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行为理论视角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18-01-26千莹花

速读·下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互联网

摘 要:近年来,网络凭借其强大的信息传递功能和扩散效应,有效推动了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现代化和信息网络化,对于维护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以网络信息化的时代为背景,通过统计和研究归纳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对于发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对我国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的未来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认知行为理论;互联网;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如今,网络融入了大学生的方方面面,同时,其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起到了重要影响。进入21世纪,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我国心理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心理教育是互联网时代衍生的新领域之一,通过现代化的互联网交互教育平台,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素质,维护其心理健康。

一、理论综述

1.认知行为理论

认知行为理论即为,在认知,情绪,行为三者中,认知对个人的行为进行了主观解读,其直接影响着个体能否最终采取行动,认知的形成受到了“自动化思考”的机制影响。其行为主体的认知是通过学习和经验的积累获得,也可以通过学习的内容而改变,错误的认知,构建个体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协调一致的内部联系,帮助其掌握正确的认知和行为规范,获得稳定的积极的乐观态度。

2.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凭借创新教育技术和形式致力于培养大学生自觉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让当代大学生更易于接受,并且网络交流具有保密性、平等性,让大学生以更为放松的心态在网络上解决心理问题,为他们打造了更为放松的氛围。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成熟,我国各高校利用网络技术,积极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效与大学生进行沟通。随着网络心理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有效的改善了由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社会经验尚有不足加上决策能力的不足所导致的心理障碍和困惑。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现状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显著成果。我国陆续出版了一些对于大学生心理问题有指导性意义的著作,为教育标准的课程知识结构提供了理论支撑,构建了符合我国大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近年来,我国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断壮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心理知识竞赛,心理咨询部交流会,心理剧排演,心理健康普查等,成为了各高校给予高度重视的重点活动,并且定期为高校辅导老师开展培训。这些种种努力为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困惑,并给予及时解决和及时疏导沟通起到了积极作用。

2.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目前大多数高校设立了心理教育网站,心理咨询部等校内特定机构通过互联网与学生进行沟通。通过活用互联网平台发布心理健康的知识和心理问题解决方法,供本校学生查阅,并且开放了网络心理咨询室。目前,电子邮件这一方式仍是大学生咨询心理問题的主要渠道,这种网络方式克服了传统信件的滞留时间长、沟通不畅等主要缺陷,更为方便快捷,使学生隐私得到充分保护,让大学生有效缓解生活压力和心理不适。

三、沿边地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之处

1.机制尚不健全,教学形式僵化

当前,我国心理教育信息收集尚未完全,未能形成完整信息链和信息库,无法及时掌握高校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时,地区间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均衡,其社会机构不完善,仍有大部分的高校基础设施仍不完全,并未建立系统完整的网络心理教育体系,重点始终在课程化和医疗化中,为大学生讲解心理知识内容枯燥,且普遍以通识选修形式进行,学生参与性不强,再或者心理咨询趋于医疗化,使学生对于不能正确认识心理咨询活动。

2.师资力量不足,社会支持不够

地区间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均衡,不仅导致各高校的师资力量、学术水平不均,缺乏专业人才,也使得无法得到相关社会机构的有效辅助支持。社会机构的师资心理教育培训质量参差不齐,没有规范管制,加上教师对心理问题处理的相关经验较少,不能及时发展问题,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

3.重视程度不够,监督力度缺乏

大多数高校仍把专业课程或打造民族特色高校作为学生教育和高校发展的重点,对于学生心理问题这一隐性的问题重视力度尚有不足,同时,相关专家的研讨会和交流会举办的次数较少,对于高校的心理网络建设仍然需要长久的规划和系统的整理。沿边地区尚缺乏高校心理健康的监督体系,尚需提高监督水平。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1.坚实教学基础,拓宽教学渠道

通过建立学校——家庭——学生的立体化教育模式,在网络心理健康建设方面增强教育技术的创新能力,既要体现传统心理教育的传统性和继承性,也要发挥网络心理教育的特殊性,多方面展开网络心理健康建设,培养学生积极运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学习社会上、学校里的正能量,充分发挥平台的扩散辐射作用和教学育人作用。同时,积极宣传各大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交流先进经验,实现共同发展。

2.培养师资力量,增加教师素质

师资力量上培养创新人才,课程与网络心理咨询辅导工作同时并举,推广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技术,如通过开设慕课推动专家有效开展对话进程,向大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定期展开辅导教师的专业化、专门化培训,强化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的学习能力,提升辅导教师的职业性,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和高素质。科学区分大学生心理问题,并采取辅导员轮班制,定期与专业学生展开谈话,在谈话中发现存在着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送往专业机构进行谈话和治疗。endprint

3.规范督查体系,提升重视程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将工作落实到实处,对本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况作系统研究,注重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研究,督促各高校积极完成网络心理健康咨询体系的建设。将自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工作开展过程及结果及时上报,挑选成功范例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进行统一展示宣传,各级教育行政部分需积极履行自身督查职责,对于各个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定期进行收录并提供指引性意见。统一地区心理活动的开展,实行审批制度,为心理健康发展设立发展目标和方向。

4.结合思想道德教育,融合信息识别

将思想道德建设和网络心理健康体系完善相结合,利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不断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典型范例,塑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学生心理特征,不断提升学生思想觉悟。同时,提高高校教师充分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将培育积极心理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当中,建立起学生独有的心理信息识别认知,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促进专业教育和德育完全结合,得以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参考文献:

[1]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wiki/[EB/OL].认知行为理论.

[2]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教社政厅[2002]3号文件)[Z].2002.

[3]管敏.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其對策思考[D].华中:华中大学,2005:14.

[4]张卫平.心理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价值[J].教学与管理,2013(12).

[5]柏丽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实现路径[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04).

[6]凌总成.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取向——基于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视角[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5).

[7]杨方旭.强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育德”功能的对策研究[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02).

[8]马莹,周方遒.大学生积极心理培育的诉求与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4).

[9]李金花.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本性原则研究[J].大家,2011(10).

[10]刘燕,谢钢.积极心理学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高校教育管理,2011(01).

[11]彭永东.论高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开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作者简介:

千莹花(1982—),女,吉林延吉人,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联网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浅析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的生产模式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