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经纪业务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2018-01-26何淼
何 淼
(招商银行北京分行,北京 100000)
一、当前市场经纪业务现状分析
我们知道,证券的经济业务因为集中交易制度的实行从而产生和发展的。由于证券交易所内交易的证券种类纷繁众多而且数额巨大,可是交易所内席位却是数额有限,所以,普通的投资者无法直接在证券交易所内进行证券交易,市场环境下便产生了此项业务,使得普通交易者能够在已经通过特许的证券经纪商的帮助下完成交易。简而言之,证券经济业务就是指证券公司接受客户的委托,按照客户的要求,代理客户买卖证券的业务。
而在证券经纪业务中,包含的要素有委托人、证券经纪商、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交易对象。下文将通过对经纪业务要素的分解陈列,再对逐一对当前经纪业务的现状进行阐述。
(一)在市场化环境下的价格竞争激烈
市场化自由竞争给证券业带来了很多益处,竞争使得整个证券行业按照自然界优胜劣汰的法则,不断进步,不断优化自身能力和服务。另一方面则是市场成交量持续萎缩。近年来,经纪业务在市场竞争态势下呈现出不好的趋势,虽然我国证券经纪业务市场交易佣金一直被政府所监管,但是券商还可以实行佣金折扣、佣金返还以及形成佣金联盟等策略来减少政府对券商佣金监管的效果,从而可能产生的恶性竞争会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市场变成了非理性,当券商皆去追寻价格竞争以提高自身市场占有率时,券商就会在一些服务方面上产生了忽视甚至降低的局面。这样的行业发展趋势是极为不利的。
(二)内外压力迫使券商经纪业务转型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已经发现互联网+经济模式下的巨大商机,证券行业也不例外,外部环境的改变使得证券行业不得不做出变革与创新。因此不少证券公司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引进互联网。理财通道服务互联网化可以让客户与券商自由的进行线上线下互动,为顾客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三)营销理念匮乏
现阶段证券行业的发展,各券商提供的服务相差无几,同质化相当严重。目前根据分析调查发现券商在服务和产品体系的建设中存在的通病是:体系庞大但是脱离市场、脱离客户,缺乏特色化的服务产品;缺乏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
(四)投顾资源不足,不能满足投资者需求
由于证券公司在投资顾问业务方面还没有寻找到符合实际的路线,在人员配置上容易导致总部和营业部相脱节的现象,总部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国外成熟的投资顾问管理模式,以此设计出的投资顾问制度,到了下级营业部执行效果总是不如人意。以上情况导致的投资顾问团队根本无法有效满足市场需求。
二、我国证券行业经纪业务发展对策
(一)坚持追求高服务质量,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市场竞争如此剧烈的情况下,应始终牢记保持自身核心竞争力,而处在这样一个相对来说买方市场的竞争环境下,更需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注重客户服务体验,清楚一味的价格战争并不能带来长期优势和利益。因此,以这样的理念为出发点,从公司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运营模式着手,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产品体系,为顾客提供他们最需要的服务,从而保持自身核心竞争力以获取稳定增长的市场份额。
(二)保持先进的理念,紧随社会发展
在这个科技革新瞬息万变,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证券行业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如何在技术革新的浪潮中仍然屹立不倒,昂首前进?根据市场结合自身情况,勇敢的在技术浪潮中迈出脚步,同时应该保持创新有胆略的思维,将互联网+模式完美地与经济业务相结合,充分利用其优势,从而进一步改善服务质量,并且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将人力资源安放至整个服务体系中最能发挥其最大效益的地方,实现整个业务体系价值最大化。
(三)打造多元化相匹配的经纪人队伍
随着证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投资品种也不断丰富,各种金融衍生工具不断更新。因此,在客户与证券公司之间需要寻找一个媒介,成熟的证券经纪人就是天然的媒介,利于客户做出最佳投资决策,优化了客户的时间与资源配置。但是,现行市场上证券公司经纪人队伍建设存在许多的问题,难以在经纪业务综合平台中发挥作用。针对现行证券行业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1.整合公司信息技术、投行、资产管理业务等优质资源,为经纪人提供各方面的支持,打造经纪业务综合平台。加强经纪人服务质量的监督工作,增大电话回访力度,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
2.建立证券公司经纪人管理制度,明确经纪人业务流程设计、招聘和培训经纪人奖励制度、经纪人考核制度等。同时,重视经纪人队伍的团队合作意识,使经纪人能够伴随市场创新业务的发展同步成长。
综上,虽然经纪业务的利润一直处于下滑状态,可是仍旧是各大券商争夺的重点,那是因为经纪业务是券商开展其他业务的支点。有了客户的开户,券商才能接触到客户,留住客户,并且提供给客户其他的金融业务。因此,保持经纪业务收入稳定增长,关系到券商在行业中的市场份额高低,经纪业务发展值得券商深思。
参考文献:
[1]管培龙.我国证券交易佣金下限监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
[2]周琳.券商经纪业务的转型分析[J].新经济,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