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母教养方式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

2018-01-26刘杨

速读·下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意识小学生

刘杨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儿童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父母的教养方式则是影响自我意识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同维度出发,论述了父母采取情感温暖、理解和偏爱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呈积极的影响;父母采取惩罚严厉、过度保护、过度干涉、拒绝和否认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呈消极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生;自我意识;父母教养方式;影响

自我意识是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和评价。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自我意识是个体发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韩进之等人(1985)的研究结果显示,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小学一到三年级处于上升阶段小学三到五年级处于平稳阶段,小学五到六年级又是上升阶段,而且各年级之间无显著差异。杜亚松和唐盛昌(1999)的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自我意识水平与其家庭氛围、家人态度等有显著正相关。

本文旨在探究父母教养方式在各维度上对小学生的自我意识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父母教养方式维度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教育、抚养孩子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它是对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

Schaefer编制的子女对父母行为评价量表(CRPBI)中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三个维度:接纳——拒绝,心理自主——心理受控以及严厉——放纵。Perris等人(1980)根据Schaefer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父母教养方式的四个主因素:管束、行为取向和归罪行为,情感温暖和鼓励一爱的剥夺和拒绝,偏爱同胞和被试以及过度保护。

岳冬梅(1993)在Perris等人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中国文化的父母教养方式维度,其中父亲教养方式分为六个主因素: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母亲教养方式分为五个主因素:情感温暖、理解,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偏爱被试。

二、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性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也是随着其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地发展,其发展的状态是由低到高的一个发展过程。小学阶段正处于一个人自我意识的萌芽于成长阶段,如果小学生不能够正确的树立自我意识,也不能够做到客观的评价自己,对其以后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能够提高其认知能力,而且还能够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同时还可以促进人的意识的发展,达到一个自省的目的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也是想相当重要的,有利于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对孩子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也有着积极地作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具有一定的特点,父母教养方式在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地作用,所以,父母教养方式应该更加注重对小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培养。

三、儿童自我意识与父母教养方式研究

关于教育方式与儿童自我意识的关系,西杰斯早在1970年研究表明,孩子自我意识、多个因子与父母采取情感温暖、理解式教育(民主型父母)呈显著正相关,与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式教育方式(严厉型父母)呈负相关。现在,国内的学者们开始深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各个具体方面的关系。这些研究不仅内容上更富有时代气息,而且与当前心理学领域对儿童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关注,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颇为契合。如王玲凤、秘宇虹(2004)所进行的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意识的关系的研究,结果:方差分析表明自我意识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的年级及性别主效应均显著。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与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有显著的正相关,父母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父亲的过度保护与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有显著的负相关。

另外,儿童性别的不同,父母对待儿童的教养方式也呈现不同,这就导致了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呈现出显著的男女差异。刘军,文红,向虎,钟昆和王丹(2007)对二到六年级的学生的调查研究表明,父母对待男生和女生的养育方式在父亲的惩罚严厉及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四、结语

综上所述,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生受到的家庭教育是否得当,也是父母人生當中要学习的重要一课。父母的积极教养方式有助于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消极教养方式则使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压抑或阻滞,可能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出现偏差,从而导致一些不良人格倾向的形成。所以,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父母应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多站在儿童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学会与孩子换位思考,扮演好自己的多重角色(父母、老师和朋友等),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培养与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黄希庭,杨志良,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韩进之,魏华中.我国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5.

[3]杜亚松,唐盛昌.寄宿制重点高中生家庭环境对自我意识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21-123.

[4]李晓文.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机制初探[J].心理科学,1993(4):192-197.

[5]刘军,文红,向虎,钟昆,王丹.年龄、性别和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影响[J].四川精神卫生,2007(2):71-73.

[6]王玲凤,嵇宇虹.小学儿童的自我概念及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2):142-144.

[7]岳东梅.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见汪向东,王希林,马宏(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J].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杜,1999:161-167.

[8]张秀阁.初中生自我意识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4(1):82-83.

[9]Perris,C,Jacobsson,et al.Development of a new inventory for assessing memories of parental rearing behaviour. Acta.Psychiatr. Scand, 1980(61)265-274.endprint

猜你喜欢

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意识小学生
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问题行为:自我表露的中介效应
学前儿童社会化不足的家庭环境影响因素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海男《关系》中人物情感关系分析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