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统功法与现代康复医学的碰撞
——五行健骨操
2018-01-26史晓施丹
文/史晓 施丹
第一节:宁心静神益源火
动作要领: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宽,两手徐徐上提至胸前,两手平伸,屈膝屈髋,两手成捧球状,足尖着地,足跟提起,两手高举过头顶,指尖相对,掌心向上,目往上视,双臂分作两边,两臂一字平开,两手向前合掌,翻转向后,合十两掌,翻转,指尖向前,两臂伸直,分作两边,双臂缓缓落下。
保健特点:本节动作五行属火,取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而气定神敛入骨之意,入静入松,意识轻灵,故入之为始。
第二节:调理脾胃巧培土
动作要领:两手垂于身体两侧,两手捧起,掌心朝上,上提至与胸同高,两手翻转使左掌心向上,右掌心向下。抬头注视左掌,左臂由左外侧慢慢放下,恢复预备姿势。而后的动作除左右手相互交换外,其余均与前述同。
保健特点:本节动作调理脾胃,五行属土,接上势为火生土,土能制水,也能荣水,以达健脾补肾强骨之功。
第三节:运气前推妙生金
动作要领:两脚跟向外撑,呈内八字,呈站裆式,两手屈肘,两手插腰,两手后撑,四指朝前,拇指分开,腕关节背伸,然后两掌收于腰间,掌心相对,拇指用力外展伸直,其余四指并拢,蓄劲于肩臂指端,同时出声发力,“嗨”,使两臂徐徐运力前推,推至肩、肘、腕成一水平线为度。胸微挺,臂略收,双目平视,呼吸自然。吸气,吐气,同时出声发力,“嗨”,两手徐徐屈肘,收回于两胁。共反复3次。由直掌化俯掌下按,两臂后伸,四指朝前,拇指分开,腕关节背伸,两手插腰,两肘放松,两臂放松,双手垂于体侧,同时两脚跟提起下落,成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
保健特点:本节动作重点调理肺气,五行属金,接上势为土生金,取金能生水而健骨之义,以意运气,以气生劲,循经络而达于四肢,强健筋肉。
第四节:吹字壮腰滋肾水
动作要领:接上势,两手掌心置腰部肾俞穴处,两手上下摩擦肾区各7次。双手放于腰部,下额微收,意想肾及命门。吸气,然后用口吐气,同时默念吹字,屈膝下蹲,量力而行,双手随着下蹲分作两边,感觉意气从命门灌注到涌泉,然后两手收到膝盖,环转按摩膝盖部位3圈,稍停放回体侧。吸气,双手贴于身后,上提,放于腰部,同时意气从涌泉收到命门,敛入脊骨。如此,共练3次。
保健特点:本节动作五行属水,接上势为金生水之意,吐故纳新,填精补髓,补益肾气。
第五节:白鹤展翅增涵木
动作要领:接上势,两手由身前缓缓提起,置于腰间,掌心朝上。两掌翻转向上,上撑,十指相对,掌心向上,同时脚跟提起,两掌分作两边,下落,两臂伸平,两脚跟下落,两手翻转向上,由小指到拇指握拳,收于腰间,屈蹲,拳心向上,两拳变掌,俯掌向下。依次:放松,十指撑开,向前,足跟提起,掌心向前。放松,十指张开,两掌回收至腰间,足跟落下。放松,十指撑开,向前,足跟提起,掌心向前。放松,十指张开,两掌回收至腰间,足跟落下。放松,十指撑开,向前,足跟提起,掌心向前。放松,十指张开,两掌回收至腰间,足跟落下。双臂下落,自然放松。
保健特点:本节动作主要调理肝,五行属木,接上势为水生木,子能令母实,以舒肝柔筋,伸筋拔骨之功。
第六节:松柏攀天理三焦
动作要领:接上势,两足与肩同宽。两臂自然垂于体侧,两手身前交叉,掌心朝上,徐徐甚至头顶,翻掌,如托天状。两手打开,分作两边,放松,下落,两臂垂于两侧。
保健特点:三焦乃元气之别始,元气又乃一身之根本,通过调理三焦,进而通行元气,起到补益之功。
第七节:悠然七颠消百病
动作要领:接上势,自然站立,两臂自然垂于体侧,两手上提,放于腰部,吸气时两足跟提起;呼气时两足跟下落震地,一吸一呼为1次,反复做7次。
保健特点:本节动作取醒脑震脊调督脉之功。
第八节:缓缓揉腹骨自强
动作要领:接上势,全身放松,调匀呼吸,意守丹田。双手交叠按顺时针方向绕肚脐摩腹10次,而后再按逆时针方向摩腹8次。
保健特点:顺时十泻、逆八补,急摩为泻、缓为补,通过培护脾肾达到补气益精的目的,进而达到强骨的作用。
“五行健骨操”可以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从而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