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识成慧”: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应然目标

2018-01-26葛伟蓉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伯牙智慧思维

□ 葛伟蓉

智慧课堂是以技术为手段、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重点、以素养为目标的课堂。智慧课堂的极致是什么?笔者认为,是“转识成慧”,即辅以技术,源于积累,建构“信息—知识—智力—智慧”的深度学习路径,引领学生感受过程、发展思维、提升素养、生长智慧。

一、转信息成知识

信息是教育的媒介。在信息时代,如何点“信”成金,并在数字化情境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这对由教师、学生和教育资源(信息)等要素组成的教学活动提出了高要求。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以为教师的第一要务是“主体唤醒”,即用智慧唤醒学生。清人李渔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依托“互联网+”带来的特有的教学信息呈现方式,用智慧设计巧妙唤醒学生,聚其精,会其神。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的教学为例,教师播放精心制作的视频让学生欣赏,倾听音乐《高山流水》伴奏下的课文朗诵,把学生带入回肠荡气的故事情景中。在视频音频资源带来的视觉和听觉的强冲击力下,课堂上直观动态地再现了伯牙和子期一个弹琴,一个欣赏赞叹,相遇相知的情景。创设这样的情境,不但引起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关注,让学生体会准确、鲜明、生动的教材语言,还加深了学生对伯牙和子期之间那份惺惺相惜的情感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诚然,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在智慧课堂中,教师要做的就是结合教学目标,重视层次性,唤醒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教材资源,重视针对性,唤醒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激情;结合教学策略,重视开放性,唤醒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第二要关注“主体生成”。智慧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知识生成是其系统化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语文信息的自然结果。教师首先要引发“关联”,深入洞察认知。语文学习因“技术”变得不一样,课前预习、在线学习等正逐步成为学习常态。面对海量信息,教师可循循善诱:这里有什么?与生活有何联系?这有什么意义?等等。帮助学生发现所给信息与关注目标有何联系,让学习情感因“关联”而被激活,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形成并提高洞察认知的能力。其次要激发“共鸣”,提升记忆技能。如让平板电脑进入课堂,可以用平板电脑进行教学演示,播放各种直观、生动的视频,也可以将教学内容设置成一种升级版的游戏。当信息资源以足够的深度和丰富性呈现时,它会在学生内心产生回响,激其情,引其思,让他们在洞察认知中获得知识记忆,把信息变成知识。

二、转知识成智力

教育不只是传授学科知识,还要促进学生“头脑”发育,即智力有改变。智力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推理能力。笔者认为,智慧课堂应为思维而教。

在“变式”中激发思维。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努力挖掘课程资源,以新颖的传播方式、不同的问题角度和生动的语言描述等设计和营造“变式”的思维情(环)境,并辅以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身临不同层级的知识“语境”,思维因碰撞而促动,思维因质疑而活跃,激发解决问题的动力。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时,教师为使每一个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意义,进行了分层设计:针对一般层次的学生,在掌握丝绸之路的含义后,可向其提供简单易懂的文章,如推介《唐代塑像中的西域人》《大西北遗珍》等,展开群文阅读,让学生在适合的阅读中树立学习自信,促发其认识丝绸之路及西部历史的意愿;针对中等层次的学生,提供的文章可以增加难度,如阅读《丝路碧海情》《张骞出使西域》等,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捕捉问题相似之处,触发思维;针对高层次的学生,提供的文章可具有一定难度,如推荐《丝绸之路新史》《丝绸之路:历史》等,以群文联读拓展学生视野,引思维“出洞”。笔者认为,有效的“变式”最大程度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得以锻炼。

在“互动”中拓展思维。美国教育家帕克·帕默尔认为:“只有当教师、学生和学科三者互动起来,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思维只有在互动学习中才能发展起来。智慧课堂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多重平台互动,利用教师提供的视频、图片等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课堂探究中互动,促进思维磨合、对接,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课堂讨论中进行互动,引发思维交流、迁移,提高学生思维的活度;利用平板电脑开展知识训练,通过截图、拍照并上传,让教师可当场批阅、校对和统计,在练习检测反馈中进行互动,促进思维延伸、发展,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知识水平也各不相同。智慧课堂让多样化的分层教学与辅导变得便捷有效。教师可以向不同的学生推介不同梯度的习题训练,学生直接在平板电脑上答题。教师在后台系统上能够看到每个学生的答题情况,掌握全班答题情况的分析数据,并根据实时反馈进行辅导和讲解。学生可以实时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可以同步收到教师的批阅结果。教师视情况可再为学生布置星级练习题,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推介。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掌握语文学习技巧,提升学科思维水平。“互动”促使每个学生的思维触角伸向各种可能的维度。

在“整合”中优化思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征。教师要让学生在做中思、错中思和挫中思,鼓励并激活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找到和巩固适合自身的思维习惯,进而发展智力。如在《伯牙绝弦》后半段教学中,布置一道讨论题:“你对伯牙绝弦的行为持什么看法?你想对伯牙说些什么呢?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学生纷纷在电脑研讨页面上,写下自己对伯牙的看法:有的对伯牙绝弦的行为持否定态度,认为他对音乐艺术不负责任,这对音乐艺术来说是一种损失;有的学生对他的行为大加赞赏,赞扬他和朋友之间情谊深厚。答案精彩纷呈,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还可以看到彼此上传的想法。此时,教师应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用广博的知识、生动的语言、巧妙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培养和优化个性化的思维品质。“整合”让学生的思维在“最近发展区”优化发展,帮助其把零碎的知识统整成一个知识体系。

三、转智力成智慧

怀特海指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学生智慧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中知识的选择和教育者的点拨。教育中既要选择有价值的文化,又要在文化的传承中开启智慧。同时,教育还要融入生活,只有在生活中学生才有切身体验,从而采撷和生发智慧。”笔者认为,转智(智力)成慧(智慧)体现教育的核心价值,重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

(一)挑战

在智慧课堂中,教师应用专业智慧给学生巧设挑战空间,让学生“挑战不可能”。一是留白。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有留白,这一艺术手法隐含作者的智慧,给人留有无限想象的空间和思想启迪。教师应善于捕捉并运用课文中的留白,引发学生用心感悟、想象描摹,化抽象为具体、转平面为立体、变静止为灵动,挖掘其有情有理、有味有义的潜在内涵,吸引学生情感融合、心灵交互和智慧碰撞。二是停顿。笔者认为,要智慧地寻求问题并创生问题,但不急于回答问题。结合一定的技术,运用技巧,巧设适度的停顿空间,潜在地聚集能量,促使学生迸发灵感。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有学生问:“文章为何不用‘战士’而用‘壮士’?”笔者顺应此问题,适时向学生逐一提问:他们是在何种战况下接受任务?他们是如何诱敌上山、英勇杀敌的?面对转移的“活路”和“绝路”,他们如何选择?完成任务后他们是怎样英勇跳崖的?结合相关视频片段的播放,让学生在停顿中共情,在品味中移情:感悟人物受命于危难之时的“壮志”,面对生死之路抉择时的“壮行”,视死如归、英勇跳崖的“壮举”和浩气长存、英雄主义的“壮怀”。因此他们是“壮士”。“挑战”着眼于母语学习,与“立德树人”高度结合,完善学生美好心灵的内在建构。

(二)跨界

笔者以为,利用互联网的特性,小学语文教学宜实施跨界融合,强调跨越学科、时空等界域,在融合中营造隐含智慧色彩的教学生态。一是突破学科界限,走向综合。在智慧课堂中教师可联系历史、地理和科学等学科内容,以音乐配合吟诵、以绘图表达理解、以对话再现场景等。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可布置学生收集、查看与课文主题相近的文章、图片、电影片段等,以景激情——走近圆明园;结合课文阅读并绘制昔日圆明园简易地图,以读(图)促情——走进圆明园;启发学生联系历史知识,以史激情——走出圆明园。学生在“爱之深,恨之切”的情绪中激发真情实感,在润物无声的教学中发展智慧。同时,教师应结合拓展性课程,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的开发实施,让“奇思妙想”变成现实,让“触类旁通”变得可能,让活力与智力在课堂绽放,进而“注重在教育实践活动和具体生活情境中观照学生生命智慧的成长,引导他们自主发展自身的理性智慧、价值智慧和实践智慧”。二是突破时空界限,走向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智慧课堂跨越时空、联系纵横、穿越古今,实现实时资源共享、社群互动和同伴互助,亦可因技术转变成学科教室、小小创客空间等多形式的教学空间,加速与生活融合,助力学生发展适合身心特点的社会责任感、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学生轻轻点击鼠标,登录数字书房,就能参与在线翻阅、好书推荐、写作比赛等活动,阅读变得随手可得。学生在读中质疑、读中探究、读中感悟、读中释放,并实时将阅读与表达紧密联系,让写作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在阅读中生长智慧,在写作中彰显智慧。智慧课堂成为学生智慧发展的“三维空间”。

新时代,技术助力深度学习,神奇构建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新生态。毋庸讳言,智慧课堂还在探索路上。师生智慧在语文的教与学中不断得以开启、发展和丰盈。

参考文献:

[1]张旺.人的类生命与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2010(8).

[2]靖国平.如何“化知为识,转识成智”[J].人民教育,2014(23).

猜你喜欢

伯牙智慧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伯牙鼓琴
知 音
高山流水
伯牙:自然是最伟大的老师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