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与生命的奇遇,家族与时代的相逢
——走近大师杭鸣时

2018-01-26吴婧茸

现代苏州 2018年2期
关键词:画室苏州艺术

○记者 吴婧茸

杭鸣时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粉画艺术事业的发展,在粉画界有着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60载教学生涯,桃李满天下;80岁高龄,仍在为粉画艺术摇旗呐喊、推广普及的步伐从未停歇……

杭鸣时,人称“粉画巨子”,在中国粉画界无人不知晓。他常年定居在苏州,在苏州古城的西南角有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国内首家粉画专题艺术馆。近期,由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主办的“艺术为人——杭鸣时家族与时代相逢文献展”正在杭鸣时粉画艺术馆举办。此次展览以杭氏家族几代人为主线,分别介绍了杭鸣时家族从清末至今的名人事迹以及杭氏家族“求新、履新、创新”的艺术姿态。本次展览持续至2018年3月3日。

接下来就请跟着记者一起来了解一下杭鸣时老先生的漫漫艺术人生路。

情到深处,来自艺术世家的滋养

进入展厅,一张80年前的老照片将我们带回了名噪于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穉英画室”——数以千计著名的月份牌广告的产地。

杭鸣时,1931年出生于上海,父亲杭穉英,祖父杭卓英,姨夫李慕白,都是赫赫有名的大画家。正是这来自艺术世家的滋养,杭鸣时从小就对绘画产生了情愫。他告诉记者:“在我的艺术经历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小时候在父亲的画室里看金雪尘和李慕白画擦笔水彩。”说起来,正是在穉英画室学的擦笔揉彩的技法,后来这也成为杭鸣时在年画、粉画等创作中十分有特点的一种表现技法。

回忆起父亲杭穉英,杭鸣时首先说他帅气潇洒,白西装白皮鞋,挎着时髦而大牌的罗莱克斯相机,英气逼人,“噢哟,我父亲的确是派头一级的,天天刮胡子,天天换衣服,领带无数条,我还记得他对着镜子仔细打领结的样子,弄堂里大家叫伊‘梅兰芳’的……”

同时,父亲“一生正气、善德为人”的品格也被深深烙印在了杭鸣时的心中。当日本人占领上海时以200两黄金诱逼杭穉英画写有“大东亚共荣圈”的画,他装病拒画,休业避难,直至抗战胜利。

另外,杭穉英还长期接济困难同行、同事,甚至把孤寡亲戚接到家中供养,最多时全家共有40来人吃饭,被称为“小孟尝君”。上海是西风东渐领风气之先的交集地,包括穉英画室在内的月份牌创作正是在这样孕育着新兴事物的土壤中应运而生,而杭鸣时也从穉英画室跨出了艺术人生的第一步。

除了小时候父亲画室里的耳濡目染,长大后,杭鸣时又师从李慕白,广泛涉猎各种美术流派,奠定了扎实的艺术功力。上世纪50至70年代,杭鸣时专攻水彩、年画,80年代后,他有感于粉画材质的独特魅力而潜心创作粉画,他的粉画主题多以女性和风景为内容,画风追求明丽清润,细腻温婉,既富有东方温柔婉约的风格,又有西方浪漫的情调,这种中西合璧、艺术创新,形成了其鲜明的艺术个性。

邂逅粉画,如同得遇一位终生相伴的情人

杭鸣时最初接触粉画是1940年,他的姨父李慕白为他母亲用粉笔画了一幅肖像,但他那时年幼,只是见过,并没实践。在五十年代,杭鸣时考上了当时的浙江美院。1952年,在高中毕业守了穉英画室两年后,他如愿考到了鲁迅美术学院绘画系。就在这一年的暑假,杭鸣时从沈阳回到上海看望姨夫,李慕白送了他一盒法国铁锚牌有300多种颜色的粉画笔和几张法国产的粉画纸。回到鲁美后,他舍不得用如此高级的粉画纸,就在五金公司买了小张的水磨砂纸开始练习。他被粉画极强的表现力迷住了,接连画了几百张小头像,后来还在色彩教学课上开始向学生传授。

1955年杭鸣时从鲁迅美术学院毕业,专业功底扎实,学习成绩优异,留校任教数十年。他在教学之余,坚持绘画创作,兴趣广泛,在美术领域涉足甚广。油画、版画、钢笔画、水彩画、年画、粉画、宣传画、组画、插图、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等均有作品,业内朋友称他为多面快手。1980年,杭鸣时参加了由颜文樑先生发起的包括刘汝澧、黄养晖、卢鸿基、丁正献、连逸卿等11位画家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粉画联展,这次画展激发了他对粉画的更大热情。

在鲁美的这段日子里,杭鸣时还结识了如今陪伴一生的夫人丁薇,两人伉俪情深,琴瑟和鸣。但令人扼腕痛惜的是他们才华横溢的儿子杭大播,由于医疗事故的后遗症,英年早逝。中年丧子的他们为了安抚心灵易地重振,阔别了33年深耕的土壤,来到苏州城建环保学院(苏州科技大学的前身),重新扎根,再起炉灶,到如今又是30多年。

来苏后的杭鸣时更加把他全身心投入了粉画创作上,他要用作品来向人们展示粉画的魅力。1989年,他先后在南京、合肥举办“杭鸣时粉画艺术展”,让更多人见到了粉画、认识了粉画。同年在深圳举办第七届全国美展时,同为粉画评委的丁正献教授紧握着杭鸣时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在中国粉画发展进程中,你要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听了丁正献教授的嘱托,杭鸣时顿感肩负历史重任。

这些画笔,赋予生命不同寻常的打开方式

“我常常梦见在画画,醒了就赶紧起床,把梦中的灵感立刻体现到画中,我太幸运了,这把年纪还有如此多的灵感!”这位头发花白稀疏,已入杖朝之年的老人,至今依然笔耕不辍,艺术创造力和激情不减当年。杭鸣时告诉记者,现在每天自己都仍然是要画上几个小时。杭鸣时告诉记者,自己的家除了厨房和卧室,其他房间都被当成了画室和作品陈列室,家里到处堆放着作品和书籍,“粉画已经成为我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杭鸣时深情地说道。

在油画、水彩、粉画、版画领域,杭鸣时都有作品问世,在美国游学时还画过国画。“但我觉得粉画的魅力很强,其他西洋画种,我都能用粉画表现出来。”对粉画情有独钟的杭鸣时说:“我家里墙上至今挂着姨夫李慕白在我母亲30岁时画的肖像,这成为我粉画的启蒙。粉画的魅力让我爱不释手,传承和推动粉画在中国的发展又成为我一种历史使命。”

2003年,杭鸣时促成中国美术家协会在苏州举办中国首届粉画展,这次画展参展作者之多,作品水平之高均出乎人们意料,被业内专家认为是中国粉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牌。至此小画种有了大舞台。时隔8年之后的2011年,苏州又举办了第二届中国粉画展。“只要上了这条船他们就下不来了,这就是粉画的魅力!”色粉画兼有油画与水彩的艺术效果,在塑造与晕染方面又有独到之处,色彩变化十分丰富、绚丽而典雅。色粉画在欧洲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国还属于小画种。

杭鸣时先生走到哪里,就把粉画的种子播撒到哪里。他写文章呼吁“小画种要大发展”,在美术界相关会议上的发言也总是三言不离宣传粉画。“活一天,我就要为粉画事业出一天力。”

今天,一向重视文化建设的苏州已把粉画作为一张城市名片。2011年,苏州为杭鸣时先生建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粉画艺术馆,为宣传、展示粉画提供了新的平台。2012年,杭鸣时先生与央视书画频道合作拍摄了24集粉画教学片,把他几十年的粉画技法记录下来,传播出去,有益后学。现在,杭鸣时粉画艺术馆每月都举办一次粉画沙龙,每次他都亲自现场示范静物或人物写生,并与美术爱好者进行面对面交流。杭鸣时粉画艺术馆内除了展出他捐赠的85幅粉画作品外,还不定期举办国内外粉画邀请展,以此推进中国粉画学术交流和发展。

猜你喜欢

画室苏州艺术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老鹰画室
第一批孩子慧智画室随笔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创意画室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