好,耐力、爆发力也就越强,相对应的体育动作的质量完成得就越高。排球项目本身是一项有一定速度、力量和对抗性的活动,长时间坚持一定的力量训练,则对提高发球和扣球质量、垫球的爆发力和长久的耐力是非常有帮助的。耐力训练和肌肉力量训练是一个枯燥、复杂且长期性的过程,对好动和追新求异的“00”后和“90”后的学生群体来说是很难接受的,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排球教师的聪明才智,多创造一些时尚的组合训练法,可借助力量训练专门器材,如让个人或小组通过比赛的方式增加徒手持杠铃、哑铃、实心球等重物及器具的时间和重量,通过这样丰富多彩的锻炼方式提高学生的上肢力量;可以通过在学生手臂或小脚上绑沙袋的方式增强发球、传球、垫球过程中上肢及腿部的力量;还可以通过做俯卧撑、双腿深蹲、引体向上、倒立等其他运动项目使学生乐在其中,不知不觉中使身体各肌肉群的力量、上肢力量和腰腹力量均得到了提升。但要注意运动训练的时间和负荷量,每次趣味训练时间以10~20min为宜,训练的强度适中,一定要在学生的接受能力范围内,每次力量训练后一定要指导学生进行肌肉放松与恢复的训练,帮助肌肉群及时恢复状态,避免肌肉僵化或运动疲劳,增强学生的运动体验愉悦感。

2.3 可通过动静结合及户外拓展训练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身体柔韧性、灵敏性,保持活力

柔韧性是指人体各关节、韧带、肌肉的活动幅度和伸展能力。柔韧性对人体的最大影响就是影响肌肉和韧带的弹性、关节的骨结构和关节周围组织体积的大小,柔韧性好有助于体育运动动作的高质量完成和有效降低机体的疲劳程度。增强排球教学中学生的柔韧性,排球教师可通过动静结合的训练方法,采用主动或被动静拉的方法,帮助学生放松肌肉,避免因运动疲劳造成挛缩。在教学活动中,还可以采用变速跑、短跑、接力跑等田径项目,加强对学生爆发力、反应能力及速度的训练,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反应灵敏性,让其大脑和多个器官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提高其在排球学习中的迅速、准确、协调反应的能力。由于排球运动是一项隔网对抗的集体性运动项目,在与对手的激烈的进攻、防守过程中,不单要通过有效的手段、站位完成防守任务,还要和队友密切配合,做好助攻、主攻等动作,这个复杂的过程就需要每个成员都要头脑清醒,因此灵敏和协调能力是排球运动训练不可缺少的内容,同时也是体能训练最容易被忽视的内容。学生群体在排球运动过程中,由于在激烈的角逐中要经常使身体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下去完成各类动作,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灵敏协调能力。根据运动力学的研究表明,人只有在神经系统比较兴奋的状态下,身体的灵敏及协调能力才会被迅速提高。教师可不断变换给球方式、方向和变换比赛节奏及队员的位置等来提高其身体的协调能力。

3 结 语

良好的体能是排球运动得以开展的基础和保障,体能是个体的身体素质的综合反映,是长时间积累而形成的结果。由于我国当前的义务教育阶段,并没有很好地执行“阳光体育”,造成了高校大一学生体能上的欠缺,因此我国当前的高校排球教学应承担起加强学生的体能建设的重任,必须要采取灵活、适当的手段充分重视体能训练。当前我国高校排球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体能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根据学生的学情变化和锻炼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提升学生体能水平的目的,这对排球教学来说是基础性的要求,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猜你喜欢

柔韧性排球身体素质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柔韧性训练(一)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每个人都需要柔韧性练习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关于人体的柔韧性练习的思考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锻炼
做柔体操可摆脱身体僵硬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