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APP时代”的碎片化生活
2018-01-26流星
流星
随着智能手机的日渐普及和手机APP技术的日趋成熟及多样化,人们已经进入了“全民APP时代”。手机APP不仅改变了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而且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
2017年9月11日,全球领先的新经济行业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了《2017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1月至7月,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2.81亿部,其中,中國智能手机出货量约2.66亿部,中国智能手机用户规模也已达到6.55亿人。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日渐普及和手机APP技术的日趋成熟及多样化,人们已经进入了“全民APP时代”。手机APP不仅改变了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而且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
当今社会,对于如何利用生活中的碎片化时间,人们已有了更多的选择。
阅读碎片化:获取更多信息
移动阅读,泛指使用移动终端进行的阅读行为,包含通过浏览器浏览手机网站以及阅读各类新闻客户端、报纸客户端、杂志客户端、微博微信的文章等。
随着国家倡导全民阅读、建立书香社会,国内自媒体行业迅速发展,文化产品越来越多元化,诸多因素为移动阅读市场的快速发展铺平了道路。由于移动阅读可以充分利用人们生活中的碎片化时间,使用场景非常丰富,逐渐成为人们获取资讯和知识的常用手段之一,成为国民阅读的新趋势。
2017年7月5日,易观发布的《中国移动阅读市场年度综合分析2017》显示,截至2016年末,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已达到118.6亿元。同时,移动阅读行业发展重点已从平台内容的积累转移到了原创内容的孵化与作品的改编上。
易观千帆数据监测显示,2016年,中国移动阅读用户在每天午餐时段和晚上睡前时段最为活跃,选择在此阶段看电子书的人最多。此外,在每天的整个白天时段(从上午10点至晚上10点),活跃用户占比均稳定在4.7%~5.1%之间,与2015年的每天阅读高峰期仅存在于晚上8点至晚上10点相比,活跃阅读时段变得更加分散。读书不再只是人们机械性地要求自己在某个规定的时间段去阅读,越来越多的人将阅读这一行为生活化、碎片化。
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各阅读平台不仅扩增了平台作品的数量,还提出了一系列提升作品质量的计划,提供给用户的优质内容不断地增加;另一方面,网文作为IP改编的重要源头,其改编的作品也都陆续上线,而不同形式的作品通过联动推广,用户对原来的网文关注度也随之提高。
此外,由于不少移动阅读用户期待通过对知识见闻类内容的高投入换来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因此,人们对经管、社科等题材的内容偏好度逐渐增加,此部分内容的市场需求也在逐渐增加。而在目前的移动阅读内容市场上,知识见闻类的内容大多以碎片形式存在,内容的质量也良莠不齐。为此,高质量的知识见闻类数字阅读内容很可能成为未来移动阅读内容市场高附加值产品的主攻方向,成为人们在碎片化时间中进行阅读的优先选择。
虽然智能手机的普及将人们带入了“全民APP时代”,使得人们能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碎片化时间,通过使用智能手机上各种类型的APP来收听电台、浏览新闻、阅读电子书等,知识和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便捷,碎片化阅读随时都可以进行,但是仍有一些人对碎片化阅读的效果并不看好。
这些人认为,碎片化阅读很多情况下都是一种“浅阅读”“轻阅读”的方式,提供的更多是不需要深思、可进行跳跃式阅读的内容,对于阅读者知识水平的提升非常有限。
不少专家对移动阅读所引发的碎片化、浅阅读增多现象表示了担忧。在他们看来,重网络阅读、轻纸本阅读的现象影响了青年人尤其是在校学生的读书兴趣,使得读书成为一种被动的行为,从而无法感受到蕴含在其中的无限乐趣。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文忠认为,碎片化阅读的本质只是一种浏览,一种知晓,而不是一种阅读。
美国埃默里大学英语教授马克·鲍尔莱因则是碎片化阅读的坚定反对者,他在《最愚蠢的一代》中指出,互联网的危险处在于它的知识与信息资源过于丰富,人们以为再也不需要把这些知识与信息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不过,国内大部分媒体对于碎片化阅读的影响还是持乐观态度的。
人民日报观点认为,智能化、快节奏、移动互联网是这个时代的发展潮流,由此带来的全方位改变必定要包含阅读习惯的改变。顺应趋势,碎片化阅读反倒是一种务实,既使得阅读量有所保证,也把闲碎时间尽可能地利用起来,甚至还有对烦躁心情的调节作用,处闹市而不闻。
阅读内容的提供也在为碎片化阅读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通过客户端的方式为个体订制有兴趣的内容省却了读者的搜索时间;用导语或梗概的提炼介绍帮助读者快速抵达内容核心;建立在可接受程度之上的推送服务让读者实时拥有新的发现。相较于传统的书籍、报纸、杂志等订阅式或零售式内容获得方式,时下碎片化阅读服务是全天候的满足,阅读的机会成本大大降低。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徐升国表示,数字阅读还处在发展之中,需要有效地完善和引导,朝着更好的方向深化。同时,还需要适合数字化深度阅读时代的内容支撑,用好的内容去抢占数字媒体的市场和阅读空间,而不是放任低俗化、娱乐化的内容泛滥成灾。
不管你对此持有什么样的观点,毋庸置疑,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已然到来,对于阅读方式孰优孰劣的争论并不重要,创作更多有价值的内容供全民享用才是更重要的。
办公碎片化:提升工作效率
碎片化生活不仅只限于阅读,在工作中也有了越来越多的体现。譬如“移动办公”,也可称为“3A办公”,也叫移动OA,即办公人员可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处理与业务相关的任何事情(Anything)。
移动办公的概念孕育出了各种手机APP,除了常见的日程安排、时间提醒、笔记记录类APP,还出现了移动考勤、客户关系管理等新型APP。endprint
2016年,中国移动办公市场迎来井喷之年。国际知名数据公司IDC的调查显示,82%的中国员工会将自己的智能手机用作工作用途,商务办公移动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市场前景广阔。科技的发展给予了职场人士更多的选择自由,包括对于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和工作方式的选择。
移動办公作为未来工作的主要入口,可以连接员工、上下游、用户和其他业务系统实现沟通与协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使日常工作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对于“全民APP时代”的职场人士而言,只要学习并掌握好移动办公的技术,不管什么地方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办公场所。
在电影《实习生》中,安妮·海瑟薇饰演的女创业者就是一个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工作的典型范例。例如,在司机开车送她上下班的时候,她会一边用车上的视讯电话与人视频对话讨论工作上的事情,一边用其中一个手机回复工作邮件,同时又用另一个手机接听其他电话,可谓把移动办公的效率发挥到了极致。
对于那些需要经常出差的职场人士来说,移动办公更是为处理工作事务带来了不少便利。
在某公司担任部门经理的吴先生由于工作性质,经常需要出差开会或培训。很多时候,他在出差的过程中,还需要审批自己所负责部门的一些较为紧急的工作申请单。在移动办公的帮助下,吴先生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有网络的支持,通过移动终端就可以接收和查看部门员工所提交的工作申请单,并能及时进行审核和批复,保证了在自己不在公司的情况下,部门内的各项业务工作也能正常开展,避免了对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不过,不少人或许会有一种思维误区,认为重要的工作一定要用大块的时间来完成,碎片化时间则只能用来处理一些突发的、紧急的事务。诚然,有些工作的确需要大块的时间,但如果不是提前做好了足够的铺垫和准备,使用大块时间工作时也并不见得会有很高的效率。
在一家杂志社从事多年文字工作的池女士表示,在当初智能手机还未普及的时候,她更习惯利用一天中的整块时间来进行写作,进入写作状态的过程也十分缓慢,很多时候想静下心来码字,却发现没有灵感,往往空坐半天却只写了几百字。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池女士也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写作习惯。
为了能更好地抓住一天中的碎片化时间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效率,池女士打破了从前只用手机发短信、通电话的习惯,在自己的手机上安装了多个阅读、拍照、笔记类的手机APP,方便自己在各种碎片化时间里能够随时把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各种诱发灵感的素材尽快地收集起来。她发现,在养成了这种随时随地搜集、记录灵感素材的习惯后,自己再在整块时间里进行写作的时候,效率便有了大大的提升。
不仅文字创作工作如此,很多其他的工作也是如此,比如项目的策划、方案的设计等等,不少智力劳动都可以这样利用每天的碎片化时间来记录灵感、搜集素材,从而提高工作完成的效率。
其实,对于很多生活在“全民APP时代”的职场人士而言,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移动办公最大的意义,不是给自己带来了多少物质上的收益,也不是获得了什么非同一般的成就,而纯粹只是让自己能更加明晰每天零碎时间的去向,并通过有效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让自己不再感到迷茫和焦虑,就算每天只是提高了一点点工作效率,那也是有意义的。
由于职业、性别、年龄、兴趣爱好以及作息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对于手机APP的选择,每一个职场人士都会有自己的考量。总而言之,“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无论是那些人尽皆知的大众化手机APP,还是那些并不为人所熟知的小众手机APP,只要能够使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习惯变得更加健康和便捷,同时又能够使我们有效地利用好一天中的碎片化时间,每一天都能有所收获,那么,这款APP就可以称得上是一款实用的APP了。
总而言之,在这个移动办公已经成为职场工作的新模式的时代,只要职场人士们充分整合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善用各类手机APP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辅助,就能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让工作与生活相得益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