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高校大学生健康行为影响因素探析
2018-01-26贾晓彤高宁宁刘鹏飞张素萍
贾晓彤 高宁宁 刘鹏飞 张素萍
(1.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济源 459000; 2.济源市人民医院,河南 济源 459000)
最新国民体质调查研究表明,目前高校大学生身体亚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其体质状况呈下滑趋势[1]。个体健康状况与健康行为息息相关,对于大多数高校大学生来说,虽然没有酗酒、赌博等不良生活习惯,但缺乏运动锻炼、经常熬夜、睡眠不足等影响健康的行为在高校大学生中却十分普遍,对学习生活造成诸多负面影响。本研究以健康信念模式作为理论基础,探寻影响高校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内在原因[2],寻求有效的干预措施,以促进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
一、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HBM)于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Rosenstock最先提出,并由Becker和Maiman加以修订[3],是最早用于阐释个体健康行为的理论模型。健康信念模式运用社会心理学、教育学等各种方法对健康相关行为进行解释和干预,在国民体质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健康信念模式认为树立健康信念是人们采取促进健康行为、改正不良行为的关键。该理论主要包括五个因素:自觉罹患性(perceived susceptibility)、自觉严重性(perceived seriousness)、自觉行动效益(perceived benefits of taking action)、自觉行动障碍(perceived barriers to taking action)与行动线索(cue to action)[4]。第一,自觉罹患性是指个体认为本身罹患某种疾病的可能性,是人们对出现某种健康问题的主观估计,不仅包括对疾病发生、发展可能性的判断,还包括对医生诊断的接受程度。第二,自觉严重性是指个体对罹患某种疾病严重程度的主观感受,如疼痛、致残甚至死亡等后果的判断[5]。第三,自觉行动效益是指个体采取某些行为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或减轻后果。第四,自觉行动障碍是个体采取某些健康行为可能付出的代价,如经济负担、时间消耗等。第五,行动线索是促成人们采取健康行为的动力。包含内部线索和外部线索,内部线索如自觉身体不适,外部线索如医护人员的忠告、亲朋好友的提醒和传媒的健康教育等都会促进健康行为的实施。由此可以看出,个体采取某种健康行为,是上述五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个体感觉易患某种疾病且后果比较严重时,会督促自身采取行动来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同时对其有效性、花费代价等进行评估[6]。
二、高校大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的成因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健康信念与健康行为进行调查研究表明,高校大学生中出现了一系列长期熬夜、缺乏运动锻炼、劳逸结合失调等危害健康的行为。现基于健康信念模式分析其内在成因。
(一)对疾病的易患性认知差
高校大学生普遍认为疾病与年龄是成正比的,年纪大的人才会患病,疾病离自己很遥远。殊不知缺少运动、熬夜上网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会造成机体的严重疲劳,已成为患病的高危因素,甚至达到某些疾病的早期状态。
(二)对危害健康行为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保护动机理论(Rogers,1974)[7]认为在实施危害健康行为过程中会给个体带来主观的愉快感受或客观的好处,如熬夜上网打游戏能带来快感或促进社会交往,正因如此高校大学生不能正视危害健康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部分高校大学生竞争意识较强,整日埋头学习,非常在意学业的发展,而不参加任何体育锻炼,乃至于对身体发出的警告仍坐视不管,认为只要学业有成一切都会迎刃而解,却不知危害健康行为的负面效应要经历很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最终学业的成就是以牺牲自我的健康为代价换来的。由此可见,高校大学生对危害健康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认识不清。
(三)未认识到实施健康行为对预防疾病的有效性
目前,高校大学生花费在体育锻炼方面的时间少之又少,他们普遍认为患病后依靠药物治疗就可恢复健康,忽视了实施健康行为对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更应当引起重视的是,部分高校大学生获取健康信息的主观需求不强,不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自我锻炼能力差,偶尔不适当的运动反而导致韧带拉伤等身体损伤。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生会错误地对体育锻炼敬而远之。
(四)放大了实施健康行为的障碍性
高校大学生所感受的实施健康行为的障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认为闲暇时间少。目前高校课业负担重、社团活动多,学生在课堂和社团之间奔忙已成为一种常态,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合理规划出时间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二是周围环境因素影响。许多大学生认为步入大学摆脱了父母的管束,获得自由,每日沉浸在上网、熬夜玩游戏当中,甚至养成了吸烟的不良习惯。在这样的风气下,早睡早起、规律作息、坚持锻炼的学生反而成了另类,正是这些障碍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大学生实施健康行为的积极性。
(五)高校大学生缺少促进健康行为的行动线索
高校大学生的日常活动多侧重于文化和娱乐,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宣传较少。
三、干预对策
如何促使高校大学生增强个人体质,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应当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以健康信念模式理论为依据,制定切实有效的干预对策迫在眉睫。
(一)提高在校大学生对健康行为与疾病关系的认识
高校应当以健康信念教育为手段,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校园网站创建健康教育专栏,增强大学生对疾病易患性和严重性的认识,明确危害健康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例如减肥、熬夜、缺乏运动、吸烟等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会导致诸多生理和心理疾病。肥胖、心血管系统疾病、癌症等的发生都与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密切相关,应大力宣传平衡膳食、科学锻炼、劳逸结合的重要性。
(二)为高校大学生创造支持性的学习生活环境
建议高校相关部门以激发大学生锻炼动机为突破口,优化大学生体育锻炼环境,改善体育锻炼设施,建设体育馆、游泳馆、健身房等运动场地,以促进大学生群体的生理、心理健康发展。同时增加体育课的总学时,加大体育在总学分中的比重,进而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完善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机构
高校大学生所接收的健康信息,多半是从各种纷繁复杂的网络获取的,从正规途径接收的健康信息少之又少,这是由于许多高校的健康教育机构不完善造成的。健康信念模式中的行动线索表明,专业医疗卫生人员的劝导可以促使个体健康行为的实施,其可信度高,效果更佳。因此,高校应建立完善大学生健康教育机构,主动担任健康信息的传播者,大力宣传健康行为的重要性。帮助在校大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健康计划,提供健康问题咨询,充分发挥对大学生实施健康行为的引导作用。
总之,高校大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通过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面的健康信念,实施正确的健康行为,增强体质是我们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戴俭慧,金亚虹.体育科学量表编制中几个主要问题探究——一种方法优化的思考[J].体育科学,2014,34(3):88-95.
[2]常春.健康相关行为[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9):662-665.
[3]林丹华,方晓义,李晓铭.健康行为改变理论述评[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4:122-123.
[4]靳雪征.健康信念理论的建立和发展[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12):945-946.
[5]Rosenstock,I.M.(1990).The health belief model:Explaining health behaviorthrough expectancies.Health Behavior and Health Education.Theory,Research,and Practice.San Francisco:Jossey-Bass.
[6]章小波.健康信念模式下危害高校教师的健康行为成因探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10:630-631.
[7]Rogers,R.W.A 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 of fear appeals and attitude change.Journal of Psychology,91,9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