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2018-01-26杨平
杨 平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 300204)
高校作为创新创业的主阵地,积极响应国家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不断完善创业教育培训体系,提升创新创业意识,改革创新文化,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打造创新创业服务、孵化、文化特色平台,真正让创新创业如春雨一般“润物无声”滋养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一)社会发展对创业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单一型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复合化、实用性人才成为众多公司企业争夺的主流。以近几年各大企业在外语类院校招聘为例,单一的语言已经不再有明显优势,而“语言+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受到各大企业的青睐。由此可见,这对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创新创业教育促进释放就业活力,提高就业效率,促进更多创新产业的崛起和发展,促进供给侧改革,激发社会发展和进步势在必行。
(二)提升高校素质教育改革能力
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支持力度的加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社会潮流,对高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各大高校已经从过去单纯地重视理论型人才,转变为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专业型人才。为响应国家的号召,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创新课程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各高校也不断增加各项投入,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和自身潜能,实现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积极性。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社会层面
1.国家政策导向
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出台创新创业相关方面政策,不断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高校也紧密围绕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不断改革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以及各类实践活动等。特别是近几年来,以天津外国语大学为例,学校举办了“青年梦想家”创意·创新·创业文化节、未来总裁争霸赛创业体验营、“IGE”杯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校以活动为依托给予大学生创意项目展示,创业导师相关指导,项目洽谈等,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一定的项目孵化,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增值服务。
2.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
为引导大学生多渠道就业,尤其是鼓励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政府继续做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进一步的意见,对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提供了较大的支持力度。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各种创新创业基地像雨后春笋般萌生,带来了创业市场的生机与活力,也增加了社会发展的新活力。
(二)学校层面
1.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
近年来,各高校不断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实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以天津外国语大学为例,学校相继设置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同时高校将课程建设和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利用与企业、政府合作的机会,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创客联盟、创业实训中心等。
2.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加大支持力度
在调查中,绝大部分高校能够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的创建,通过开展大型招聘洽谈会、创业训练营等活动,为大学生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咨询,不断推动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基地的建设。比如一些高校为在校生免费提供创业场地,资助一定额度的启动资金等,提供优质服务资源,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和指导,都大大提高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受到广大大学生的欢迎。
三、高校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相对薄弱
目前高校教育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接受的还是传统理论知识的学习,很多时候知识的转化经验不足,无法应用到创业实践中。另一个问题就是大学生创业者往往抱有极大的创业热情,然而因为社会经验缺乏,没有真正的实践经验而缺乏细致完善的创业规划与布局,缺乏严谨的创业步骤与程序。对于许多事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如规避投资风险、组建团队、合理制定创业目标、原则和步骤,寻找资金支持等都缺乏全局的考虑和筹划,而这些事情的考虑不周全很容易导致创业的失败。
(二)时间投入不够,心理准备不足
大学生面对着较大的学业压力,功课负担相对比较重。而创业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很多时候会厚此薄彼,很难两者都顾全到,无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当大学生创业遇到较大困难,投入时间很长却没有相应的回报时,他们往往会产生内心倦怠和畏难的情绪,从而造成创业的失败。
(三)政策性支持不持续,有待完善
众所周知,国家和政府给予大学生创业以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虽然力度很大,但是由于创业是个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个创业者遇到的问题也是不同的,因此创业大学生很可能因为资金或者技术上的不完善,从而陷入窘境,一旦短时间内走不出困境就很可能打消他们的创业积极性。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性研究
(一)积极搭建平台,寻找潜力型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极大创业兴趣的学生才会有最多的创业热情,才会为创业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深入挖掘具有潜质的大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应该对学生在文化课成绩的基础上,加大对创新意识强的大学生进行重点的培养和指导。
(二)积极拓宽渠道,选拔综合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1.选拔精通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性人才担任创新创业课程任课老师。以外语类高校为例,学校可以整合外语类教师资源与专业类教师资源,两者相结合,打造全新的综合型教师队伍。同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紧密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重点和特色。目前,很多高校都以辅导员、班导师为依托,将综合素质全面、能力过硬的教师选拔为创业课老师,除了进行相应的理论教育,还积极与大学生创业园等联系,积极开拓第二课堂,以增强实习实践能力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创新创业能力。
2.引进校外先进师资力量。高校的社会资源特别是校友资源是得天独厚的,因此利用校友资源,聘请有经验的校友做创业导师,定期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指导。还可以与校友及有经验的企业家搭建合作交流平台,让大学生走进他们的公司和企业“亲密接触”创业环境和过程,拓宽创新创业视野,推动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高。
高校校友会与招生就业处紧密联系建立“校友导师制度”,让各领域的精英作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导师,进行创业工作指导和引领。
(三)加强校内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保障实践成效
1.增加校内创业基地建设,依托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中心等平台,实行传帮带,建立导师制度,将优秀的创业项目实现个性化指导,带动校内创新创业团队的积极性。
2.实现创新创业能力的“最优化”,开展生产实践、实习实训等活动。积极利用第二课堂的实践带动作用,开展内容丰富的创业大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
(四)密切产学研链条,力促社会与学校沟通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最终是为社会服务的,只有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才能站稳脚跟,真正实现其价值。为使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应有的价值,就必须进行产学研的相结合,大学生创业者合理利用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创新创业项目的高效转化,从而尽快将创新项目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能力。
众所周知,高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她与政府、企业、家庭、学生等构成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相互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几者之间形成合力,才能够共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通知》(教高厅[2012]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11-13.
[2]王志强,卓泽林,著.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研究丛书:“创新驱动”战略下高等教育与社会互动机制研究 基于大学变革的视角[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