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比赛教学法运用有效性提高的建议

2018-01-27刘君飞

运动 2018年13期
关键词:投篮分组负荷

刘君飞

(东恩中学,浙江 宁波 330200)

比赛通常是指在社会实践中,个体或团体根据特定的规则,在智力、体能、技术、技能等方面一较高下的一种竞争方式。对基于比赛而演变来的比赛教学法,不同学者给予了不同的定义。其中,陈玉敏和梁亚强2位学者认为,比赛教学法是指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教师主导控制下选择比赛游戏的形式所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不管哪种定义,作为一线体育教师最关键的是如何才能有效地运用好此教法。笔者通过教学实践的总结和课堂观察的思考,对提高比赛教学法运用的有效性提出相应建议。

1 重视比赛规则

规则是比赛进行的基础,没有规则也就无所谓比赛。因此,在体育比赛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强化比赛规则的构建。一方面,体现规则的全面性,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在对抗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设定与规范,以确保比赛过程有据可依,避免出现混乱的比赛情境,或者无法评价胜负的局面;另一方面,保证规则的公平性。规则的本质特点是对每个人都适用,因此,对参赛的团队或个人,都应接受规则的约束,并在违反规则时接受惩罚。例如,一次篮球技能教学中,面对一些学生通过练习已经初步掌握正确运球、投球的技术动作。此时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重复练习策略,学生会失去参与的兴趣,会在练习中表现为出工不出力。为了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笔者组织学生进行投篮的对抗性比赛。但是,由于没有对比赛规则进行周全设计,学生对比赛规则应付了事,没有予以重视,最终导致比赛场面一度混乱,甚至出现了肢体冲突的行为。对此,笔者不得不将比赛叫停。事后,笔者剖析问题出现的诱因,答案就在于笔者没有重视比赛规则的设计,教师不重视,学生就更不用说了。通过这次失败的实践,让笔者深深地认识到要想运用好比赛教学法,首先要加强对比赛规则的重视,要在实践前做好比赛规则的设计。

2 重视比赛安全

在比赛过程中,学生的整个身体都处于兴奋状态,但由于缺乏专业的训练,中学生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不足,在对抗中缺乏正确的力度、幅度评估,这使得学生在运动中常常出现运动损伤,为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带来威胁。因此,在体育比赛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尽量排除危险因素,以达到安全训练的目的。在体育教学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因素可能是体育器材,如器材的老化、松动,难以承担负荷,对学生造成伤害;也有可能是运动过程的不科学,如在羽毛球比赛中,学生会因为热身不充分出现肌肉拉伤、脚踝扭伤等问题。因此,教师在比赛中应做好安全管理,首先要认真检查比赛场地、比赛器材,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进行处理;其次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如在比赛开始前,要督促学生根据运动项目完成不同部位的热身运动,在比赛后做好整理运动,以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最后,要做好比赛中对抗的控制,调节比赛中身体对抗的强度,进而提高比赛的安全性。例如,足球教学比赛。在安全上要考虑到场地是否平整、有无石块等,如果下雨一定要实地勘查草地上是否有积水、泥泞等;同时要观察学生的精神状况,如果有学生出现情绪低迷或不稳定的表现,决不能让其参加比赛。赛前一定要叮嘱学生不能故意做铲球动作及其他危险动作,比赛中要时刻观察场上学生的动向,对其安全性加以准确判断。当然,不仅是足球比赛要考虑上述的安全问题,其他运动项目的比赛也同样需要重视比赛的安全问题。不同的是每一种运动比赛对安全的要求是不同的,其预防的策略也是不同的。

3 控制运动负荷

适当的运动负荷能够激发运动者的运动潜力,能够提高运动的锻炼效果,而超出负荷的情况则会使运动者的身体出现过渡疲劳,会降低运动时的锻炼效果。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运动状态,控制好学生的运动负荷。在实践中,一些体育教师对学生运动负荷的重视程度不高,尤其是在比赛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荷尔蒙的分泌会让其暂时忘却身体的疲惫,从而造成运动负荷过大的问题发生,其在比赛后会出现肌肉酸痛、身体乏力、精神不振等不适。这不仅对学生身体发展不利,还会严重影响其他课的学习状态。例如,某位初二体育教师在课堂设计中,选择了400m耐久跑为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先是利用趣味跑完成热身,接着便组织学生进行一般性的准备活动与跑的专门性练习,最后为学生安排了几组400m耐久跑比赛。在反复的练习中,学生已经筋疲力尽,满头大汗,但是为了进一步营造课堂氛围,该教师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50m快速跑接力赛,因而学生在上完课后疲惫不堪,苦不堪言。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为了所谓的“活跃气氛”,在学生完成耐久跑后,又增加接力跑,这样高强度的身体训练会让学生的身体吃不消。因此,在比赛教学法运用中体育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运动负荷加以合理设计与有效控制。一般而言,首先要了解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个体的身体条件,并对其运动负荷进行评估;其次在比赛过程中,要根据运动项目,对比赛的时间、距离、次数等进行精心设计和严格控制,教师还应注意对学生运动情况的观察,适当调节运动量;最后在完成较大运动负荷的比赛项目之后,教师应利用一些轻松游戏、活动代替整理运动,以达到调整身心、恢复疲劳的目的。

4 控制比赛难度

比赛教学法具有较强的激励性与挑战性,因此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会表现得格外兴奋。一般而言,正确运用比赛教学法是在学生对某一运动技能有一定掌握的基础上,相反在学生还没有掌握或仅仅掌握部分,那么比赛难度的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实践告诉我们,在学生对运动项目茫然无知的情况下,进行比赛只会出现频繁破坏规则的现象,并降低学生参与比赛的热情。例如,在某体育教师的一节篮球(投篮技术)课中,教师在导入环节引入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在当完成投篮技术讲解之后,又安排了分组投篮比赛(每4名学生为1组,比赛时在不同角度完成3次投篮,累积得分高的一组获胜。)比赛的结果与教师所预期的效果大相径庭。

上述案例所出现的问题就在于学生对新学的投篮技术尚未达到灵活运用的水平,其动作笨拙、僵硬,其命中率也必然较低,而这时比赛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自信心。教师盲目引入比赛,使得学生在难度过高的比赛中难以达到预期标准。如果其能够根据学生对所学动作技术的掌握程度设计比赛内容,其结果就会不一样,如将投进改成球触及篮框作为评判成功的标准。因此,要想将比赛教学法的功能发挥得更加充分,践行者一定要注意比赛难度的设计。一般而言,比赛难度设计要依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坚持分层设计不同难度的比赛内容,尤其是比赛内容要尽量做到为不同层面学生设计,从而激发其主动性。

5 合理划分小组

比赛教学多数情况下是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的,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让这些小组具有战斗力,这需要体育教师的合理分组。分组的形式有许多,如按性别分组、按技术水平高低分组、按学号分组等。初中生正处于个体意识觉醒的阶段,对自我价值形成了初步的认知,但是一些学生由于在特殊的家庭、社会教育环境中,对利他主义、团队合作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其在体育比赛过程中我行我素,难以合作。因此,需要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有意地将一些具有组织能力的学生安插到每个小组中。例如,一些学生在篮球对抗赛中,缺乏主动传球的意识,总是希望自己投篮,不顾整个团队战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分组策略上要将同类学生分散开,不让其集中,从而降低负面影响。

6 合理选择时机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学体育教师倾向于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比赛教学法,并试图将其引入不同的运动项目教学之中和不同的教学环节之中。但是,是不是比赛教学法运用得越多越好呢,这非常值得思考与研究。例如,某体育教师在投掷铅球的教学训练中,课程一开始就为学生安排了蹲姿、坐姿、跪姿等不同姿势的投远比赛,接下来便安排了纸质球的反弓投远比赛,紧接着安排了学生进行正面投掷实心球过横杆的比赛,一节课下来,学生已经参与了好几个游戏比赛,情绪从一开始的兴趣盎然到最后的积极性有所减退。从这一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比赛教学并不是越多越好,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在频繁的使用中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比赛教学法运用的“分寸”,明确比赛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及应用局限。

7 结 语

在体育教学中比赛教学法有着广泛的运用空间。此教法利用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构建了具有挑战性的教学环境,打破了生硬的理论讲解和机械的实践训练,让学生在比赛中完成运动能力的培养和体育情感的塑造。比赛教学法的效果逐渐得到了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认可,但是我们也要冷静地认识到比赛教学法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猜你喜欢

投篮分组负荷
人造革合成革拉伸负荷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3项标准中维持热负荷要求对比分析
MIV-PSO-BP神经网络用户热负荷预测
看着自己
生如夏花
今天你投篮了吗
分组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个分组叫“爸妈”
投篮王和盖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