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课内容创新的探讨

2018-01-27郭丽莎

运动 2018年13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教师运动

郭丽莎

(北京协和医学院体育部,北京 100730)

高校体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作为大学生提高体育文化素养的关键阶段,以追求学生的健康体魄、运动技能和健全人格,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发展为目标,体育教师如何上好体育课至关重要。学校体育以人性关怀为出发点,是指向人类生命健康的教育活动,它所营造的是人类主体的探索求知,生命活力的极限挑战,体育课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必然需要不断创新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来立足实际的教学问题,开展有效的实践或行动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查阅了有关体育课程、创新思路、认知的角度去理解学习和行为的关系等方面的资料,并重点阅读国内较有影响的体育期刊、杂志、学报和研究报告中的相关文章,此外还阅读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教育学、体育理论、心理学、体育社会学、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有关课程内容的专著和书籍。

1.2 专家访谈法

在撰写的过程中,通过北京市高校体育工作会、年度体育论文报告会、全国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工作会上对富有教学经验的专家和教师进行了访谈,了解国内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共性,以及体育教学领域最新前沿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对体育教学的发展宗旨及发展理念和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合论文研究的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筛选。

2 高校体育课的宗旨和目标

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明确指出:各高等学校要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体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和规范管理,认真落实《基本标准》。

高校体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逐渐成为社会学者重视的议题。大学教育重视学生的人格发展,体育运动作为培养人格的重要手段之一,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竞技场上的获胜并非体育竞赛的终极目标,运动过程中的克服困难、追求卓越、顽强拼搏的精神,才是大学生宝贵的人生财富和走向成功的动力。通过体育课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是大学体育发展的要旨。大学通识教育中通过体育教育培养卓越人才的理念,已逐渐受到全社会推崇。因此,体育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和宗旨,对于拓展大学体育教育发展的理论视野,促进当前大学体育课程创新发展的转型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大学生有着较大的学业压力和繁忙的学术活动,但运动场是他们释放压力的最好空间,让他们时刻感受到体育是校园文化的主旋律是体育课的重要价值体现。人的意志、精神、抱负在这里孕育,远大的理想在这里起航,重要的是高校体育教育通过这种努力,让学生保持热情、活力,拥有健康的体魄和高尚的理想。

3 创新的价值和原则

3.1 创新的价值和目标

要帮助每位学生达到学习目标,鼓励学生深入理解学科的诸多知识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发展多种技能,有目的地应用知识是体育课创新的目标。要创设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与健康的有益态度。通过全方位的体育课,帮助学生增进体育活动与健康,将健康融合贯穿在课程之中。提供给学生需要独立选择的、对健康和终身幸福有积极影响的信息和经历,体现了体育课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体育教师需努力创设高期望的、积极的、管理有序的课堂环境,使全体学生沉浸在安全、受尊重的学习文化中。

3.2 创新的原则

3.2.1 遵循学习的自然规律 学习只能通过体验才能发生。体育课作为以身体参与为基础,充分调动身心机能体验运动乐趣的课程,需要大量的行为参与和反馈以促进学习的发生。因此,教学中充分利用学习的生理、心理学基础来设计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科学有效的原则之一。

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证实了学生有能力运用认知过程,借助奖罚来改变行为。当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看到榜样的行为或课堂表现是积极正面的、令人喜爱的,则会引起自身主动的模仿行为。这种从观察中学习的能力是非常有用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巨大的参考价值。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学生的畏难情绪,或者学习的瓶颈等。教师应了解学生是在认知、语言、社会、情感和身体单个或交叉的视域下,来到课堂进行学习。教师需要留意的是,每个学生都有其最适宜的学习反应类型,要认识到学生个性化的多种学习和发展模式,发展性地设计并实施恰当的、有挑战性的学习过程。好的教师不仅教会学生正确的技能,并且引导学生调节自己,直接有效的掌握技术动作,避免走弯路。这样的良性循环使学生对课堂学习效果感到满意,今后愿意参与运动的概率就会越来越大。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角度引导学生建立良性的学习行为模式:(1)制订简单可行的短期目标;(2)制订充满乐趣的计划;(3)全身性功能训练可以选择通过运动方式的多样化来达到;(4)每一个小的进步都积极奖励自己。

3.2.2 以学生的特点为出发点 优秀体育教师通过了解他们学生的独特品质和特征,营造安全舒适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在自信、能力感和自尊方面的需要。依据学生的需求与兴趣,创设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学生需要在快乐,放松,好奇的大脑状态下学习才会有效。心理和生理都达到良好的状态,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在快乐的情绪下实施教学,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2.3 紧紧围绕学科特点进行课堂创新结合体育学科特点(体育学科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也就是说除了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外,还要进行各种身体练习,在不断的尝试与体验中感悟,并掌握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等背景因素,或者围绕教学的模式、结构、学生的反馈对教学内容进行解释的反思。现以“融合音乐元素的课堂创新价值”为例来阐明具体思路。首先,运动时听音乐的意义在于改变了运动时的表现,提升运动的快乐,对身体和心理状态都有洗礼和提升。此外,音乐还可以提高运动情绪,有效克服运动中的畏难情绪,减少疲劳感,增强忍受力,最终有效提高运动能力。2012年Brunel University甚至提出了音乐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合法的兴奋剂”。音乐作为行为的正向催化剂被认可已经有几个世纪了。神经学界已经证实音乐对于人脑意识的影响,即音乐可以转移对疲劳的注意并成功忘记本体感受。听音乐对运动来说是一种非常有力的影响,尤其在HIIT训练中,他们会更加投入运动,并更加专注且享受于运动中。但是,音乐的选择很重要,建议选择学生喜欢并可以产生身心共鸣的音乐,“一首好的歌曲就是最好的良药”,音乐可以提高免疫力,用来治疗抑郁症,甚至缓解疼痛等。有研究指出(WebMD),运动时音乐选择BPM(Beats Per Minute)120~140dB是最佳区域,可以激发情绪并感到快乐,这样在运动中就可以进入比较积极的心理状态,也更有利于运动锻炼计划的顺利执行。

4 创新思路与建议

4.1 揉入多项目元素(以舞蹈为例)

体育教师应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参与运动,通过高效运用教学实践,如全身性功能训练和加入舞蹈元素的课堂内容,来促进学生学习,创造一个有意义的学习氛围。全身功能性训练不仅仅是为了增强参与运动的肌肉群力量,它的价值在于,改善和提高神经肌肉系统的协调能力。目标是通过训练提高肌肉力量的同时,动员整个神经肌肉系统参与其中,以使大脑习得协调动员全身肌肉的能力来完成训练。跳舞是一种动员全身参与的功能性训练,锻炼心肺功能并且加强肌肉和骨骼系统,缓解骨质疏松,提高灵活性、平衡能力和柔韧性。研究显示,常跳舞的人与不参与舞蹈的人群相比,感知觉能力和运动能力都显著高于后者。研究还显示,音乐的节奏感和大脑关系密切。大脑中负责沟通和记忆的区域和音乐节拍刺激的区域吻合,这也解释了为何在音乐中进行运动更有满足感,效率更高。同样也说明舞蹈可以带来愉悦感,长期坚持的人群更加积极乐观,更富有魅力。近期研究表明,以舞蹈的形式进行有氧运动(每周3次,20min/次),心肺功能比起坚持传统有氧运动进行锻炼的人群有更显著的提高。

4.2 培养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必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体育课高质量的创新需要教师具备运用学科内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应理解并使用多样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鼓励学生深入理解学科的诸多知识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发展多种技能,有目的地应用知识丰富自己,为今后创设提升幸福和健康生活方式能力打下基础。学校应对高校体育教师多学科知识资本的积累与发展进行不同层次的提升和路径设计,肯定体育课的重要性和体育教师的专业性,有计划地支持体育教师的再教育,满足高校体育教师的价值诉求。持续的教学经验积累和批判性反思决定教师教学能力和效果,教师也可以通过教案—上课—修改教案的循环模式来不断提高课堂质量,不断总结创新经验,反思教学过程,敢于质疑、揭示教学方法和存在的问题。各层级配合以更科学、合理地促进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成长。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教师运动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体育课上的“意外”
不正经运动范
讨厌的理由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