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控规编制中如何考虑变电站的邻避效应
2018-01-26朱新红
朱新红
高压变电站是指高压侧电压等级在35千伏及以上的变电站。高压变电站作为邻避设施中的一员,近10多年来遇到的投诉最多。诚然,变电站遇到的很多投诉是由于百姓对电力设施的不了解造成的,但是仍然有一定数量的变电站站址的确存在不合理因素以及优化的可能。本文结合笔者十多年市政规划的工作经验,分析变电站的邻避因素,总结控规编制中变电站选址的注意事项,并提出变电站建设的建议。
一、变电站邻避效应分析
1.邻避的程度高
笔者因为工作原因,曾经参与发起了一项关于邻避设施的公众问卷调查。其中与变电站有关的结论是:超过85%的受访者认为电厂、电力线路、变电站等电力设施应在住所外500米以上距离选址。说明变电站的邻避效应非常强。
2.邻避因素多
高压变电站的邻避因素较多,有环境影响因素、房产价值因素、心理因素等等。房产价值因素和心理因素都归结于环境影响因素。笔者根据多个变电站环评报告总结出变电站的环境影响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
城市电网的变电站按照其布置形式可以分为四类:户外布置、户外设备户内布置式、GIS全户内式和以上形式的组合形式。为了节约用地和降低环境影响,近年来规划建设的变电站以户外设备户内布置式、GIS全户内式为主。这两类布置形式变电站的环境影响主要是工频磁场和噪声。城市高压变电站在建设前必须通过环保审批,这些环境影响因素均在环评报告中进行分析,满足国家要求时方能获批。
二、控规中变电站选址的传统方法
1.国标规范
根据GB/T50293-2014《城市电力规划规范》相关章节,城市变电站选址首先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相协调;再从经济技术合理性方面考虑位于负荷中心、便于进出线、地质条件;从建设可行性方面考虑便于运输、防洪标高、规避军事、通信、易燃易爆等特殊设施。
在变电站形式上也明确了,市区边缘地区可采用全户内或半户外式;在市区宜采用全户内或半户外式;在中心地区可建设半地下和地下变电站。
2.控规编制中站址规划实际情况
(1)站址规划流程
在控规编制中站址规划在流程上比较靠后,用地布局和发展规模决定了变电站数量并直接影响站址规划。站址规划这一工序最重要的就是和用地布局的相互协调。
(2)十多年前的站址规划情况
在十多年前,控规编制时主要侧重于电网规模即变电站数量和容量能否满足发展需求,站址规划时除了考虑很明确的技术要求外很少考虑邻避效应。变电站站址没有违反国家规范、技术标准,但是由于没有考虑变电站较高的邻避效应,导致建设受阻,变电站多年无法落地,导致周边电力供需矛盾极其突出。
回到当初,老城区内新增变电站规划站址的确非常不易,但在站址规划阶段仍有优化的余地。
(3)近年来的站址规划情况
由于上述变电站建设的投诉事件时有发生,引起了规划管理部门和供电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十分重视变电站规划站址问题,但有些控规编制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不考虑技术原则,一味地将变电站往规划区边缘转移,有的甚至将变电站站址移出规划区。
将变电站外移带来的常见问题就是偏离负荷中心,造成经济性较差,如果偏移的距离过长(超过5千米)还会影响供电质量、降低供电可靠性。
三、变电站站址选择如何考虑邻避效应
1.站址周边针对性加强噪音防护措施
从众多变电站实测数据来看,变电站主要环保问题是噪声问题。如果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噪声,则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弱变电站的邻避效应。
变电站的主要噪声源来自主变压器运行噪声和通风散热噪声。降噪措施有很多种,例如从源头做起选择低噪声设备和自冷式散热设备;在站内建筑物墙面加装吸声材料;通过优化平面设计采用物理隔离噪声;还有分析外部环境将噪声源布置在不敏感的方向上。
2.与其他设施归并,减少邻避点数量
变电站并不是唯一的邻避设施,环卫设施、公交场站、泵站等交通市政设施均具有不同的邻避性质,这些设施和变电站一样,是城市必不可少的设施,同时需要满足一定的专业性系统性要求。
将不同的邻避设施集中设置或者综合建设成综合体,可以有效减少城市邻避点的数量,减少邻避设施的影响面积。与变电站归并的设施种类很多,有环卫设施、消防设施、给排水设施、公交场站、停车场、充电站等等。归并有两类,一类是用地安排在一起,但仍独立建设,独立运营,这种方式用地上并不节省,但起到了减少邻避点的效果,而且独立建设,易于实施;另一类是综合体形式,几个设施集中建设在一个整体建筑内,这种方式更加集约用地,但涉及到多方协调、投资、运营管理等诸多体制问题,实施比较困难。
3.引入先进的建设形式,地下变电站、公共建筑结合
地面空间紧张、建设困难,自然就会想到利用地下空间。城市地下变电站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有三四十年的建设经验。地下变电站对解决用地紧张、邻避矛盾等问题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造价高昂,运行检修不便也制约了地下变电站的推广建设。地下变电站建设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有消防、通风、结构、防水等,尤其是结构和防水是造价成倍高于地上变电站的主要部分。由此,我们想到如果将地下变电站和公共建筑地下部分结合起来,共同建设,势必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4.配网系统的优化
近年来,我国一些发达城市试点建设220/20千伏电力系统,替代的是220/110千伏,110 /10千伏两级变压系统。这种系统有3个最明显的好处:高压侧电压高,主变容量大;中压侧电压高出线数量少;减少降压层级,就直接减少了变电站数量。经过一些研究,这种电力系统在负荷密度越高的区域经济效益越大,一般认为符合密度大于3万千瓦/平方千米时,就比较适宜建设这种电力系统。
这种电力系统适宜在新区统一规划建设,在旧城改造时由于存在中压20千伏和10千伏配电系统无法联络,导致20千伏配电区域可能成为孤岛,降低了供电可靠性。
四、规划流程上加强公众参与的深度
我们现在的规划编制与审批都强调公众参与:诸如规划审批前要进行公示、规划所涉及的利益人有申请听证的权利、对公众影响比较大的规划,要举行听证会等等。但是由于规划的专业性较强,公众参与过程中信息也不全面、不对等,导致很多公众参与过程流于形式,有很多矛盾也被隐藏并推迟到工程建设阶段爆发。邻避设施的规划建设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最终设施无法落地建设,往上调整规划困难,往下推动建设更难。
邻避设施的规划无法回避公众参与,并且应该充分利用好公众参与环节,才能有效减少矛盾,推动建设。我们从规划编制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针对公众参与提出2条意见:
一是将公众参与的时机前置,可以在编制之初采用调查问卷、社区座谈和设置公众意见邮箱等方式收集公众相关意见;也可以在中间方案阶段召开方案解读和意见征询。
二是将公众参与从个体形式引导转化为集体行动参与,例如小区代表、单位工会等等以提高公众利益诉求影响规划方案的可操作性。
五、结语
邻避设施的群体抵制现象越演越烈,这种现象并非纯粹自私无知的反对公共利益的行为。政府、专业从业者必须重视邻避设施的规划,从技术方法到工作方式上不断探索缓解邻避现象的途径,推动设施建设,维护社会和谐。
我们从自身工作中不断总结出城市变电站规划时减少邻避问题的方法,并将在实践中修正和调整,以期城市规划不断适应新的形势、解决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