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体育院校开设统计学“短学时”课程探析
2018-01-27陈晓枫
陈晓枫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汕头 515078)
高等体育院校目前已经相继开设体育统计学课程,但由于体育统计学的本质与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去向之间存在多元化的矛盾,因而在体育统计学开展过程中受到了学生的冷遇,导致体育统计学本身的价值受到冲击和影响。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从教学模式上寻求创新和改革途径,开设统计学“短学时”的课程,从而在发挥体育统计学效果的基础上,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将体育统计学中的深刻价值展现出来。
1 高等体育院校开设统计学课程现状
高等体育院校开设体育统计学课程,目的是培养体育人才的综合能力,为今后体育科研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但从目前高等院校体育统计学课程的开设情况来看,目前依旧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做好具体分析:(1)学生课程参与积极性不高。体育统计学课程在高等体育院校的开设,核心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今后学术研究及开展科研内容打下基础。但随着近年来全民健身运动的快速推进,体育院校人才的就业方向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其中体育教师及体育科研人才的就业方向已经发生倾斜,从而造成体育统计学的价值并未全面展现出来,并且大多数学生认为统计学课程的可利用性并不高,导致部分学生并未主动的参与到体育统计学课堂当中;(2)体育统计学教材的适用性不强。体育统计学教材是统计学课程得以开展的核心,围绕教学开展教学,使得学生可以掌握基础的统计学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体育方面遇到的难题,发现其中的认知规律,从而寻求实践路径。但当前体育统计学教材适用性方面还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在:(1)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介绍过于简单,缺乏必要的系统性,导致学生在统计学教材当中无法正确的理解体育统计学的内涵,对知识的重点把握不够透彻,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例如,样本自由度和总体自由度的问题,这一内容在教材当中并未清晰阐述,学生无法有效理解总体标准差与样本标准差之间的公式差异,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会产生严重影响;(2)教材知识体系不合理。体育统计学教材当中的知识结构安排不够系统、合理,虽然教材版本已经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实现了几次革新,但并未意识到系统性的问题,陈旧知识无法有效剔除,新的统计学内容也并未有效融入,从而造成教材针对性不足;(3)教材知识难度系数较大。因为从统计学本身出发,其内涵广泛,其中所涉及到的各类内容较多,虽然体现了教材知识的覆盖面,但真正能够被学生吸收的内容依旧十分有限。例如,一些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章节内容,学生理解相对困难,会出现畏难心理,体育统计学教学显然也就无法发挥实效。
2 体育统计学教学改革背景及改革思路
2.1 改革背景
基于传统视角出发,体育统计学课程的实践目的则是针对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为科研工作提供服务。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去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并非是传统单一的体育教师和教练职位,还很有可能去投身到健身行业当中。在这种情况下,体育统计学课堂所教授的内容则无法更直接的被运用。据相关调查数据统计发现,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的大学生群体当中,仅有20%的学生从事的是教师行业。从这种大环境来看,使得高等体育院校开展统计学学科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地位。当前高等体育院校开设统计学课程,多数学生对其主要是采取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对其中知识和技能学习并不认真,使得这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成为无关紧要的内容。针对这种情况,则需要做好系统的分析工作,找准关注的焦点和侧重点,在真正意义上将统计学知识的延展性展现出来。笔者认为,体育统计学的课程在学生群体中关注度不足,需要采取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方式,以体育统计学为核心,将统计学思想和原理的普适性展现出来,即便是在未来从事的职业为非体育教育职业,也能够将统计学的价值挖掘出来,成为日常工作可以被运用到的内容。由此可见,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虽然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的就业渠道呈现出开放化、多元化的态势,但体育统计学的内容依旧不容忽视,需要高度关注。
2.2 改革思路
结合现阶段大量的学术研究资料及有关于体育统计学方面的著作可以发现,体育统计学的价值远远高出传统对体育内容的固有认知,而是已经逐步成为其他体育或者非体育行业广泛运用的重要处理工具。从体育统计学的本质出发,其主要是依赖于实践调研研究的科学理论与方法,在本质层面与具体的职业关联性明显不够。之所以这门学科在高等体育院校当中应用并不理想,一方面是学生的重视程度不足,另一方面也与教学模式固化有直接的关系。这两个层面的内容,严重影响着教学实效。由此可见,需要打破传统的体育统计学教学模式,将“短学时”课程应用到该学科中,从而在实现内容传递的基础上,能够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将复杂、繁琐的教学内容以“短学时”的方式呈现,既避免了“满堂灌”而出现的知识难以消化的问题,也使得内容更直接、更具体,学生可以在“短学时”课程模式中找准知识的侧重点,熟练地使用相应的统计学软件,完成对相关数据的输入、整理和分析工作,为高等体育院校统计学“短学时”课程的革新与改变探索新路径。
3 高等体育院校开设统计学“短学时”课程改革实践
高等体育院校开设统计学“短学时”课程,目的是有效缓解现阶段高等体育院校在体育统计学教学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真正以“短学时”的方式将统计学的内容完成传递,挖掘统计学对体育人才的内在价值,促进高等体育人才的全面发展。
3.1 建立学科教育体系
学科体系的建设是前提条件,也是统计学“短学时”课程改革实践的基础内容。对高等体育院校而言,对体育统计学学科应加强重视程度,建立相对成熟、完备的学科体系。可以说,体育统计学学科教育体系的构建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体育统计学的学科生命力,也是整个高等院校学科建设中地位能否有所提升的关键。建立学科教育体系,需要将侧重点放在2个层面:(1)建立适应社会的学科教育体系。从目前学科的建设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学科教育体系的建设主要是以学科内容为核心,结合当前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的多元化就业需求,需要对统计学课程内容有所调整,从传统繁琐、复杂的课程内容向着短小、精悍的方向发展,以便于更好地满足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的使用要求,与社会需求之间形成一种协调的关系。(2)做好统计学学科内容的资源倾斜。高等体育院校应充分意识到学科教育体系的价值,从多元化的角度出发,寻求新的出发点和侧重点。将体育统计学的内容做好系统优化,为探索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条件,真正意义上将人才的社会效用呈现出来。资源的倾斜,能够保证体育统计学课程的开设具备条件支撑,为参与其中的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育内容,真正意义上为学科教育体系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也只有在高等体育院校建立学科教育体系之后,才能够为体育统计学“短课时”课程改革实践奠定基础。
3.2 强化师资力量建设
在高等体育院校开设统计学“短学时”课程,需要强化师资力量建设,以师资力量为核心,真正将教育的侧重点放在“体育统计学”层面,为相关课程得以全面实现提供保障。强化师资力量建设层面,具体内容要从以下3个层面着手:(1)做好师资力量的高标准、高层次探索。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体系,对高等体育院校传统的体育统计学的师资团队带来严峻的考验,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短学时”的教学模式很难在短时间内更好地适应,需要结合这种情况做好积极的协调工作,通过高标准、高层次,做好体育统计学师资团队的“引进”工作,吸纳统计学方面的优质人才,真正支撑体育统计学“短学时”课程的具体实践;(2)加强现有师资团队的培训,提高教师积极性。对现有的统计学师资团队,需要开展积极的培训工作,将开设“短学时”课程的想法和执行思路进行传递,使得这部分群体可以意识到“短学时”对教学全过程所带来的改变,调动这部分教师的统计学教学积极性,适应“短学时”课堂教学,成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3)培养综合素质全面的“双师型”教师。统计学本就是一项应用型较强的学科,全面的强化师资培养体系,为现有教师的多元发展提供条件。“短学时”课程的实施,对体育统计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保证在短时间范围内完成教学任务,还需要发挥统计学的教学效果,培养优质人才。这对教师的应用经验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则需要做好调整,寻求创新发展的契机,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的机会,增强自身应用能力,真正将全部的精力投身到体育学科建设当中。
3.3 做好课程内容设置
做好体育统计学课程内容设置,是展现体育统计学内在价值的核心要素。(1)做好统计学教材内容的优化设置。教材是开展体育统计学的核心,相较于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短学时”课程严重压缩了课堂教学时间和整个教学过程,要求做好系统的分析工作,找准教学的重点所在。对教材而言,同样需要教师做好系统的分析,将知识点及实用性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既能够做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及多层次性,也能够符合教学的基本要求。教材所呈现出的教学内容针对性更强,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接受“短学时”课程之后,真正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并将其灵活运用,从而解决遇到的基本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科研所需,而是可以应用到其他工作当中,成为实现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必不可少的内容。(2)教学模式的及时更新。为更好地适应“短学时”教学要求,体育统计学教学模式需要及时做出革新,在选择统计学教学模块方面,可以适当地选择应用性较强的内容,满足学生的使用所需。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多采取鼓励的方式,积极的吸引这一群体投身其中,真正通过学习去感受体育统计学的内在价值,掌握一门实用性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