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和”为本助增寿

2018-01-26段扫平

益寿宝典 2018年35期
关键词:心身调和脏腑

文/段扫平

一要与社会相和

当今社会正处于新世纪开始,人的境遇有异,尽管人们的情况不同,但都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重视道德修养,光明磊落,行善积德,感恩社会,积极投入到社会中,与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相和谐,相融洽,与时俱进。我们给自己创造一个有利于养生的和谐的人文环境。这样做,能使心理处于愉悦、平衡的状态,与社会和谐,进而有助于养生保健,有益于身心健康。

二要与自然相和

古代先贤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其中所讲的就是人类应积极适应自然环境,而不是与自然相对抗。“适者生存”的说法,则是对一切生物与自然界关系的精辟总结。人类应积极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与统一,人的各种生理活动,要遵循客观规律、适应四时变化,与其融洽相处、和谐共存。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是四时养生之道。春避风,夏避暑,秋避燥,冬避寒,顺应自然变化,调和阴阳,才能寿享天年。自然环境状况直接影响着人的健康,在现代社会则体现得更加明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的规律也经常被打乱,与自然界的四季、昼夜节律不那么合拍。这个节律不相和,是很多疾病产生的原因所在。因此,养生保健要从天人相应,与自然相和做起。中医学阴阳五行学说就是基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用其指导养生保健是很有道理的。

三要与他人相和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和为贵”思想,实际上首先阐述的是一种文化观。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要与其他人相处共事,就要与他人和睦友好地相处,相互之间建立起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让心态处于轻松自如之中。与他人相和要赤诚相见,以善为本,宽以待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应少一点私心,多一点爱心;少一点计较,多一点宽容;少一点嫉妒,多一点理解。和谐的人际关系能让人在心态上泰然自若。如果人际关系失和,或处理不当,长期处于紧张、激动、委屈、忧伤的不良情绪之中,很可能就会导致疾病发生,影响身心健康。

四要与心身相和

心身相和是指人的心理与身体和谐统一。现代医学把疾病分为身体疾病、心理疾病和身心疾病。医学专家指出:没有身心的高度和谐统一,人就得不到真正的健康。一个身心调和、气血调和、脏腑调和的人,喜乐就会常伴;体内就会有分泌出有益健康的激素,使人情绪高昂,充满活力,体健神爽。要保持心身相和,必须生活规律,起居有常,劳逸有度。所以增进心理健康、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保持心理的高度平衡,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常怀一颗平常心,控制好情绪,不要大喜大悲,身体就会气血调和,从而达到真正的健康。

五要与饮食相和

合理的饮食调养,能补充营养,更能祛病延年。饮食相和,首先要做到饮食平衡,保持摄取与消耗相平衡,所谓营养平衡,既是指全面摄取人体所需各种营养要素,又要保持各种营养要素所占的比例。饮食不当,饥饱无度,饮食偏嗜,寒热失调,就会损伤脾胃,产生疾病。如《素问·五脏生成》云:“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苦,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此外,饮食的寒热应适应人体的温度,勿太热亦勿过凉,才能为脾胃消化水谷提供必要的条件。总之,饮食要和节律、和五味、和寒热,才有助于养生保健。

六要与脏腑相和

脏腑和即气血和,阴阳和,五行和。古人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只有五脏六腑调和者,才能健康长寿。

七要与动静相和

适度的体力、脑力活动可使人的气血流畅,筋骨强健、神思敏捷、身心和畅,但必须做到适度而不倦。《内经》中提出五劳——久视、久卧、久坐、久立、久行可伤血、伤气、伤肉、伤骨、伤筋等。所以说,过劳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动要适可而止,要动静协调。动静相和也是一种养生之道。

八要与家庭相和

家庭成员之间,应亲密友爱,和谐相处,父母关爱子女,子女孝敬父母,妯娌亲和姐妹,夫妻间要互相尊重、信任、谦让、体贴。亲人间要善于换位思考,多关心对方,多为对方着想,加强家庭环境的和谐。古人云:“家和万事兴。”若天天因家事不和而烦恼,那么养生方法再妙,也难有良效。

健康是一种和谐,掌握好以上“八和”,有助于养生保健,亦能益寿延年。

猜你喜欢

心身调和脏腑
我受够了!
Summary on Professor QIAO Bao-zhang's Experience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Pancreatic Cancer
前言
——绿色心身治疗技术在老年心身疾病中的运用
调和γ-正规映射和调和γ-正规型映射
浅谈对心身医学的几点认识
从“调结”到“调和”:打造“人和”调解品牌
论筋性脏腑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漫画
例谈调和平均数的简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