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之后的致富道路该如何延续— —桂林“网红”向日葵花海长成记
2018-01-26本栏目联办单位广西农业信息中心
“你看看,这些都是他们来我们村拍了后发到网上的照片,可火了。”广西灵川县灵川镇双潭村陈白田村民小组组长唐华平欣喜地看到,村里种植的成片向日葵,让他们村成了游人纷至沓来的“网红”村。如今年过五旬、不太喜欢用数码产品的他,却一直在手机里保留着各种游客拍摄的向日葵花海照片和媒体采访他的视频。
2016年,借着精准扶贫的东风和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陈白田村这个多年处在贫困线下的贫困村顺利脱了贫。但脱贫之后,村里人的奋斗步伐却并未就此止步。今年8月,在驻村第一书记唐威的带领下,全村人将农闲田整合起来,统一种植成了向日葵观赏田,借助新媒体的营销手段,通过乡村旅游等模式带来的经济效益,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道路。
刷爆桂林“朋友圈”的向日葵花海
“灵川百亩向日葵欢迎你,转发这条积攒18个赞可免门票。”秋末冬初,一则“到灵川看向日葵花海”的消息在许多市民的朋友圈中走俏。这片有7个品种近150亩的向日葵花海,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一睹风采,赏玩拍照之余又纷纷在网络转发照片。一时间,这片向日葵花海成了“网红”。
陈白田村距县城仅5公里的村子,以前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贫困村。而11月中下旬的每个周末,看花海的市民纷纷涌入,让村子前所未有的热闹:各式各样的汽车停满了村口,田野里穿梭着前来赏花拍照的市民,村里的农家乐家家爆满……“我从早上8点就开始忙着给他们验证免票,早饭、午饭都没来得及吃。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来,那几个周末,每天集赞免门票的游客就有4000人。”唐华平笑着告诉记者。而大量人流带来的餐饮等消费,同样让村民惊讶不已:“我家的米都被游客‘抢’光了。好多人吃饭时说饭好香,直接就去米缸里舀米,让我卖给他们。现在我都要去别人家借米了。”村里6家农家乐之一的老板说。“我们村建村500多年了,从来没来过那么多人。从前谁知道陈白田啊,全是沾了向日葵的光,我们村也算出名了。”村里的老人笑着告诉记者。
在这个秋末冬初,陈白田村的向日葵花海成为许多市民在微信朋友圈炫耀的美景,而那片抢眼的金黄色,也成了村里75户村民最亮眼的风景和希望。
不走寻常路,贫困村也有春天
这样醉人的花海,在往年的这个时候,却是一片几乎没人耕种的农闲田。
“我们是利用早稻收割后的农闲田,全村统一种植这种具有观赏性的向日葵。除了已种植数年挂果的柑橘树外,村里其他土地统统都种上了向日葵。”村民王长发告诉记者。据了解,陈白田村是灵川镇有名的贫困村,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村里有着大片的连片田地,长期单纯种植水稻,并无其他经济产业,每到秋季水稻收割后,田地便空闲了下来。驻村第一书记唐威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和村里的几个干部动起了脑筋,经过多方走访和实地调研后,决定利用闲置田整村开发以向日葵、果树及蔬菜种植、发展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绿色生态项目,总面积约200亩。
“桂林各县各村花海遍地。想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业,我们认为一定要种植与众不同的花,而且要积极依靠网络、微信等新媒体传播途径,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唐威告诉记者,陈白田村的地理位置很好,交通便利,村里的环境也不错,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先天条件,村里人对这个项目也比较支持。在选择花卉的时候,他特意向当地的农业专家请教、调研,结合村里土地的情况,选择分期种植成效较大、花期较长的向日葵。“我们桂林有很多花可以赏,比如桃花、梨花、紫云英花,但这些花一般都是春季开放,我们选择的向日葵是秋冬季开放,加上秋高气爽的天气,应该会有一定的人气。”唐威说。
“为了种向日葵,村里开了好多次会,商量如何购买种子、如何看护、如何长远规划,全村人的兴致都很高。”说起开始种向日葵的情形,小组长唐华平还记忆犹新。“我们规划得很细,要做就做负责的产业,比如土鸡必须是家里养的,不能到外面买来充数,还有农家乐只能在村里卫生条件、食材最好的6家做,我们还规定我们的土鸡不能卖给游客,只能在这里吃,不然没法保证来这里用餐的人都能吃到。所以,后来好多游客都说我们的土鸡好吃想买几只带走,我们都谢绝了。”唐华平告诉记者,村民们对于已经约定好的规矩,都自觉遵守。
而更让唐华平感动的是,种植向日葵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我们村的人一直以来都是很齐心的,种水稻都是统一买种子,统一种植,统一收割,所以大家的田地几乎可以同一时间闲下来。村民们听说要种植向日葵,二话不说,纷纷把土地贡献出来。”整理田地需要大量的人力,村里没钱请那么多人,就家家户户出劳动力。2017年8月开始种植第一批向日葵,但由于技术不熟练加上遇上连日降雨,本应国庆节前就开花的第一期向日葵没能顺利开花,但这没让陈白田村的村民气馁,他们总结失败的经验,又专门聘请农业专家做技术指导,加上村民们的精心护理,终于顺利将第二期向日葵种植成功并形成了150亩的向日葵花海。如今,第三期向日葵花海已经接近尾声,陈白田村的村民也通过花海经济,看到了新的希望。“通过尝试种植向日葵,让我们整村增加了4~5万元的收益,明年应该会更好。”
脱贫之后,不满足于“小确幸”继续折腾
其实,陈白田村早在2016年就已经顺利脱贫。前几年,在各项政策的支持和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村里的许多村民开始种植柑橘等经济作物增加收入,村里的贫困户也通过发展养殖产业顺利脱了贫。村里的收入早已不像从前那样一穷二白。脱贫的小村庄为何全村还要继续“折腾”,种植向日葵?
“我们是想靠自己,真正走出致富路。”村民小组长唐华平道出原委,长期以来,陈白田村的土地是典型的望天田,农田灌溉水渠年久失修,村民的灌溉用水和耕作常常受到影响。他们之所以齐心合力开展乡村旅游产业,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更是为了让村里的土地“活”起来。
“下大雨就涝,出太阳就旱,有几块田根本就存不了水,在这些田上种植,不光劳心劳力,种什么都不能长久。只能种水稻,仅靠水稻种植,只能维持温饱。”村民王长发告诉记者,由于田里的基础设施陈旧,种植成本高,村民们纷纷放弃种植,离家打工,村里的田地渐渐荒废,有的也只是供村民种植些水稻谋生,陈白田村也渐渐成了贫困村。
“我种过西瓜和其他农作物,都失败了。如果不是第一书记鼓励我种柑橘,我肯定也不打算种。这次种成了,下次就不知道怎么样了。”村民王长发说。前段时间,陈白田村的农田灌溉水渠再次失修,导致下游其它自然村的农田不能灌溉,村里唯一的长期种植产业面临危险,唐威了解到情况后,争取到“一事一议”项目资金进行抢修,让水利渠道水路恢复畅通,保证了村民的灌溉用水供应,才保证了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
“我们是农民,通过种植致富是最安稳、最长远的方式。”唐华平说。虽然村里脱贫了,村民的收入也增加不少,但田间灌溉水渠、水利基础设施的落后,一直是制约村里种植产业发展的最大因素。“这几年村里的水利灌溉设施被抢修好了,加上柑橘产销不错,我们村才能脱贫,但过几年呢?如果返贫怎么办?”和唐华平的担忧一样,村里许多村民都为田间的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事忧心。
村民们清楚地知道,只有修整好土地的水利灌溉设施,才能让土地真正成为他们的“衣食父母”。而村里成片田地的基础设施维修确确实实是一笔不小的投入,村里刚刚脱贫,缺乏资金。如何既保证已有的脱贫产业,又能筹集资金修建水利等基础设施,让田地重新焕发生机?村民们想出了自力更生的发展观光农业,用收入进行农耕基础设施投资,从而更好地推动种植产业发展的循环之路。目前,陈白田村75户农户已种植向日葵面积150亩。
“这是从政府布置‘我们做’转变为村民自己找发展出路,主动发展生产项目‘自己做’的最好例证,也是实行精准扶贫的最高意义。只有村民自己主动发展,主动致富,才能为扶贫注入长效的生命力。”唐威告诉记者,按照村里生态农业产业的整村规划,将来的陈白田村将按功能规划为服务区、景观区、种植区、活动区等,兴建集餐饮、棋牌、休闲、游乐、园林绿化和乡村情调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区。“我们相信,通过今年打响的知名度,明年村里的乡村旅游效益应该会更好。我们前段时间还在山间和田间撒下了一片油菜花的种子,估计在2018年就能开花,到时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唐华平说。
(秦紫霞 刘健 黎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