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天吃苦并不是要换将来轻松

2018-01-26曹宗清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何谓农活家长

○曹宗清

在某校关于生命教育主题的大型班会展示活动中,家长们也应邀参与到班会课中来,在给孩子们鼓励的时候,很多家长都说,“孩子,现在苦一点,今后你就会轻松许多!”

孩子们进入中学阶段后,为了升入理想学校,不少孩子早上五点就起床,晚上十一点甚至更晚才能上床睡觉,中午也不回寝室午休,累了就趴在桌子上休整一会儿。课间十分钟,常被各科任老师带到办公室查漏补缺。到了周末,要么是学校补课,要么就是进入各式各样的培训机构进行课外充电。进入高三冲刺阶段,到处都充满着“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悲壮氛围。这份苦,的确不好消受。

先苦后甜,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些观念深植于不知多少家长的教子观念中。而许多孩子真的接受了这一“努力观”:现在苦点,今后就会轻松许多。但当他们真的来到了“今后”,往往发现,他们所憧憬的、为之吃了许多苦的轻松,并未如愿来到。学习、生活、工作中的苦依然漫漫无边。

在中央电视台某寻亲栏目中:农村出生的某小伙子,在家人举全家之力支持下,考上了某名牌大学。然而大学毕业后面对理想与现实、薪酬待遇和自我期望的反差,对十年寒窗苦所换得的回报失落至极,于是选择了逃避,不顾家人的境况。栏目组在网吧找到他时,他凭空“消失”了长达九年之久,给原本充满希望的家庭带来了无尽的伤痛。类似的案例,被曝出的还有,没有被挖出来的恐还有更多。那些人的堕落虽多是他们的意志涣散所致,但也与没树立理性的付出与回报观有很大关系。

一劳永逸的事情,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下几乎是不存在的。千辛万苦挣了上千万,成为大老板,然后一招不慎千万身家“清零”,这样的案例并不罕见。

先苦后甜,是哄小孩的话,谁信谁就输了。我出身于农家,小时候,挖地除草,犁田放牛,种菜插秧……各种农活抢着干。大热天背着苞谷爬坡上坎,肩膀上被背绳勒出道道血痕。大冬天缺水时节,一桶又一桶地挑水回家。农活之余,在学习方面的付出,自然也不会轻松。我是村里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毕业后成为老师。在乡亲看来,应该是苦尽甘来了。每次回老家,都会有老辈人表扬我,“还是你能干,小时候吃得苦,现在终于好耍了。”

其实,好不好耍我自己才知道。进入大学后,学习上的压力并没有减多少,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忙得不亦乐乎。工作以后,备课、上课、写反思……几乎每天都是在深夜零点左右才睡觉,工资待遇也一般般。而且,越成长越知道自己的不足,越觉得到还需要更加地吃苦——因为必须要负起每一个年龄的担当。

何谓苦?何谓甜?深夜伏案撰写教案或教育心得,我并不觉得有多苦。家长哄孩子的“轻松”,也许是指职业方面的环境好、工作强度小、收入丰厚。然而,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表面。每一种职业、每个岗位,要想干好的话,都不是那么轻松惬意,都不可能完全逃离吃苦。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一刹那,吃苦就是注定的了。与其幻想永远逃离吃苦,不如接受辛勤地活着更有价值这一事实,并且懂得品味吃苦换来成就的快乐。

鼓励孩子吃苦本没有错,但不能灌输“今日吃苦,明日尝甜”的思想。而应告诉他们:人的一生永远是甘苦同在。人生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期待成就更好的自己,都需要一直努力,从现在开始,并作出改变。品尝甘甜也不必等到将来,每一次努力换取的果实都可以马上带来快乐的滋味。当然,须让他们知道,荒废现时,后面想弥补的话,付出的成本可能会大得多。

吃苦会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但并非是更轻松的自己。主动去吃苦时,它就没那么可恶可怖。吃苦精神,是我们赖以擦亮生命的宝贵财富。这才是吃苦教育的真谛。

猜你喜欢

何谓农活家长
大棚开直播 密云“新农活”
直播卖苹果 变成“新农活”
农活托管 让农民当上“田掌柜”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种秧
What is VR 何谓VR
家长请吃药Ⅱ
来,带你去吃东西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