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动、联动、互动:一馆一链式课外阅读实践

2018-01-26徐美勤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书吧阅览室图书

□徐美勤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重要途径。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对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领域,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实践,全面实现语文课程目标有着重要意义。实验证明:只有当学生的阅读量达到课本的四五倍时,才能形成语文自学能力。

一、“一馆一链”式课外阅读实践的缘起

虽然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缺乏阅读兴趣、阅读水平差异较大等问题,但这些都是在充沛的物质保证之下产生的问题,在一些个人阅读资源相对不能充分保证的薄弱区域,还突出地存在着以下三个问题。

问题1:阅读资源使用不充分

学校是学生日常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理应成为学生课外阅读最重要的书目来源,但在学生缺少阅读资源的同时,很多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中的藏书却依然只是应付考核验收的“数字”,很多优质的阅读资源被束之高阁。有的学校因图书管理人员缺乏等原因并没有真正开展图书借阅活动;相对的,正常开展借阅活动也有严格规定,如每个学生两个星期内只能借阅一本书,而且只有班级图书管理员才能进入图书馆借阅。这样的制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阅读需求。借阅自由度不足,导致书籍流通率低下。有的学校出于管理问题,阅览室、书吧等开放时间不充分,甚至基本不开放,导致鲜有人光顾,成为一种摆设。

问题2:阅读通道单一不丰富

根据调查显示,70%的学生只选择教师推荐书籍或课堂上讲过的相关书籍借阅,10%的学生为完成作业才去借阅。很多农村学校,包括外来务工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为孩子挑选适合的书籍的能力,也缺乏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到图书馆、新华书店去阅读的意识。有些学生只能看家长选择的、认为对学生有帮助的书籍,如作文集。有的家庭因没有经济能力时常给孩子购买较好的、内容全面的阅读书,使得学生的阅读通道单一,只能被动地接受他人为其挑选的书目。

问题3:阅读方式单调不多样

学生阅读的方式也比较单调,大部分是各自阅读,缺乏必要的互动,缺少交流的平台,或者说阅读之后,跟进的阅读活动比较单调或陈旧,难以让学生保持持续阅读的兴趣。比如,虽然有很多学生会按教师的要求在阅读时进行摘录,可是翻看学生的摘录本却发现摘录的内容少而杂乱,大有“应付”“任务”之嫌。学生因在择书、看书、用书等的方式方法上缺少必要的指导而影响了阅读能力的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开展“流动、联动、互动:一馆一链式课外阅读实践”就有其必要性。

二、“一馆一链”式课外阅读实践的意义

所谓“馆”即指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开放书吧、图书角等提供阅读物的场所。所谓“链”则是基于“流动”“联动”“互动”这“三动”,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从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链条式”行动途径和实施策略。

“一馆一链”式课外阅读实践就是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阅读资料,让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开放书吧、图书角里的书在空间上流动起来,为学生创造方便、快捷的阅读空间,使想读书的学生有书可读;在教师的指导与督促下,学校、家长、社会联动起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活动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拓展学生阅读视野,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激发阅读的热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一馆一链”式课外阅读实践的实施

(一)流动:盘活阅读装备

图书给人的感觉往往是静态的,而通过“一馆一链”式阅读,能使静态的图书动起来,让图书从图书馆、阅览室、开放书吧、图书角中走出来,把有意义的图书“流”到学生面前;让学生走向图书馆、阅览室、开放书吧、图书角,使学生“浸润”在书的海洋。

1.破格借阅,促图书“流”向学生

保证学生每天有书看。图书馆里的图书,由全体学生轮流负责保管、借阅工作,可以突破学校每人每两周借阅一次、每次限借一册的规定,根据班级学生阅读的速度,增加人均借阅量或缩短借阅周期,最大化地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2.会员制度,引学生“走”向图书

每天中午保证半小时以上的阅读时间。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及质量评定不同等级的“VIP”会员。“银卡”会员可以随意在教室里看图书角里的书,“金卡”会员可以到阅览室、流动书吧去看书。对于特别爱读书的学生,以班级名义担保,向学校申请成为“钻石”会员,可以持卡随时进入图书馆,根据自己的喜好借阅图书。

3.图书“相亲”,荐我书“推”向他人

在一些相亲节目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场面:女嘉宾固定在外圈的某个座位上,男嘉宾对应一位女嘉宾进行5分钟的面对面交流。5分钟结束之后,男嘉宾马上移位到下一位女嘉宾跟前进行5分钟的面对面交流。将这样的形式借鉴到课外阅读中,旨在让学生通过面对面快速介绍自己的图书,达成借阅意向,以此种图书相亲的方式让书籍漂流起来,充分地扩大学生的阅读源。

(二)联动:强化阅读乐趣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需要在教师的智慧引导下,促使学校、家庭、社会展开联合行动,步调一致,形成阅读合力,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学校做后盾,书香浓浓

“一馆一链”式课外阅读实践必须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只有一所爱阅读的学校才会支持并确保学校的所有阅读场馆为学生所用。全校性阅读活动更是为学生阅读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保障,比如“跳蚤书市”,一本本书从一个同学的手里“跳”到另一个同学手里;“淘书乐”活动则直接由新华书店将图书送进校园,让学生不出校门,以实惠的价格,就能买到称心的好书。

2.家长齐参与,书香融融

“一切为了孩子”,是学校、家庭共同的目标。为了使家长支持孩子阅读,我们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多种渠道与家长沟通,使家长明白“当今社会,死读书没有出路”的道理,让家长参与“五个一”亲子阅读活动:每学期亲子共读一本书;每学期评选一次亲子阅读体会;每学期为孩子购书一次;每学期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或图书馆;每月发一条与孩子共阅读的朋友圈微信。尤其是建议买了新书,家长先看,或和孩子一起看,在孩子看完之后听他(她)说说书中的内容,分享阅读的收获。

3.作家来做客,书香阵阵

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学校还要积极争取得到社会的支持。近几年来,周锐、杨红樱、王一梅、梅子涵、沈石溪等十几位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受邀来校与学生面对面,一起聊阅读,聊写作。当学生所熟悉的、喜欢的作家从书中走了出来,还和自己亲切交谈,学生显得异常兴奋与激动,再读他们的作品就觉得更亲切了,由此刮起关于这位作家的阅读风,产生巨大的阅读动力。

(三)互动:确保阅读实效

如果说纯粹的阅读是一个“纳”的过程,那么为了保证循环通畅,就必须有一个“吐”的过程,这就要为学生的阅读过程提供必要的交流平台,让他们的阅读情绪得到宣泄。当然,学生为了使自己的交流更有“料”,也会更深入细致地去阅读。

1.导读吧,培养读书习惯

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是阅读有所收获的关键。为了培养学生读“整本书”的习惯,我们尝试给每本书设计一份导读单,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导读吧”活动:可以聊聊阅读作品中最喜欢的人物,可以说说最打动人心的一个场面描写并说原因,也可以将书中的某一处细节描写或某一部分内容配上插图等,还可以策划阅读完整本书之后开展哪些相应的活动,如写读后感、排演课本剧等。

2.助读吧,扫除阅读障碍

每个人都会在阅读中碰到困难,遇到一个生字可以求助字典,遇到一个冷僻词可以求助父母或者求助网络,但是更大的困难源于作者所处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等的不同,风俗习惯、地域文化等的差异,导致学生无法理解作品。对于有这样困扰的书籍,在阅读活动中,就有必要跟进开展“助读吧”活动,可以邀请教师、家长及其他专业人士等共同参与其中,一起扫除阅读障碍。

3.分享吧,表达阅读感受

开展“分享吧”活动,旨在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想说就说的阅读分享氛围。在这里分享感受,没有字数的限制,没有篇幅的要求,每一本书阅读之后均可开展,但分享也有不同的层次体现。第一层次可以发表对人物的看法,可以告诉大家特别喜欢的文字、片段或者是对读完整本书之后的内心想法。这样的语言形式不拘泥于读后感的间架结构、谋篇布局,完全轻松随意。第二层次是将之前设计的导读单的完成情况进行反馈,形式不限,让阅读活动有始有终,有计划,有落实,有反馈。这是对学生阅读习惯的检验,也是体验阅读收获的最佳平台。第三层次是鼓励学生将阅读感受以物化的方式加以呈现,积累资料,树立榜样,让更多的人在更宽广的时空内分享阅读成果。

在课外阅读三个问题下催生的“一馆一链”式课外阅读指导实践,加大了学校现有阅读资源的流动力度,在教师的指导与督促下实现学校、家庭及社会的三方阅读联动。通过三种形式的“互动吧”,着力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阅读通道及阅读方式,其在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热情、培养阅读习惯方面的积极意义不容小觑。

猜你喜欢

书吧阅览室图书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书吧里的故事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三年实现电子阅览室全覆盖 有效发挥育人作用
孕产·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