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环境适应问题的个案分析与干预
2018-01-27周明洁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10037
周明洁 (南京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210037)
大学是万千学子的梦想和精神家园,每一个步入大学的新生都面临着新生入学的第一关:新环境的考验。全新的生活环境、校园环境、人际环境都会成为新生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心理危机是指人们面临在面临突发状况及重大事故变化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这种心理失衡容易导致大学生在个人情感、自我认知、行为及人际关系等方面产生功能失调,造成大学生的身心伤害,甚至可能产生轻生的念头。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对处于心理失衡状态的人们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关怀或短程帮助,以便遭遇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可以及时调整回复的一种手段。因此,从个案到一般,积极探究新生环境适应问题的根源和干预方法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一、案例介绍
小芬(化名),女,年龄十八岁,大学新生。在新生军训上,军训老师选学生走正步,到了小芬走正步的时候,小芬突然情绪爆发,并且打了旁边一位女生一个耳光。事发之后,小芬嚎啕大哭,嘴里直说着要求老师给予处分。老师耐心的询问是何原因导致她施行暴力,她却无论如何都不说,只是坚持要求老师给予她处分。辅导员老师将小芬带到心理咨询室。在小芬来到心理咨询室之后,依然不停地在哭泣,此时距离小芬动手打人已经过去1个小时之久。心理咨询老师耐心的请小芬坐下,给她纸巾擦眼泪,小芬却表现的十分抗拒。心理老师耐心的对小芬进行引导,小芬表现的十分抗拒,她拒绝与心理老师沟通,采取不回应,不接受的抗拒方式。在此过程中,心理老师依旧用十分耐心以及包容的态度对她给予无条件的尊重和接纳,让小芬感受到安全和温暖。慢慢的,小芬开始与老师进行沟通,原来小芬是因为自己在走正步的时候同手同脚了,尴尬之余,她看到一个女生在笑,因此小芬觉得女生是在嘲笑她,又尴尬又愤怒。随后,冲动之下,就发生了接下来的冲动打人事件。
二、心理分析
新生的异常行为通常是由于不适应大学的新环境而造成的心理失衡。我们将视线聚焦到小芬的成长环境:小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在家,小芬从小是由爷爷奶奶带大,家里经济条件一般。小芬的表现是新生典型的环境适应问题。
从小芬的表现来看,我们可以进行四个心理方面的分析:
1.认知障碍。小芬的认知障碍主要表现为认知失调,是指个体与环境在认知层面出现不协调,不一致的状态,此时,个体会因为自我认知失调产生不舒服的紧张感和压力感。从认知失调的角度分析,小芬成绩优秀,在高中时一直是老师们关注焦点。进入大学后,优秀学生众多,小芬从老师重视的焦点学生变成了一个普通的新生,这种心理落差让小芬的内心十分不适应。此外,来自五湖四海的室友,都有着优越的家庭条件。小芬因为自己家庭条件不好而产生自卑,先入为主的觉得同学们会瞧不起她,回避与其他同学的交往。压抑的心理状态状态让小芬在遇到同学的玩笑时产生十分强烈的情绪反应,自尊心受伤的难堪以及愤怒,直接导致了小芬的打人行为。
2.情绪障碍。自进入大学以来,小芬的情绪始终处于压抑状态中,她厌恶学习、上课效率低却又渴望拥有好成绩获得重视感;内心渴望交到朋友却不不知道该怎么做,认为没有同学会喜欢自己,内心产生了强烈的趋避冲突。这种情绪上的障碍迟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使得小芬的情绪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从而诱发了打人事件的发生。
3.行为障碍。小芬的行为障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习困难。小芬十分坚持学习好就会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以及重视的观点,渴望取得优秀的成绩,从而在学习中获得内心的满足感。但是,由于对大学学习环境、方式的不适应以及各类负面的情绪困扰,导致小芬无法完全集中精力学习,造成学习困难的局面。第二,社交退缩。小芬高中的人际关系良好,但是进入新的大学,小芬渴望并且内心需要建立一个全新的人际圈,由于自卑表现出社交退缩,回避与同学们的正常社交,拒绝参与学生活动。
4.人格缺陷。小芬所面临的刺激源其实是许多学生都会经历的,但是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慢慢适应,而不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环境适应性障碍者一般为适应能力不强或心理发育迟缓者,小芬属于后者,她的人格中包含着较为明显的敏感、焦虑、敌对、偏执等特征。
三、措施与结果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咨询员首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才能对其心理问题进行合理的疏导。当学生如案例中的小芬一样对咨询员的关怀询问产生排斥反应,此时,咨询员应当放慢节奏,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入手,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了解她的家庭状况,同时营造出尊重、温暖、包容的对话氛围。若学生对于心理咨询有着观念上的误解和排斥,咨询员要耐心解释心理咨询的宗旨和原则,消除顾虑,破除对立情绪,获得信任。
2.采用心理支持疗法对学生进行引导
案例中的小芬处于持续哭泣的消极状态时,咨询员要帮助小芬充分宣泄消极情绪,对她表示出重视、关心和理解。要明确告诉小芬:我对你在学校的处境表示十分的理解和关心,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请随时联系我。这种心理支持疗法,破除对立情绪,让小芬感觉到咨询员对她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3.采用认知疗法对学生进行引导
案例中的小芬出现适应问题的最大原因就是认知失调。因此,咨询员需要引导学生重新建立合理的认知。以沟通疏导的方式,采用认知疗法,帮助学生认识到大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大学的学习方式、自我意识、人际关系都与高中存在显著区别。然后,就如何主动适应新环境、建立人脉关系等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引导学生自主转变观念,重新积极的面对大学生活。最后,传授给学生自我调节的方法,让她在遭遇困惑和挫折时,能够自主的进行自我调节,缓解内心压力,避免出现心理问题。
四、案例启示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全面把握学生情况
首先,当打人事件发生后,辅导员第一时间了解具体情况,并及时安抚小芬心态,让其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员的帮助。其次,应该密切保持与小芬父母的沟通,深度了解该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在家的表现情况,并侧面了解事情发生的最近一点时间小芬与家人的联系状况以及个人状态。
2.潜移默化,引导学生转变观念
认知失调理论指出,认知矛盾会打破人内心的平衡使得个体出现不舒服的紧张感和焦虑感,这种不愉快的心理状态会促使人们做出行为上的反应来恢复心理上的平衡。而个体为恢复心理平衡感而做出的行为反应,一是改变认知或行为,二是歪曲外界事实(比如小芬的打人行为)。因此,沟通谈话的核心在于解决小芬的认知偏差,帮助其建立合理的认知。首先,要充分肯定小芬的优点和能力,高中的优异成绩完全证明了小芬的学习能力。其次,应该与小芬一起分析现阶段的角色的改变,引导小芬对自己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价,就如何主动适应新环境、建立人脉关系等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引导小芬自主转变观念,重新积极的面对大学生活。
3.重视后期追踪观察,采取多种手段彻底化解心理问题
首先,要重视小芬的后期状况,主动让她倾诉自身不良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可以通过新媒体的家交流渠道,比如QQ、电话、微信或面谈等多种方式与小芬进行交流,让他感受到关心。其次,要定期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向家长及时告知学生的在校情况,使教师与家长形成合力,建立良性互动的校园—家庭管理模式。
新生环境适应问题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一线人员,应当充分关注新生的环境适应问题,及时有效的对新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运用心理支持疗法和认知疗法对学生进行帮助,同时注重后期的追踪观察,真正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他们真正的人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