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四项举措有效促进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进程

2018-01-26刘静芳蔡杭州杨立华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玉兰德育大学生

○刘静芳 蔡杭州 杨立华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强调:“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这是继2010年国办下发〔2010〕48号文件,倡导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以来,国家针对新时代特点,对构建一体化德育体系工作的再强调、再明确和再提升。因此,学校德育在各学段的连接与贯通尤为重要,然而正是在这一领域,尚存一些问题,诸如,途径方法单一、各学段教学各自为政、内容倒挂和脱节、缺少实践、德育工作者本身衔接意识淡薄等。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自2016年以来,河北省教育厅思政体卫艺处与河北省德育研究中心以此为重点,牵头加强设计,采取了四项举措,切实为保证大中小幼德育衔接工作搭建平台。

一、化解“沟通困难”,搭建班主任“面对面”交流平台

高校德育工作者科研能力比较高,但对中小学德育实际了解较少,与此同时,中小学德育工作者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育人,但将经验上升成理论,并开展科研,进而指导工作的能力较弱。2016年底,为整合优质资源,实现优势互补,省教育厅思政体卫处、省德育研究中心策划为高校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者搭建交流学习平台。2017年3月,“面对面”活动正式落地,由省级教育部门牵头组织高校精英辅导员走进基层中小学,与一线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座谈,了解基础教育阶段德育实际,并帮助班主任破解工作案例,梳理成科研论文。

截止目前,“面对面”活动,已经在省内成功举办了7期,先后走进石家庄市28中、41中、东马路小学等中小学校,组织了35人次高校辅导员与50位优秀中小学班主任开展座谈,帮助他们整理并发表教研文章60余篇,获得省级荣誉科研奖项20余项,该项活动受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者的一致好评。

二、阻断“课程割据”,依靠“听百堂课”贯穿德育教学

2017年上半年,我们将“大中小学德育课堂提升”纳入我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质量年工程,积极组织20所高校,30位《形式与政策》课高校教师走进10余所优秀中小学校,开展跟班听100堂德育课的活动。经过两轮长达两个月的听课活动,参与活动的高校教师表示:中小学教师在备课、授课各环节的严谨细致和用心付出,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提出了借鉴。参与活动的中小学教师也表示:对本学段之外的其他学段教学有了深刻了解,今后要掌握区分度和接受度,拉开层次和距离,更好的开展德育教学。

三、弥补“实践缺钙”,精心打造“一试点三共建”工程

中小学德育应该提供给学生道德体验并在实践中加以巩固,实际上,由于教育升学体制的压力,加上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中小学阶段目前还是以知识传授为主,比较缺乏实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充分利用河北省高校百万大学生和青年教师千乡万村“体验省情、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的契机,打造了“玉兰小学”这一出色的衔接试点校,并促成了三所高校与中小学“手拉手”共建。

德育衔接试点校——“玉兰小学”。邢台临西东留善固村玉兰小学是劳动模范、优秀党员吕玉兰同志家乡的一所农村基层小学。2015年3月,我们指导河北工业大学在玉兰小学建立社会实践基地,该校每年选派优秀大学生到玉兰小学开展教育实践。2016年7月,指导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师生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奔赴玉兰小学开展了为期20天的支教活动,大学生给农村娃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课程。随后,里仁学院还举办了为期三天的“牵手去看海”暑期夏令营,将玉兰小学49名师生迎到燕大校园,陪同他们参观校园,了解海洋知识,在国家级实验室体验物理实验,还组织小学生到海边畅游。近三年来,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华北科技学院、燕山大学里仁学院等10所高校都在玉兰小学建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共计千余人次的高校师生来到玉兰小学接受“吕玉兰精神”再教育,并开展社会实践,他们或开展文体艺教学、或陪同小学生体验特色劳动教育、或带着文艺节目走向田间地头,为乡亲送去演出的同时,开展农村乡土调研,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玉兰小学也充分利用这一交流平台,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校园文化,开展艺术教育,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所高校与中小学“手拉手”共建。积极指导在专业建设上比较对口的3所省会院校与优秀小学、边远基层中小学“手拉手”,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石家庄市东马路小学、河北艺术职业学院与河北城乡建设学校、石家庄学院与张家口塞北管理区校外青少年活动中心分别结成了对子。3所高校的院领导、学生工作处处长、专业教授到中小学担任兼职大队辅导员,开展德育工作。3所中小学的校长和德育主任到高校小学教育系、艺术系担任兼职客座教授和辅导员,为大学生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开展辅导。同时,这些高校中小学教育、艺术等专业的大学生可以到中小学协助开展德育工作并适当开展教学实习。通过一试点三共建工程,我们为高校和中小学师生提供了广泛空间,弥补了各学段德育实践不足的问题,促进了大中小学交流。

四、防范“教育裂谷”,校外“第二课堂”为德育全程护航

在青少年德育发展中,学校教育效果再好,也需要课外时间里家庭、社会教育的配合,可现实环境中,由于工作繁忙以及自身条件等原因,家庭和社会教育很难保证与学校德育高度、宽度上的一致,会出现断裂,也经常不可避免的产生“5加2等于0”的德育难题。为了维持德育效果的一致性和长效性,我们实行了三项举措。

大学生值守四点钟课堂。中小学放学时间普遍比双职工父母下班要早,中小学师资普遍紧缺,提供课外陪伴压力很大,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自2016年起,我们指导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学生国旗队队员到石家庄合作路小学开设“四点钟课堂”,为小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陪伴他们快乐成长。

校外青少年活动中心创设国学特色课。我省校外教育课程早已摆脱了单调的音体美模式,经过不断研发特色新课程,我们开创了“小小茶艺师”课程和国医蒙学课程,为青少年课余时间提供了很好的选择。

自2015年开始,我们率先在全国创设并指导全省活动中心开设了“小小茶艺师”课程,通过半个月的学习,青少年能基本掌握茶叶的分类、品鉴和茶礼仪,修身养性,家长们普遍反映孩子学完课程更加懂事了,实践证明,茶艺课程是中华传统文化有效根植青少年心中的好途径。

2017年年初开始,先后指导河北中医学院专业课教师和承德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在石家庄栾城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孩子们创设并讲授一系列的“国医蒙学”课程。课堂上,中小学生学习中医基础知识,识别多种中草药,掌握熬制酸梅汤、金银花茶、制作植物扎染、配置中药防蚊包的技能,既培养了兴趣,又提高了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在良好的一体化德育体系工作基础上,2017年10月25日,河北省德育共同体正式成立,它将河北省大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德育工作者一起纳入体系,针对衔接不足问题,从思想政治教育、家庭教育、校外教育等方面共同着手,全面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层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娃娃抓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猜你喜欢

玉兰德育大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Marketing and Social Media Marketing Strategy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用拔河绳上好耐久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