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现状对发展体育核心素养的启示

2018-01-27詹莹莹

运动 2018年12期
关键词:愉悦感理科文科

詹莹莹,于 晖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 100176)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现状及对发展体育核心素养的启示进行研究。本研究调查对象是北京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以综合类大学为主。根据分层随机取样的原则,考虑年级、专业(文科与理科)、性别3方面的平衡,抽取北京市6所大学的360名大学生作为样本,每个学校抽取同一年级的文科男生15名女生15名,同一年级的理科男生15名、女生15名,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各占一半。

2 结果与分析

2.1 北京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自身需求现状

2.1.1 渴望愉悦的需求 调查显示,男生渴望愉悦感的分数为3 807分,女生渴望愉悦感的分数为3 693分。可以看出,不同性别对对愉悦感的需求有明显差异,且男生明显高于女生,说明男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更多。大一对渴望愉悦感的分数为3 357分,大二对渴望愉悦感的分数为4 143分。可以看出,不同年纪对对愉悦感的需求有明显差异,且大二明显高于大一。文科对渴望愉悦感的分数为3 723分,理科对渴望愉悦感的分数为3 777分,说明不同学科学生渴望愉悦的需求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2.1.2 对挑战的需求 调查显示,男生渴望挑战的分数为3 040分,女生渴望挑战的分数为2 587分。可以看出,不同性别对对挑战的需求有明显差异,且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男生由于雄性荷尔蒙及生理特点使其在体育运动中更具攻击性,比女生喜欢刺激对抗性的运动形式。大一对渴望挑战的分数为2 834分,大二对渴望挑战的分数为2 793分,说明不同年级学生对挑战的需求存在的差异不显著。文科对渴望挑战的分数为2 711分,理科对渴望挑战的分数为2 916分,说明不同学科学生渴望挑战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差异,且理科明天高于文科,可能是因为理科学业繁重、压力大,倾向于又紧张、刺激的项目排解压力。

2.1.3 学习的需求 调查显示,男生渴望学习的分数为3 197分,女生渴望学习的分数为3 103分。可以看出,不同性别对学习的需求有明显差异,且男生明显低于女生,女生参加体育活动一般比较文艺,多为舞蹈、瑜伽等柔美的项目,而这些项目是需要学习才能练习的,而男生选择的项目比较随意,对学习的需求较低。大一对渴望学习的分数为3 040分,大二对渴望学习的分数为3 260分,说明大二对学习的需求高于大一,可能是因为大二的学生更加成熟,更通过体育锻炼获得更多的技术和健康知识。文科对渴望学习的分数为3 056分,理科对渴望学习的分数为3 244分,说明理科对学习的需求高于文科,可能是因为理科学生思维逻辑性更强,他们在锻炼时善于思考体育活动的运动技术、身体结构的变化等知识,而文科学生大多是因为兴趣爱好才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表现的积极活跃。

2.1.4 对健康的需求 调查显示,男生渴望健康的分数为3 881分,女生渴望健康的分数为3 659分,说明不同性别学生对健康的需求有差异。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女生更加注重调理身体,对参加体育活动而获得的健康需求较低,而男生经常会过度支出身体,所以对健康的需求更多。大一对渴望健康的分数为3 632分,大二对渴望健康的分数为3 908分,说明大二对健康的需求高于大一,可能是因为大一的学生刚入学关注点在其他方面,而到了大二就慢慢感受到自己健康水平下降带来不适,所以大二的学生更渴望通过体育活动获得健康。文科对渴望健康的分数为3 648分,理科对渴望健康的分数为3 892分,说明不同学科学生渴望健康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差异,理科大学生明显高于文科大学生,可能是因为理科大学生因为学业压力和时间因素,对体育锻炼有明确的需求,他们更愿意把体育锻炼当成一种保持身心健康,休息放松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手段。

2.2 北京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社会交流需求现状

2.2.1 对融入社会的需求 调查显示,男生渴望社交的分数为3 652分,女生渴望社交的分数为3 463分,男生略高于女生,说明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男生比女生具有更高的成就动机和更好的任务定向,故男生对社交的需求程度更强烈。大一对渴望社交的分数为3 657分,大二对渴望社交的分数为3 458分,说明大二对社交的需求低于大一,可能是因为大一经过了高考释放了压力,入学后更乐于人际交往和玩乐。文科对渴望社交的分数为3 723分,理科对渴望社交的分数为3 392分,说明不同学科学生渴望社交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差异,且文科明显高于理科,原因可能会文科学生实践充裕感情丰富,对人际交往的需要程度更强烈。

2.2.2 对健身美体的需求 调查显示,男生渴望健美的分数为3 366分,女生渴望健美的分数为3 494分,女生比男生更注重自己的体形和外在形象,导致女生略高于男生。大一渴望健美的分数为3 387分,大二渴望健美的分数为3 473分,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健美的需求有差异,但差异不大,学生对健身美体的需求来源于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比较恒定。文科学生渴望健美的分数为3 730分,理科学生渴望健美的分数为3 130分,说明不同学科学生渴望健美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差异,且文科明显高于理科,原因可能是文科学生实践更加充裕,并且文科学生更乐意社交,所以文科学生更注重健美。

2.3 北京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的主要策略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通过体育学科学习,学生所能掌握与形成的终身体育锻炼所需的、全面发展必备的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本文从这3种能力出发,探讨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策略。

2.3.1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1)

课堂教学重视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是体育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培养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应该重视德育渗透。体育教学的过程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如体育教师在教学比赛中对学生进行团结的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形成关心他人互相帮助的良好意识;培养学生遇到困难要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自信、果断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2)

注重培养大学生自我调控能力、自制能力。

教师在教学或者引导学生锻炼时,通过暗示、模拟、信息反馈等方法,教学生自我调控情绪、注意力以及意志力等,通过反复练习和发展素质,从而提高自己的控制能力。自控能力不仅是对身体的控制能力,还有对动作姿势的调控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教学生如何去学会控制,学生学会自我调控的方法后,可以灵活使用在自主日常锻炼中,从而实现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例如,以培养学生奔跑能力与灵敏性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拓展课前,教师先设计好本堂课的大纲,然后将拓展项目的选择交给学生自己去讨论,要求学生从自身心理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学情,并将最终讨论结果写好后和教师一起讨论、修改、定案。当轮到上这次课时,学生作为本堂课的“主人”,教师协助合适的学生自荐者当“老师”来组织本堂课程,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课堂气氛活跃,组织也较为有序,学生的自控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2.3.2 学生运动能力与习惯的培养 (1)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合理设置体育课程内容体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意味着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他们是课程的主动开发者,也是他自己课程的主体。根据北京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显示,不同性别、年级和学科的学生对体育生活需求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也就是说,在课程内容上选择和组织上,要充分考虑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学生特点,要给大一男生多安排集体项目的运动,如球类和集体舞,而大一女生的体育课程应该偏向瑜伽、舞蹈等柔美的项目;大二的体育课程应该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针对理科学生选择教学内容是应该偏向技巧和战术类。(2)拓展活动空间和渠道,促进学生合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发展。互联网+”时代,我国涌现了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这些教育模式突破了课程间的学科界限,“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当前,我国独生子女众多,以及长期的应试教育造成现在的学生独立自主能力比较差、缺少团队精神、不善于合作的特点。学校和社会都应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渠道,学校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去”,参加更高级别的体育交流活动和比赛,提升学生理论认知,增加交流的机会。同时,学校可举办多样性的体育活动和比赛,让更多地学生融入进来,在体育课堂之外积极提升自己的体育核心素养。(3)家校联合,借助信息化手段共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终身体育是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体育老师及学生家长都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他们喜欢的体育活动,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体育的目标是身体素质提高的理念,掌握自主锻炼的科学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等其他形式宣传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近况,号召家长们监督和鼓励大学生养成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采用的方法方式一样要便于观察,评价方式应便于测评,如假期布置体育作业,呈现形式改变假期结束上交的方式,采用互联网络等信息化手段按指定时间和要求实时拍照片或者视频,分享到互联网络便于教师测评。2.3.3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1)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有个性化的发展,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实现终身体育。学生发展体育素养,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教师在课程的始终都要强调和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体育教学目标与学生心理健康目标和谐统一,使学生身心能得到健康成长,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例如,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体育运动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教学如何调整学生的心理平衡、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认识能力。体育教学过程具有认识与实践、心理活动与身体活动紧密结合的特点,要让学生在体育实践中感知、领悟体育魅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例如, 第一节体操课,教师用语言和音乐渲染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学时教师先展示一遍完美的动作示范,再用语言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教师分解示范,由简答逐渐增加难度,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成功,并通过自身努力去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状态之中,并有意识的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活动、自我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愉悦感理科文科
和理科男谈恋爱也太“有趣”啦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求学·文科版201806、07合刊
大学生运动愉悦感与成人依恋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2016年高考全国卷Ⅱ理科第11题的多种解法
孙文科
缺觉与抑郁
文科十里柔情,理科一朝惊梦
让阳光照进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