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探究

2018-01-26江林生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教学导入高中课堂信息技术

摘 要:文章以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为例,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导入有效性,实现精准教学展开研究。笔者认为在信息课堂教学导入时,要遵循趣味性、针对性、实效性以及艺术性原则,同时利用问题导入、游戏导入、任务导入以及对比导入等策略提升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学导入;信息技术;高中课堂

作者简介:江林生,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一中学教师。(福建 龙岩 364200)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28-0091-02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的开始环节,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实现精准、高效的课堂教学打好基础。然而,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沉迷于游戏、聊天交友,或是在座位上摆弄键盘、鼠标等。学生不能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必然会影响到课堂教学成效。因此,要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使课堂教学有序开展。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应遵循的原则

1. 趣味性。“缺少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只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这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的一句经典名言。[1]作为课堂教学的“序”,教学导入不能生搬硬套,应呈现出趣味性,唯有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的时候,他们才会自觉、积极地去探索、去追求、去思考,可以说兴趣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因此,课堂教学导入是否具有良好的趣味性,是决定导入是否有效,后续教学活动能否开展的关键点。在导入的过程之中,教师应依托于课堂学习的内容,对具有趣味性的内容进行选择,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内。这样,课堂教学任务往往能顺利完成,学生也能够学得轻松。

2. 针对性。在着手设计导入内容的时候,还应重视与主题相契合,使导入过程更为流畅与自然。对于整节课程而言,教学导入就如同一篇文章的“序”,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所以导入之时一定要明确目标。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和分析,根据教学内容与授课对象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更为明确,同时也使得教学方向不偏离正确的轨迹。

3. 实效性。“情境式”无疑是当下出现频率最多的教学名词之一,任何学科、任何阶段、任何环节都需要情境教学,导入环节也是如此。虽然众多一线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关注到了情境导入环节,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常常流于形式,在导入之时过于注重运用华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忽略了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缺乏启发性的提问,从而致使情境导入缺乏实效性。不具有实效性的教学导入,必然无法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又谈何精准教学。为此,教师应去除浮于表面的形式化的情景导入,注重教学导入的实效性,促使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导入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

4. 艺术性。“教育成功的艺术,就在于让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2]课堂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应将零散的知识点巧妙地连接为一个整体,导入的形式要多样化,不拘一格,因地制宜选择最为适合的导入方法,追求学生求知欲、积极性地最大化,实现学生兴趣点的有效激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一种教学导入的艺术。只有做好这些环节,才能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有效性的策略

1. 问题导入,启发思维。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设置问题,将悬念引入课堂教学,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他们的思维,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不会对教学内容产生排斥的心理。例如,在教学“信息与信息的特征”这一课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了解、掌握有关信息的定义、特征及载体,并能把所学与生活进行联系,可以通过生活之中的例子,对信息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为此,在教学导入的时候,笔者提出了如下问题:“父亲在家中看新闻是为了了解什么信息”、“天气预报为我们传递了什么信息”、“上课铃响是什么信息”等,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他们的思维,进而积极参与到问答过程中。随后又提问:“信息是如何进行传播的”,并列举现代互联网、手机进行信息传递与古时候利用烽火传递军情的例子。通过问题的设计,把学生引入本节内容的学习,进而完成教学任务。

2. 游戏导入,调动参与。游戏是大部分人都乐于参与的一种活动,对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有趣且生动的游戏,不仅能让学生注意力更为集中,还有助于养成学生的探究与思考意识,进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利用游戏的方式展开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导入,是有效且有趣的方法。[3]例如,在教学“编程解决问题”这一课时,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了解算法的含义与特点及其表示方法,并可灵活应用于生活。”为此,笔者借助flash游戏《农夫过河》展开教学导入:一个农夫带着一只羊、一棵白菜、一条狼过河,若缺少农夫看守,羊就会吃白菜,而狼则要吃羊,并且农夫每次过河只能带两样东西,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呢?引导学生展开分析,将算法的概念引出,总结算法的表达方法。实践证明,通过这一简单的益智小游戏,有效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之中,便消除了学习“编程解决问题”的畏难心理。

3. 任务导入,联系实际。信息技术的出现及发展,都与人们生活需求密切相连,若是信息技术脱离了实际应用,就会失去活力,成为一潭死水。[4]所以,要想课堂的导入有效,应依托于具体的情境,将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实际运用到解决方案之中,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在教学“数据信息的加工——表格数据的统计”这一课时,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可以按照实际需求进行数据处理”。有教师如此设计教学导入环节:“假如你是一名医药销售代表,手中拿着一份当季度各类药品的销量数据。若要查找某种药品的销售量,你该如何将这一信息迅速找出呢?”将这一任务提出之后,引导学生学习表格数据的筛选、排序、分类及汇总等操作。在本节课结束之前,进一步引导学生:“你掌握了这些信息后,为了更好地迎合市场需求,该怎样调整销售策略呢?”如此首尾呼应,避免了教学的虎头蛇尾。这种教学导入方式,既体现了技术运用的合理性,又体现了现实的需求。

4. 对比导入,加快理解。所谓对比导入,就是对比不同的技能點、知识点,将彼此间的异同找出,进而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具层次性,加快学生的理解与消化,还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与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在教学“文本信息的加工”这一内容时,笔者选择了两篇介绍圣诞节的文档展示给学生观看,一篇文档进行了文本美化加工,另一篇同样的文本内容未进行加工。一经比较,直观地让学生体会到,经过加工之后,信息的表达更为清晰,使学生感受到文本加工的魅力所在,促使学生养成处理、分析信息的意识。教师还可把新知识和旧知识所对立的一面,采用对比的方式在学生面前进行呈现,引发学生展开深入思索。此种导入利用了学生的征服欲与好奇心,突出了矛盾性,更为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到新知识学习之中。[5]简而言之,对比导入法,能够带给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有助于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还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课堂教学自然能够有序、精准进行下去。

随着新课改地全面实行,名校大力提倡“乐教、乐学”的理念,强调构建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这就要求广大一线教师,树立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的意识,结合学生具体学情,运用形式多样的导入方法,提高教学导入的有效性,促使后续教学精准开展,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岳冬梅.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善路径[J].电脑迷,2017,(4):47-48.

[2] 左云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考试与评价,2017,(6):57-57.

[3] [4] 邱欣友.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的对策和措施[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7,(6):2-2.

[5] 张晓卉,刘力.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与发展策略[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1):3-5.

责任编辑 陈 晨

猜你喜欢

教学导入高中课堂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探讨如何激活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高中课堂生态问题的探讨
浅谈中职电工电子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浅析高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
构建高中日语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