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理识字法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018-01-26□王佳
□王 佳
温儒敏等专家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中提出:“小学识字教学是汉字教育的正常开端,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对汉字正确的感觉和认识,使他们对汉字的构造充满探索的兴趣,喜欢认字和写字,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是在字理教学实践中潜在完成的。”王玮先生在《字理识字教学十八法》中指出:所谓字理,简言之,指汉字构造的规律(理:道理;事物的规律)。详言之,指在字形分析中,教师应根据部件的固有意义和造字方法分析部件与部件之间的结构关系,理解汉字的意义。据此,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字理识字教学。
一、字理析字,熟记字形
教师要适时、有效地使用字理识字法,引导学生对汉字形成清晰的认识和正确的理念,科学识字,帮助学生理解部首的表意功能,掌握形近字辨析方法。
(一)部首归类,理解部首的表意功能
现代人在编撰字典、词典时,建立了一套形义型部首系统,它按字形分部,以表意的偏旁作部首(即按义分部)。因此,形义型部首系统最能体现汉字据形知义的特点。部首字的教学让学生掌握部首的表意功能,加深对汉字据形知义特点的认识,培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理解能力。
【案例1】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3》“雾、霜、霞”的识字片段
师:同学们,看“雾、霜、霞”这三个字,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都有“雨字头”。
微课导入:我是小雨点,人们根据下雨的样子,把我画了下来。当我变成偏旁“雨字头”时,很多戴上我这顶小雨帽的字,都和我有关系。你瞧!雾、霜、霞都和雨水有关。水蒸气遇冷,形成雾。早上的雾是晨雾。有时你看到山顶上白茫茫的一片,那就是云雾。阳光透过云雾,射出来的彩色光就是霞光。早上是朝霞,傍晚是晚霞。当温度降到0℃以下时,水汽凝华成冰晶,就形成了霜。还有很多带有“雨字头”的字,也和我有关系。比如“大雪”的“雪”、“露珠”的“露”……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多个有联系的识记对象的记忆,要明显强于对单个的孤立对象的记忆。教师通过“部首群”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归类识记,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一个字,而是一群字。上述案例中,通过对这些带“雨字头”的字的学习,学生理解了:“雨”是部首字,从“雨”的字,字义多与天气、气象有关。
(二)形近比较,掌握形近字辨析方法
汉字是由有限的笔画和偏旁组合而成的。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形近字,给汉字的认读、书写和使用带来了困难。要解决这个困难,就要在识字教学中对形近字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区别形近字的异同,寻同辨异,重点是辨“异”,即区分形近字的不同点。
【案例2】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衣字旁”(衤)和“示字旁”(礻)的区分
二年级上册出现了许多“衣字旁”(衤)和“示字旁”(衤)的字。笔者的教法是:“衤”是“衣”字的变形,带有“衤”的字都和服饰有关。而“衤”是“示”字的变形,带“衤”的字,字义多与祭祀或迷信有关。一、二年级的学生倾向于对字形的大体轮廓进行感知,细节辨别能力不高,所以,教师教学要从趣味感知字形结构开始,通过比较形近字并归类,培养学生归纳、整合知识的能力。追溯字形,通过分析一个字来辨认多个形近字,让原本抽象的汉字变得具体可感,使辨析形近字变得轻松高效。
二、字理识字,理解字义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多义字和同音字,学生很难理解多义字,区分同音字。为此,教师进行字理识字教学,应根据造字的方法和规律,采用生动、直观、形象的方法,从“理解字义”入手,让学生理解多义字,区分同音字。
(一)联系语境,理解多义字
一字多义是汉字的一大特点,也是汉字内涵丰富的一大表征。教学多义字时,教师既要通过汉字本身的字理,让学生理解汉字的意义,更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语境和生活实际,在不同的语境中理解多义字的诸多义项,进而提高理解汉字、运用汉字的能力。
【案例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4》“网”字的教学片段
教师引出话题:“古时候,人们为了捕捉鸟兽,用的网是什么样子的?请看甲骨文的写法(出示甲骨文‘网’字)。由此可见,网最初是用来捕捉鸟兽的。后来人们发现,蜘蛛织的网既结实又能捕捉到猎物,于是根据蜘蛛网的样子学会了织网。”学生由此认识了捕鱼时的渔网、踢球时的球网。教师进一步引导:“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产生了,它就像一张大大的蜘蛛网,大家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到很多资料呢!”这种教学,不仅让学生在“网”字的演变发展过程中理解诸多义项之间的关系,还让学生从中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感受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
(二)追溯字源,区分同音字
同音字多是汉字的一大特点,也是识字教学的一大难点。低年级学生的同音字认读、书写和运用的错误率很高,常常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教师应追根溯源,让学生明确同音字的不同字理,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析形辨意,正确区分同音字。
【案例4】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自己去吧》“带”的教学片段
生:老师,“皮带”的“带”是哪个“带”?
生:老师,“带队”的“带”是哪个“带”?
生:老师,“戴红领巾”的“戴”是哪个“戴”?
……
师:“带”是用皮、布或线等做成的长条物。古人根据长带子弯弯曲曲的形状把它画了下来(出示古文中的“带”),后来绳子被毛巾所替代,大家这样书写(出示现在的“带”)。课文中,鸭妈妈带着小鸭子去游泳,小鸭子紧紧地跟着妈妈,就像用一根带子牵着。
教师通过字理识字法,让汉字的造字特点和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把枯燥的识字过程转变为通过图文了解古人的生活、汉字演变的过程。同音字形与义的关系,随着这样有趣的故事,牢牢地扎根在学生心里。
三、字理辨字,正确书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中明确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要让学生能正确书写汉字,教师应借助字理识字法,帮助学生明确汉字的造字原理。
(一)明了本义,写对关键笔画
通过字理识字法,抓住形近字的结构特征,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让学生理解汉字的形与义,尤其是理解字中关键笔画的表意作用,帮助学生写对关键的笔画。
【案例5】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雪孩子》“瓜”和“爪”的教学片段
师:看看这是什么瓜?
生:这是丝瓜。
师:真聪明!古时候,人们把长在藤上的瓜画了下来。(出示金文)它像藤茎上挂着的果实。(出示篆文)篆文里的小圆形瓜后来变成了“点”。现在我们书写时,千万不能漏了表示瓜果的“点”哦!
师:有一个字和“瓜”长得很像,看看图(出示“爪”),知道这是什么字吗?
生:这是“爪”字。
师:“爪子”的“爪”,像每一根手指都朝下张着,仿佛要抓住什么东西的样子。
教学从汉字字理入手,图文结合。学生对区分“瓜”和“爪”的关键笔画有了充分的认识,对于两个字的字源也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
(二)讲清部件,理解关键部位
要让学生正确书写形近字,必须从字理入手,讲清形近字中部件或偏旁的表意方式。学生通过理解区分形近字的关键部位,学会正确书写形近字。
【案例6】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盾”和“质”的区分
“盾”和“质”是一对形近字,同为半包围结构,区分点在内部,即“盾”里的“目”和“质”里的“贝”。教师先解说“盾”字:“‘盾’是象形字,(出示金文)像用来遮蔽身体的防卫性武器。篆文这样写(出示篆文),突出了身体上的眼睛部位。”解说“质”字时,教师先让学生明确“质”的本义是抵押品,再让学生联系已学过的“贝”字旁的字,理解“质”里为何是“贝”(从“贝”的字,字义多与钱财有关)。这样,教师根据汉字构造的特点,突破识字难点,通过讲清“质”和“盾”的内部部件,让学生理解区分形近字的关键部位的意义。
四、字理教字,运用词语
识字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正确认读、书写、理解和运用汉字的能力,其中运用是最终目的。词语积累是汉字运用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教师可以利用汉字的造字原理,引导学生体会关键字词在语言中的最初含义,并将字词放入不同的语境中运用。
(一)创设情境,积累词语
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适当的情境,帮助学生积累词语。教师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方面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字义,另一方面通过辨析字形、根据字义组词造句,让抽象的词语形象化。
【案例7】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3》“朝、夕”的教学片段
师:你能在“朝”字里找到太阳和月亮吗?
生:“朝”字左边的中间部分是太阳,右边是月亮。
师:对!(课件显示日出时的情景)“朝”就是指早晨的太阳慢慢升起来了,月亮正慢慢落下去,一天开始的时间就是朝。如朝霞、朝阳。
师:我们还应该知道,“夕”由“月”变化而来,比“月”少了一笔,指晚上。如夕阳、除夕(课件显示夕阳西下时的情景)。
师:“朝”和“夕”一个指早上,一个指傍晚,放在一起表示一天。如朝夕相处、一朝一夕。
上述案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重点关注“日”和“月”,帮助学生认识“朝”字。学生通过理解汉字字理,深入感知“朝”和“夕”的内涵,学习并掌握了“朝霞、朝阳、夕阳、除夕、朝夕相处、一朝一夕”等词语。
(二)借助字理,理解字义
理解字义不能“就字解字”,而要让学生借助字理深入文本,在课文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字词的内涵,深化对字词本质的理解。
【案例8】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太空生活趣事多》“绑”的教学片段
师:宇航员把自己“绑”在睡袋里,绑一圈行吗?
生:不行,不行,不然,翻个身就会飘起来。
师:绑两圈,行吗?
生:也不行,翻个身就会飘起来。
师:紧紧地绑三圈,行吗?
生:“必须”绑三圈,才能睡个安稳觉。
上述案例中,教师巧妙地将形声字“绑”当作会意字(左为“纟”,中为“三”和含义为物件的竖撇,右为捆绑的动作)来教,不仅带着学生识记了“绑”字的字形字义,还理解了文本“必须把自己绑在睡袋里,才能睡个安稳觉”的含义,从而形成了“生字—词语—文本”的探索路径,丰富了文本阅读方式。
近四年来,笔者运用字理识字法进行识字教学,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词语,培养了语感,同时学习说话、作文,形成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林睿.从汉字之根,生发语文之森林[J].人民教育,2015(3).
[3]王玮.字理识字教学十八法[J].小学语文教学,2016(34).
[4]黄亢美.字理+心理=合理——凸显字理,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J].小学教学参考,20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