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手术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效果
2018-01-26郭东斌邱平胡方进黄冰
郭东斌+邱平+胡方进+黄冰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常规手术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2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给予2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总有效率、治疗满意度。结果:使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术后总有效率为95.00%,治疗满意度为95.00%,使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术后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满意度为65.00%,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除手术时长较长外,其他手术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使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进行治疗,能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高,能减少医患纠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常规手术; 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 临床疗效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4.0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4-0023-02
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颅内脑膜瘤,是指肿瘤的基底附着于大脑镰及矢状窦上,并且充满了状窦角的一种脑膜瘤,脑膜瘤的供血异常丰富,并且生长过大时还会侵及大脑镰和矢状窦,所以临床上也常称之为窦镰旁脑膜瘤[1-2]。目前,临床上治疗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主要方法为手术治疗,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与提升,再加上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完善,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手术成功率与治愈率越来越高[3]。在本文研究中,给予20例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使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在治疗效果和治疗满意度上均取得了较好了成果,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2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给予2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以上患者及家属均知晓并同意参与此次研究,且均已排除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障碍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过度肥胖患者等,40例患者均符合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诊断标准[4]。观察组患者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25~65岁,平均(45.65±2.39)岁;病程1~3年,平均(2.01±0.36)年;肿瘤直径为5~9 cm,平均(7.12±1.01)cm;其中,癫痫发作5例,轻度偏瘫2例,颅高压3例,肢体感觉或运动障碍7例,视乳头水肿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5~65岁,平均(45.55±2.29)岁;病程1~3年,平均(2.02±0.35)年;肿瘤直径5~9 cm,平均(7.12±1.02)cm;其中,癫痫发作4例,轻度偏瘫3例,颅高压3例,肢体感觉或运动障碍6例,视乳头水肿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患者使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进行治疗,首先将患者全麻后仰卧于手术台上,将头部用Mayfield头架固定住,在手术过程中不允许患者头部出现移动等现象,常规备血500 ml。术前根据MRI、CT及全脑血管造影技术确定头皮切口和骨瓣的位置,再结合肿瘤的具体位置、具体大小及与上矢状窦的关系,制定出一条最佳的手术入路,尽量避开患者的重要引流静脉。如果患者的肿瘤位于大脑的中部1/3处和后部1/3处,则采取侧俯卧位;如果患者肿瘤位于中部的前1/3,則可采用标准的发际内扣状切口进行手术。在手术过程中需保护好患者的中央沟静脉及其他向矢状窦回流的重要皮层静脉,在肿瘤切除过程中,则要保护好患者的脑组织及蛛网膜间隙皮质静脉。如果患者的肿瘤过大,主治医师可采用瘤内分块切除发进行手术。如果患者的肿瘤已经侵犯影响至上矢状窦,则需要切除肿瘤受累的矢状窦与大脑镰,于显微镜下在蛛网膜层仔细游离粗大回流静脉及中央静脉,并用棉片妥善保存。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将患者全麻后,进行裸眼切除肿瘤,常规备血1300 ml。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中输血量、肿瘤全切除、手术时长、住院时长)、术后总有效率、治疗满意度。疗效判定标准:症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无任何并发症的发生,生活质量不受影响;症状加重,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无任何好转或有加重趋势,出现小脑出血、角膜炎、脑脊液漏、轻度面瘫等并发症。治疗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总例数×100%。采用医院自拟的治疗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对治疗满意度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一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于患者出院前1 d进行填写评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除手术时长长于对照组患者外,其余各项手术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总有效率比较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术后总有效率为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endprint
2.3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療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大多数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都起始于大脑镰并向大脑镰两侧进行生产,所以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与其他脑膜瘤相比,发病率较高,约占9%以上[5-6]。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初期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当患者出现相关症状时肿瘤已生长得较大[7]。因此,在选择手术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肿瘤的位置、大小及形态,以便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常规手术采用的是整块切除的手术方法,而显微神经外科则是先将包膜内切除或者分块切除的方法进行手术,采用此种手术方法可先使肿瘤的边缘充分暴露出来,然后方便电刀进行部分切除,再采用电凝将肿瘤的供血动脉切断,极大地减小了对中央沟静脉与功能区皮层的伤害[8-9]。而常规手术中的整块切除,不仅危险性大,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对中央沟静脉及功能区皮层的伤害,对患者的预后有着极大的不利[10]。
从本文研究中也可看出,使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肿瘤全切除、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长上均优于使用常规手术的对照组患者,并且术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5.00%,而对照组患者仅为70.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95.00%患者对使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进行治疗表示满意,而对照组患者中仅有65.00%患者表示满意,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高,治疗的依从性也相对较高,这对疾病的治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1]。所以相对来说,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其更符合现代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的需求[12]。
在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切除手术中,保护中央沟静脉的健康对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则充分的考虑到这点,在手术过程中极大地保护了中央沟静脉不受影响[4]。并且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在颅骨钻孔后就采取止血措施,极大减少了术中的输血量和避免了上矢状窦的损伤,提高了患者的预后,缩短了住院的时长[5]。手术时长相较于常规手术来说较长,是因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采用的是分块切除法,手术过程更为精细,相较于整块切除的常规手术来说,时长更长,但安全性却更高。值得注意的是,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术后极易发生左侧周围性面瘫等并发症,导致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非常低下,容易出现抑郁、消极、暴躁等不良情绪。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开展则可极大地降低这类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家庭更为和谐,医患关系得以友好建立。并且,实施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后,护理方案的制定更为简单,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给予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使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进行治疗,能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肿瘤全切率、术后总有效率高也能得到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也得到提升,减少了医患纠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易勇,周世军,陶裕川.矢状窦中部窦镰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4):71-73.
[2]陈永生,谭民轩,刘斌,等.常规手术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1):79-80.
[3]蒋天伟,程广东,胡云权.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58例显微手术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6):21-23.
[4]王玉玉,李毅,吴海涛,等.显微外科治疗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效果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1):1881-1882.
[5]沙林,黎军,郑成,等.显微手术对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的疗效[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4):587-588.
[6]王兴铧,杜嘉庚.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的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7):2143-2146.
[7]陈夏东,赵霁,夏子锐,等.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手术与继发性癫痫的控制及防治[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7,44(2):151-154.
[8]刘志刚,李华,张志银,等.显微外科与常规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疗效对比[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3):505-507.
[9]秦有智,付洛安,李亮,等.显微外科技术在大型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1):122-124.
[10]丁兴华,张明广.显微镜下锁孔手术治疗56例颅内小脑膜瘤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7,25(1):20-24.
[11]张道宝,吴洪刚,雷波,等.42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体会[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7,16(2):170-171.
[12]陈琪,李国强,李惊涛.MRI在大脑镰旁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6):8-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