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分数
2018-01-26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畲江中学陈志明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畲江中学 陈志明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弄清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从而在进入社会时能够有立足之地,并通过不同角色的变化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教育也是培养人、感化人的过程,让人懂得爱,懂得分辨善恶,明辨是非。既然我们的工作是教技能、培养人,所以教师首先不能唯分数论英雄,唯分数论学生的好坏。
一、转变学生对分数的价值观念
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也不应当专读书,其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很多中学生简单而且固执地认为是老师要分数,家长要分数,学校要分数,在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下,学生以为是为分数而学习,是为分数而读书。中学是学生的第二生长高峰期,是学习的黄金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的对象正处在成长发育的阶段,具有敢作敢为与患得患失、妄自尊大与妄自菲薄、对成人闭锁与对同伴开放、反叛传统与标新立异、依赖性与独立性、思想偏激、行为冲动、情绪两极化明显等特点,因此,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家长老师要分数的错误 的价值观占据了学生的心理空间,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分数。学生上课感到无聊,感到压抑,但又不能改变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在矛盾的心理驱使下,平时学生应付家长、应付老师,应付所有一切的学习任务,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动机变化,学习目的偏差,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下降,学习不是有趣的事情,而是一种拖累,是一种不可回避的任务。转变学生对分数的价值观念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比较艰巨的任务。
让学生懂得分数的目的、分数的作用。分数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过去一段时间的学习状态,检验对书本中某章某节某个内容的所掌握情况,分数的作用是为了让我们检验不足,发扬优势。分数只是一种检验反思的数据表现形式,客观来说是一种工具。所以我们要正确引导学生面对分数,一个人的立足点在于品德而不在于分数。分数是我们人一生中或多或少必须接触的一种工具,不是衡量人的唯一标准;分数的好差不代表人的优劣。分数在社会任何角落都存在,它只是一种工具,它是一种数据,用来挑选某个项目,检测某个领域、某个知识技能的高低等等。认清分数的作用,才能正确面对分数。
二、利用分数提升反思能力,勇敢面对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孔圣人如此,更何况我们普通的一员。分数在社会任何角落都存在,它的作用可以是一种工具,它的形式是以一种数据表达或者用等级来表达。它用来挑选某个项目,检测某个领域好坏、某个知识技能的高低。
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各个科目的测试成绩,从单元考试、中段考试到期末考试、多校联考,都会出现分数。在这大大小小的考试,多多少少的分数中,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分数体现出来的差距、优劣。利用分数的多少找出各科的优劣,分析各科目各个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就具体某科目分数,我们反思为何考出具体分数,耐心细致地思考:是知识点掌握不过关,还是因为考试态度不够认真,或者是因为同学的影响,或者是考试状态不佳,或者是受到环境氛围的影响。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很多学生看到自己低下的成绩不敢面对,有的学生藏起测试卷,有的很生气撕掉试卷,有的扔垃圾堆。看到这些行为举止,我都会耐心地引导,针对自己的劣势,有目的、有计划地去补救,要勇敢面对,失败乃成功之母,而不是望分数兴叹。生气不能改变分数的事实,撕掉扔掉都不能影响你考出来的分数,此乃掩耳盗铃之举。学生会慢慢诚实,勇敢地面对试卷。不做任何的反思是不可能有更好更高的分数的,如果我们认真诚实地对待分数,下次我们何愁分数低下。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过程的积累
在现有的教育环境下,分数无法避免,如何才能让分数不再是一种压力?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引导学生上课保持独立思考,主动提问;上课认真听讲;在作业练习中保持严谨、规范、认真审题,遇到问题能够独立解决或者合作解决。课前能够预习,课后能对上课听不懂或还没弄明白的知识进行再次复习。把学习的重心、学习的目的放在知识点的掌握上,放在学习问题的解决上,放在知识的积累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过程的积累,“量变到质变”,分数自然提升。
四、加强竞争合作挑战,为学习增加色彩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都遵循着“优胜劣汰”,面对低分束手无措。我们首先要建立学生的自信心,相信自己可能超越困难,引导学生通过与同学、老师的讨论、交流、辩证或反复看书,查找教辅资料,利用互联网资料等等去尝试寻找真理,不仅能在寻求过程中找到快乐,而是在交流中进步,在讨论中提高能力,何乐而不为。分数在竞争中提高,学生在合作中进步。
“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提出疑问,面对书本知识、著作权威、公众人物,要敢于提出疑问,这样在挑战中寻找乐趣,也正符合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
总之,不要让分数成为负担,不要让分数成为学生的忧虑。我们要以人为本,要以育人为先,要在育人的过程中提高分数。要让学生懂得人的立足不是分数,而是品德,分数高不代表品德好,分数低不代表品德差,只有把分数当作人发展的附属品,当作一种尺度,当作一项数据,我们才能坦然面对,才能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