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学模式下小学数学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例谈

2018-01-26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

数学大世界 2018年25期
关键词:本课导学学案

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 房 晨

问题导学模式倡导以导学案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达标检测等环节达成学习目标,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技能。问题导学下的课堂应当充满着问题,用许多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的问题串将课堂串起来,学习活动即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导学案的问题设计尤为重要,是问题导学课堂的根本。下面笔者以部分教学片段为例,谈一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案的问题设计策略。

一、问题应围绕学习目标提出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每个问题的提出都应当紧扣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问题导向明确,不提无研究意义或对于学生来说过于简单的问题。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一课,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使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直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厘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出示了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厘米吗?厘米是大米吗?这样的问题对于本课来说并无意义,不仅不利于新课的导入,还容易使学生陷入误区。问题一定要围绕本课知识的核心展开,对于细枝末节的部分不要过分纠结。

二、问题应依据难度进行梯度区分

根据“最近发展区”原则,问题的设计应在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内,能“跳一跳摘到果子”,因此,要依据难度将问题进行梯度区分,既能让所有学生充分掌握学习内容,又能让程度较好的学生得到一定的发展。 以《圆的认识》一课为例,使用圆规画圆的知识点较为简单,可以将正确画圆的步骤、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直接在导学案上出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画圆的方法,少数遇到的问题可在小组里或集体交流展示环节提交,寻求解决方法。这部分知识绝大多数学生可以快速掌握,因此可以设计“知者加速”部分,如果已经掌握,可以尝试用若干个圆和其他线条或图形,创造出自己喜欢的组合图形。这样既可以兼顾不同层次学生自学时的时间安排,还可以作为集体交流时的赏析材料,教师还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想象画出的图形像生活中的什么,启发联想。

三、问题应注重学生的思维发散

问题导学模式的一大优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小组合作探究模式也恰恰是提供思维火花碰撞的载体,问题一旦出得太死,学生的思维也将被框住,很难会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法,所以问题的提出应具有发散性。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为例,教材中出现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农场食堂今天供应的荤菜有3种,素菜有4种。每人选1种荤菜和1种素菜,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在题目的下面,教材出示了一张表格,引导学生通过填写表格的方法将所有情况一一列举,从而解决问题,而实际上,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填表格外,还有很多方法都可以得出同样正确的结论,因此在设计导学案时可以将表格删除,只把题目和菜单出示出来,让学生发散思维,选择任何一种或多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还让问题的解决过程提供了更多可能。

四、对于有关联的知识点应设置问题串

如《圆的认识》一课,在探究圆的特征时,半径和直径所要研究的问题是相似且关联的,因此可以设置问题串:“半径有什么特征?(无数条,都相等)”“直径有没有同样的特征?(怎样得出这些结论?)”“直径的长度和半径有什么关系?”一连串的问题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展开的,每个问题之间都有相互联系,第二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第一个有相似的过程,却又需要第一个结论推出,问题与问题之间环环相扣。在解决过程中也不应要求学生拘泥于一种方法,可以在学生实在没有头绪时做一些引导,提出多种方法供学生选择,如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等。

五、问题的设置应有引申性

出题者要具备大数学观,将知识点放在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中,在《分数与整数相乘》一课中,在学生初步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后,教师出示一个研究问题:“今天学习的分数乘法与之前学过的整数和小数乘法的计算道理一样吗?”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学生一开始观点不一致,教师大胆交给学生讨论,不同意见的学生分别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理由,经历从反驳到犹豫再到认同的过程,最后教师分别出示20×3、0.2×3、2/7×3,并启发学生通过回想计算过程总结算理,最终揭示:计算,就是数一数、算一算有多少个计数单位。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地向深层次挖掘知识点,沟通了新知与旧知的内在联系。再如《认识位置》一课,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用数对表示位置,数对是在平面上用两个数字确定一个位置,这是在二维层面上的。在课的结尾,导学案上可以设置思考题:如果是空间立体图形,还能不能仅用两个数字表示出位置?如果不可以,你觉得可以如何表示呢?这样本课的知识得到了延伸,点拨了本课的核心概念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为将来学习三维立体几何打下了基础。

当代美国数学家哈尔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质量的高低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问题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高效、探索新知的过程更有意义,让学生不仅可以分析和解决问题,还能在经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尝试自己提出问题,学而导思,思而促学,在问题的海洋里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

猜你喜欢

本课导学学案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乡愁导学案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