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26江苏省海门市海门港新区实验学校丁水晶
江苏省海门市海门港新区实验学校 丁水晶
现如今,情境教学在学校的各门课程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如何使这一教学模式得到更好的利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情境教学的应用方式已经不断更新,现在的情境教学已经由传统意义上的联想、想象与生活中相关的内容发展为将游戏、故事以及问题融入教学,情景教学变得更加多样化,也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寓教于乐,创设游戏情境
大多数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都对游戏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将游戏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学生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就可以在课程导入阶段创设这样一种游戏情境:让学生把自己的年龄乘一个数,然后再减去或加上一个数,把得出的结果告诉老师,教师告诉学生自己可以猜到他们的真实年龄。经过这种简单的游戏导入,可以使学生对教师所用的方法产生兴趣,进而在这节课程中抓住学生的目光,使他们可以集中精力认真学习这种方法,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学会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像这种类似的方法,教师还可以应用在其他章节中,通过游戏的方式,学生既可以学到新的知识,而且对比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方法更容易使学生产生深刻印象,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方法,给学生以期待感,这样学生在每次学习新知识时都能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如果每次都使用同一种方法,久而久之就会消磨掉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做游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习,如果脱离这个初衷,游戏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因此在选用方法时,教师也应选择适合本节内容的游戏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故事情境,提高学生兴趣
讲故事并不是语文等课程所特有的教学方式,数学教学中也可以应用,而且利用得当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可以将数学内容融入故事情节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到数学知识。教师应当树立这样一种观念:数学课并不只是让学生学习应用知识,还应当让学生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收获数学精神,学生在受到多年的数学教育后应当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这种思维在以后可以发展成为一种相对理性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判断和理性思考,这种思维的形成也可以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来培养。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数学知识的由来,增强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兴趣,例如在教授正负数的计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扩展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正负数是在远古时代开始产生的,在那时人们为了更方便地计算存储的物品、区别输入和输出的物品数量,产生了正负数的雏形——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物品的增加和减少,后来人们对正负数有了具体的定义,并用其来区别数量的增加和减少这两个不同的概念。除了这一节,其他难以运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来讲解的课程内容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扩展学生的知识广度,而且通过故事的讲解,学生也会对这部分的内容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在实际的理论教学中也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创设生活情境,便于学生理解
许多学生认为数学难度较大且不易理解,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具有更多抽象的内容,但实际上这些内容只是看似抽象,它也可以与许多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产生联系,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创设生活情景,使数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更便于学生理解,同时为他们树立一种数学理念:数学是一门可以学以致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这种想法会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他们学习数学产生动力。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观察周围的事物,看有没有轴对称的事物,然后在下节课分享。学生分享的东西越多,说明他们对轴对称这一概念的理解越深刻,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时也会产生更好的效果。这种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享的方式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性展示的平台,让他们产生课堂参与感,提高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除了课下观察之外,在学习新课内容之前,教师也可以以生活情境的方式为学生进行新课内容的导入,例如老师可以将笔放在纸上,然后询问学生纸与笔的位置关系,进而引出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这种课堂演示的方式相对于只看课本上的平面图形,更能够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也更易于他们的思维理解。
运用情景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抽象枯燥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直观的想象,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感,并且这种方式对于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学生来说更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不断进行探索,找出更加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精心备课、找出适合的情境素材、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一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