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M2.5基本达标不会太远—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郝吉明

2018-01-26卢凯瑞

中国石油石化 2018年12期
关键词:气象条件氮氧化物燃煤

○ 文/本刊记者 卢凯瑞

“大气十条”效果显著,PM2.5年均浓度降至35微克/立方米的国家标准有望在近期内实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任重而道远。大气污染治理已见成效,应进一步推进各种减排治理措施。

党的十八大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而生态文明建设给予了中国蓝天保卫战最高的政治授权。中国的发展必须有“绿色”两个字,在新时代、新挑战、新机遇之下,我们更要打好这场蓝天保卫战!

空气质量改善明显

中国石油石化:郝院士,您好!请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施行以来,我国空气质量有什么改善?

郝吉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我国第一个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的国家行动计划。以PM2.5来说,根据统计,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5年的数据都在下降。特别是北京,5年间PM2.5下降25%上,达到了58微克/立方米。各个地区的目标基本都实现。从全国的角度讲,《大气十条》预期全国PM10下降10%,实际上5年下来下降了22.7%。

全国重污染天气也显著地减少了,各个地方减少的天数不一样,特别是京津冀重污染天气从75天减到28天,减少幅度非常大。长三角重污染天数从21天减少到3天,珠三角基本消除了重污染天气。

中国石油石化:京津冀地区的重污染主要由哪些途径产生?

郝吉明:燃煤、工业生产、机动车是京津冀地区及其周边PM2.5的主要来源。从区域上讲,燃煤仍然是主要来源,其一次排放对PM2.5的贡献比较高。其次,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又转化成颗粒物,形成硫酸盐和硝酸盐。总体上,燃煤排放对秋冬季重污染过程中PM2.5的贡献率可以达到30%~50%,今后燃煤污染仍是主要的污染来源。

从宏观来讲,重污染是排放强度大于京津冀地区的环境生产力度所造成的,这是主因。气象条件不利则是诱因。怨天怨地不如怨自己,是自己排放得多。

从中观上讲,形成PM2.5爆发性增长可以概括成三个过程。首先是本地积累。当气象条件不利的时候,先在本地排放强度大的城市出现了积累性污染;其次,气态污染物传输造成了区域性的影响;再次,气态污染物又发生了二次转化,增加了PM2.5。PM2.5基本上由这三部分造成。

根据研究,气态污染物二次转化中硫酸盐处于持平的状态,稍微减少,硝酸盐正在增加。1998年开始到2008年的十年期间,清华大学对北京市PM2.5的来源做了分析,二次污染的成分逐步在增加。因此,总体上二次转化成为主要的污染形式。

中国石油石化:那么这些年间重污染的组分有什么变化?

郝吉明:重污染期间PM2.5组分和成因的变化是明显的,硝酸盐已经成为重污染期间最重要的二次组分。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里,二次颗粒物当中硫酸盐是主导,硫酸盐占的比例比较高。现在硫酸盐的含量和占比都有所下降,硝酸盐的占比却在上升,所以硝酸盐已经成为了重污染期间最重要的二次组分。此外臭氧也有增长的趋势,而臭氧主要是由VOC和氮氧化物产生,所以加大氮氧化物的减排力度是刻不容缓的。

从成分分析上看,区域燃煤治理的成效是显著的,特别是京津冀、廊坊这一带禁止燃煤散烧的成效明显。这些从去年北京雾霾天气显著减少可以看出。

中国石油石化:气体污染还有哪些影响因素?

郝吉明:颗粒物的形成与颗粒物污染和气象条件之间具有双向反馈作用。我们知道空气质量不好使污染加重,可是重污染之后会造成气象条件恶化。重污染会使边界层的高度明显下降、湍流强度下降、地面湿度加大。转差的气象条件又进一步加剧了PM2.5的污染。所以,PM2.5增加以后不仅对身体有影响,而且对气象条件也是不利的。2017-2018年的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大幅度减少颗粒物排放,有效缓解了形成逆温和增湿的过程。

分析2013-2017年京津冀气象条件的变化,环境自净能力是有所波动的。从2001年开始处于下降趋势,近期则处于波动状态,总体处于不利的条件。而拿2016年和2017年的颗粒物排放状态和气象条件进行对比,2016年气象条件浓度为62~63微克/立方米,2017年为58微克/立方米,气象条件好很多。因此北京市PM2.5立方米一年减少了几十微克主体,其中有5微克的差距是气象条件转好造成的。从重污染事件的情况来看,在PLAM指数污染条件差不多的时候,PM2.5浓度在减少,这说明减排是有利的。

三大减排措施

中国石油石化:近年来我国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是有目共睹的。我们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努力?

郝吉明:“大气十条”主要从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以及重大国家减排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整。能源结构调整首先是降低煤炭消费量, 2017年与2013年相比,煤炭消费量下降约4亿吨。所采取的措施有燃煤电厂电力替代煤炭和油品,天然气替代燃煤,淘汰治理无望的小型燃煤锅炉20多万台等。

产业结构调整是淘汰过剩产能,整顿“2+26”城市散乱污企业。过剩产能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增加排放负担。散乱污企业因其工艺技术落后,所造成污染更是远大于同产能达标企业。

国家的重大减排工程上最突出的是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名片—全国燃煤电力机组累计完成超低排放7亿千瓦。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洁燃煤发电体系。推进了重点行业提标改造,并完成了电代煤、气代煤的改造。我经历过烧燃煤炉的时期,烧煤不仅麻烦,室内空气污染也相当严重。燃煤的改造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最重要的方面。

中国石油石化:这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绩?

郝吉明:“大气十条”实行以来,全国的污染物都在下降。根据测算,二氧化硫浓度年下降59%,氮氧化物下降20%,PM2.5在一次排放中下降29%。从污染物下降幅度不同来看,氮氧化物浓度下降的幅度比二氧化硫小很多也是二次颗粒物中硝酸盐比例上升的重要原因。电力行业在二氧化硫减排中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而交通所占的污染却是被严重低估了,因为没有把燃油车氮氧化物的排放算进去。

中国石油石化:这些污染治理措施中哪些更有效果?

郝吉明:燃煤锅炉整治对二氧化硫减排是最有效的,淘汰落后产能、工业提标改造也很有作用。对于氮氧化物的减排,电厂的清洁燃煤发电和移动源排放管控作用最大。至于PM2.5,扬尘的治理很重要。

以上是基于污染物减排的量,从环境质量改善的角度来看,统计全国74个城市的数据,PM2.5年均浓度下降了27个微克/立方米。其中,重大治理工程下降了10个微克左右,能源结构调整下降了6.8微克,产业结构调整下降了4.2微克,其他的下降了4.0微克。从整个区域来看,交通减排对环境改善的贡献不够大,但如果单以北京来看,北京交通减排的贡献就突出了。

再一个是“双散”治理,即蓝天保卫战中散乱污企业、燃煤散烧的治理。这两个措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在蓝天保卫战中特别的一个战役是重污染与治理的集中攻关,这是总理提出来的。我们十几位院士联名给总理写了一封信,由总理批示环保部牵头进行。国家环保力量联合1500多名优秀科学家们进行集中攻关,有一大批青年硕士和博士参与其中,建立了“一市一策”的跟踪研究机制,拉近“2+26”城市政策与“一市一策”政策距离,形成污染预测预报、会商分析、预警分析、跟踪评估体系。

挑战与建议

中国石油石化:在大气污染治理的道路上,我们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郝吉明:我们的挑战是认识形势,大气污染治理刚刚走出第一步,任重而道远。

首先,我们距离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值还很远,可是达到35微克/立方米的目标还是可以在近期实现的。我很有信心能活到PM2.5基本达到标准的时候。最初我提出北京市PM2.5要在2030年达标,而全国政协发言人说“人民不答应”。意思是说,必须要提前达标。虽然“人民不答应”,但减排是硬道理,要根据客观事实说话。

其次,我国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与削减的潜力还有待释放。我国一次能源中煤炭所占比例过大,还拥有很大的结构调整空间。要继续削减煤炭消费量,提升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

再次,科技引领还需要加强,对大气污染的严重性、问题的复杂性以及治理的艰巨性要有充分的认识。不少人是缺乏认识的,全国政协的发言人说“人民不答应”还是缺乏认识,京津冀地区即使2030年PM2.5要达标也相当不容易。

中国石油石化:您对大气污染物治理还有哪些建议?

郝吉明:主要有五点建议,要巩固和深化“大气十条”的成果。

一要坚持目标导向。“京60”目标的提出,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各项指标都有标志性,“京60”引领了京津冀地区以及全国的大气污染物治理。此外要坚持科技引领,精准防控,坚持跟踪服务,严格监管。“2+26”城市跟踪研究需要进行下去,目前做到了分类型研究。

二是各个区域不同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要继续推进,特别是珠三角有可能向世界卫生组织的第二阶段迈进,有可能在PM2.5和臭氧协同上取得突破。在其他地区臭氧上升的时候,珠三角区域臭氧浓度实际呈波动状态,而非明显的上升。另外川渝地区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特别是习总书记去过的湖北,老三区和新三区大气污染物治理要往前走。

三是优化能源、产业和交通结构。这三个方面调整难度大,治理的艰巨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扭转的困难。特别是运输方面,需要创新运输组织,优化铁路、公路、水运相结合的运输结构,建设低碳高效的交通体系,实际上要推进轨道体系上的京津冀,在城市内部建立交通体系,减少燃油车的排放量。

四是实施国家减排行动计划。第一项是清洁柴油机行动计划,此外在钢铁、建材行业设定排放限值。而一些体量看似不大,却是VOC重点行业更要推进减排行动。

五是加大科技支撑。蓝天保卫战的科技能力建设需要有规划,打赢蓝天保卫战要有一个长期的规划来做。科技建设能力建设规划首先需要满足四点,第一是要构建一个精细化的污染物排放动态清单。第二是要完善多要素天地空一体化的环境监测体系,目前我们的环境监测站有1000多个,但只能监测污染物浓度而无法监测化学成分。我们的多要素至少要包括化学成分。第三是建立排放与环境质量之间的模拟与预测预报体系。第四是具有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决策平台,科学决策要有数据支撑。

在大气污染物治理上,我们现在的方向是正确的,措施保障是有力的,成效是明显的,主要的措施也是明确的。这些措施还应当再坚持。大气污染物治理任重道远,还需要继续努力,希望能够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这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Like

从宏观来讲,重污染是排放强度大于京津冀地区的环境生产力度所造成的,这是主因。气象条件不利则是诱因。怨天怨地不如怨自己,是自己排放得多。

根据测算,二氧化硫浓度年下降59%,氮氧化物下降20%,PM2.5在一次排放中下降29%。

电力行业在二氧化硫减排中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而交通所占的污染却是被严重低估了,因为没有把燃油车氮氧化物的排放算进去。

全国政协的发言人说“人民不答应”还是缺乏认识,京津冀地区即使2030年PM2.5要达标也相当不容易。

猜你喜欢

气象条件氮氧化物燃煤
山东省2021—2022年度气象条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比较
多点网格采样在燃煤机组总排口的应用
山西太长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
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燃煤电厂主要污染物及其处理研究进展
基于气象条件的船舶引航风险等级
燃煤联姻生物质困局
低温废气再循环及低压缩比对降低欧6柴油机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
通过高压直接喷射实现高效率和低氮氧化物排放的氢燃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