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江浙民歌中的小调音乐分析

2018-01-26

黄河之声 2018年8期
关键词:中国民歌附点小调

龚 丹

(福建省歌舞剧院,福建 福州 350001)

小调属于中国民歌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民歌当中主要是以细腻音乐品格以及抒情叙事手法而著称,被广泛流传在我国的城市及乡村当中。江浙小调属于我国民歌小调的重要分支,它与其它地区小调既存在一些共性特征,又具有一些不同之处,具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对江浙民歌小调音乐进行分析,有利于我国民歌的发展。

一、江浙民歌小调音乐风格

(一)含蓄灵动,意境高远

《茉莉花》、《无锡景》以及《七朵花》是典型的江浙民歌小调,这三首歌曲运用的都是五声音阶,并且主要以级进为主,虽没有太大的起伏,但是曲折细腻。对于《茉莉花》而言,前两句的音程跨度达到了四度,和《无锡景》相同。而《七朵花》包括六度及八度两种音程跨度,但是这两种跨度位于句和句之间的衔接处,所以不会对音程级进形态造成影响。另外,《无锡景》与《七朵花》中都出现了装饰音,对旋律的起伏波动进行了有效缓解,所以,这三首歌曲在旋律方面的特点是圆润细腻。对于节奏形态而言,《茉莉花》属于大切分节奏。《七朵花》属于大小附点的结合涌现,《无锡景》属于小附点节奏,在含蓄灵动的基础上,又体现出高远的意境。对于音域而言,《茉莉花》全曲跨度是十三度,《七朵花》与《无锡景》全曲跨度都是十度,将细腻的旋律与宽广的音域进行有效结合,发人深省。对于歌词而言,《茉莉花》采用的是比喻,将鲜花比喻成人的美丽;《七朵花》采用的是反衬,第一句直言其事,使人顿生怜悯之情,接下来的“四季花儿开”扫除了阴郁之霾;《无锡景》采用的是设问,吊人心弦。这些江浙小调使用的这些修辞手法,将原来短小精悍的音乐意境进行了无限拉伸。

(二)情感丰富,优美婉转

在情感表达方面,江浙小调不仅细腻,还十分丰富、炽热。上述三首歌曲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音符密集,很多情况下都是一字对多音,特别是四十六分音织体的出现,使得音乐好似浪花迭起,弹性十足,并且情感丰富。在进行情感表达时,江浙小调不仅在音乐中蕴藏玄机,它们还使用了很多地方性语言。这些地方性语言在语音及语调方面对音乐的情感表达以及形象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江浙小调在演唱过程中所采用的是吴方言。吴方言保留了古汉语里的全浊声母语言,形成了清浊三分对立的局面,而对于文白异读体系来说,可以让同一个字在不一样的词组中发出不同的音,增加了吴方言的细软、柔和,在这种方言下所演唱的民歌小调也自然优美,婉转,同时还具有一些妩媚之态。

(三)朴素典雅,节奏舒缓

江浙小调不像草原民歌那样绵长,不像陕北民歌那般高亢,不像东北小调那般凄怨,也不像沂蒙山小调那般爽朗。《茉莉花》、《无锡景》以及《七朵花》所采用的都是2/4拍子,节奏比较舒缓,不急不躁,对于旋法而言,是将多音织体、切分以及附点节奏等进行有效结合,跳跃的节奏对多音织体的发展力度进行了减缓,体现了一种闲庭信步的悠闲以及小家碧玉的婀娜。音乐结构的短小精悍、五声音阶调式的淳朴、美妙绝伦的音色控制,再加上独特的叙事风格,不仅体现出江浙小调的朴素自然与柔韧高雅,还体现出一种缠绵别致,读的时候朗朗上口,唱的时候温情满怀。

(四)种类繁多,流传至今

江浙小调的涉及范围比较广,在《鲜花调》、《梳妆台调》、《绣荷包调》以及《孟姜女调》等中都可以找到江浙小调的影子,并且其数量庞大。比如在《鲜花调》当中,《茉莉花》同类歌曲的姊妹曲至少有139首,遍布于全国20多个省份当中。另外,江浙小调不仅种类繁多,而且也流传至今。比如对于《七朵花》而言,在经过贺绿汀改编之后,形成了《天涯歌女》,并且一直传唱至今[1]。

二、江浙民歌小调音乐对中国民歌的影响

在历史与文化等的作用下,江浙小调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下,衍生出大量歌体,并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红遍全国,《茉莉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艺术发展的层面来看,每种艺术形式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及现实价值。对于江浙小调而言,在中国民歌体系中应和其它民歌一样为人类文明的建立贡献一份力量,即便它是一个品牌,也不能在中国民歌体系中一枝独秀,应该与其它民歌共同发展。

江浙小调的形成与江南水乡文化具有紧密的联系。江南文化的包容性与开放性,使得民歌、异己文化以及艺术等在这里实现了自我扬弃与救赎,对于江浙民歌而言,这属于一件幸事,对于中国民歌而言,也同样属于一件幸事。众所周知,异己文化的排斥与认同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比如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京剧才被认同,实际上,二者的道理是一样的。当江浙小调闻名于海内外时,也正是其沉淀后的厚积薄发与历久弥香。江浙小调在我国民歌体系中可以葱郁至今,也足以说明其具有崇高的品质,属于我国民歌的经典内容[2]。

三、结语

总而言之,江浙小调以其含蓄灵动、意境高远、情感丰富、优美婉转、朴素典雅、节奏舒缓、种类繁多的独特风格,在我国民歌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它对外来民歌的包容与关怀,也赢得了相应的尊重与善待,使其成为经典,并流传至今。■

[1]周媛.江浙小调的“显性”风格制造—兼论江浙小调对中国民歌的贡献[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3(08):78-81.

[2]张蓉.江浙民歌中的小调音乐[J].音乐生活,2007,08:66-67.

猜你喜欢

中国民歌附点小调
惯性释放在白车身关键接附点刚度分析中的应用
车身接附点动刚度后处理方法对比
追往以自鉴——中国民歌演唱的教育传承
基于逆子结构分析方法的车门振动噪声分析
论节奏中特殊时值的简快教学方法
四 季 相 思
思 夫
一本可以用钢琴弹奏的中国民歌——鲍蕙荞序
小调[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