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者》:六小龄童的传承与坚守

2018-01-26唐嘉琪

青岛画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美猴王六小龄童特技

唐嘉琪

1986版的电视剧《西游记》,至今重播三千余次,观看人数达六十亿人次,三十年来几乎成为几代人童年的共同记忆。剧中七十二变、火眼金睛、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这一形象,深深烙印在观众心目中。4月22日,恰逢世界阅读日,“美猴王”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携其作品《行者》做客青岛西西弗书店,话谈巅峰与低谷、热闹与寂寞之下的人生几味,将他走过近六十年的传奇时光、积淀的行者之路与众人分享。

《行者》是六小龄童先生亲自执笔的首部传记,也是他唯一授权的文字作品,独家披露了以前从未公开讲述过的个人经历,呈现了一部完整的个人乃至家族传奇——生命低谷时的心路历程、家族中平凡而伟大的女性角色、兄弟间的感人情谊、学艺历程、文化传承的思考等都在书中充沛着感人肺腑的力量,俯拾皆是励志金句,字里行间满满溢出了作者独特的人生智慧。书中开头,一个十七岁的大孩子用一句話来勉励一个七岁的小男孩:“当你演成美猴王孙悟空的那一天,你就能见到我了。”六小龄童接过金箍棒,从此成就了万千人心中无法超越的“美猴王”。他一生做“猴”,从荧幕到舞台,认真诠释“一生做成一件事,就很了不起”的信条。

谈到出版该书的缘起,六小龄童介绍,去年是猴年,又是央视版电视剧《西游记》播出三十周年,“我想,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这样一种奇妙的机缘之下,自己酝酿六年的自传也该跟读者见面了”。六小龄童透露,《行者》的书名是从全球两万多名观众处征集而来的。起初,他人更倾向于《金猴归来》这一书名,“其中‘金猴取自题词,而‘来字又取自我本名‘章金莱,不过最终读者们选择了《行者》。”因为“行者”既是孙悟空的别号,也是章家在猴戏的发展上、在“西天取经”的漫漫长路上不断前行的真实写照。

目前,中美合拍的电影《敢问路在何方》正在紧张筹备中。这部影片,由六小龄童亲自担任影片艺术顾问,他用“东方艺术和西方高科技结合”形容自己的期许。“影片拍摄不能排斥特技,但特技不能喧宾夺主,如果观众只记住了片子的特技,那戏就失败了。”六小龄童说,“好比武术的猴拳猴棍,是演戏的基础。但棍子一扔,变成几万根棍子,那要靠高科技了。”而在谈到现在荧幕上有各种西游记孙悟空的形象时,六小龄童希望《西游记》的艺术风格能百花齐放,但前提是要保留西游文化的“魂”不能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娱乐文化兴起、传统文化失意的今天,传承,是六小龄童的焦虑,也是他的期望所在。为了传承,他奔走各地,坚持播撒爱的种子,相信总有一天,这一粒粒种子会渐渐开出花朵,点缀于人间大地。

《行者》金句摘录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一匹千里马,就不要消极地等待伯乐。人生苦短,我们真的等不起啊。

◎天地本不全,要努力,但是不要过分强求,要接受和看淡人生的不完美。

◎人生就如同取西经一般,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真经依旧不完整。“天地本不全”,人生又何必过分追求完美。

◎一生做好一件事,就很了不起,这就是传说中的“工匠精神”。

◎艺术就是要过河拆桥,敢于过河,过了河还要敢于拆桥。

◎我们每个人都是行者,都在取人生经的经,都会遇到九九八十一难。

◎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我们要勇敢的去尝试。也许一次尝试,就会让你脱颖而出,与众不同。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猴王六小龄童特技
The performer of bamboo drifting on the river 霓裳青山间,一苇渡绿江
第五回龙宫显神通
滑稽三变 玩转表达
你也能拍的创意照片
挨饿的“美猴王”
美猴王嬉戏傀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