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施策,建构体验式数学课堂

2018-01-26江苏省如东县丰利小学吴庆银

数学大世界 2018年32期
关键词:木棍三角形数学知识

江苏省如东县丰利小学 吴庆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各个学科的教育工作者都在寻找更为高效的教育方法,建构学习效率更高的课堂。传统的教育方式,如满堂灌等,显然已经不再符合这一目标。在教师们的不断探索下,“体验式课堂”这一概念流行开来。相比于其他教育方式,“体验式课堂”将学生的发展规律作为依据,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在“体验”中学习知识,激发创造力。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假设操作以及实践活动,进行生活体验、探究体验以及应用体验。

一、创设情境,激活生活体验

作为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数学这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可以从生活中的某个情境开始,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到很熟悉,而且可以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更好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认识方向”这一节时,我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对方向进行了认识。首先,我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场景,“同学们,我们来想一下,太阳每天升起来的地方是不是一样的呢?”学生们联想早上起床的场景,走在上学路上的场景,并回答道:“是一样的。”通过以上两个场景,学生的生活体验就得到了激活,我继续补充:“是的,我们应该都听过‘日出东方’‘旭日东升’这样的成语,那么同学们告诉我,太阳升起的方向是哪个呢?”学生们齐声回答:“东方。”我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将学习4个方向,分别是东、西、南、北,这4个方向将东方作为参照都可以很快找出。那么当你面对东方时,与东方相对的方向是哪里呢?”学生道:“西方。而且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我鼓励学生道:“非常好,那么大家再回忆一下,操场在教室的哪个方向呢?”学生们认真思考,并作答:“在西边。”我再问:“校门口在操场的哪边呢?”学生再答:“东边。”学生们回答得都很顺利。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创建与生活相关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激活生活体验,从而更快更好地对新知识形成正确理解和认识。

二、假设操作,强化探究体验

数学也是一门需要进行动手操作的学科。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通过动手操作加以验证。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锻炼思维能力,激发探索兴趣,强化探究体验。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节时,我主要为学生讲解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相关知识,但我并没有直接将知识点罗列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究相关的规律。首先,我向学生提问:“我们已经了解了三角形的组成和形状,那么是任意三条线段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吗?要怎么判断呢?”学生们拿出我事先准备好的木棍,并猜想线段长度不同时,对应的情况应该也不相同。有的学生拿出了2cm、3cm和4cm的木棍,发现它们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又将4cm的木棍替换成了5cm,却发现此时已经不能拼成三角形了。学生又将5cm的木棍换成了3cm,这时可以拼成三角形。学生又重新组合了一组木棍,分别是9cm、6cm和2cm,学生发现,这一个组合也不能拼成三角形,将9cm分别替换成8cm、7cm和6cm,学生发现后面两个可以拼成三角形。学生比较这几组数据的规律,并归纳出:能够拼成三角形的三根木棍有这样的关系:2+3>4,2+3>3,6+2>6,6+2>7,而不能拼成木棍的则是:2+3=5,6+2<9和6+2=8。最后学生总结道:“只有在两条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条边时,才能拼成三角形。”我补充道:“而且是任意两条边。”学生们计算并验证了我的补充的正确性。

不管是提出假设还是动手操作,对于学生而言,都是对其思维能力很好的开发和锻炼。数学知识固然重要,数学思维更不应被忽视。假设操作对知识与思维进行了综合,使学生强化了对二者的探究体验。

三、实践活动,鼓励应用体验

如果说创设情境是“从生活中来”,那么实践活动就是“到生活中去”。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使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应用体验。

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时,我为学生组织了动手实践活动。这一单元是六年级上册的内容,这时学生对于小学数学知识已经有了较好的掌握,生活经验也日益丰富。首先,我为学生设计了活动情景:“老师新买了一套毛坯房,需要让其更宜居,大家要怎么帮老师装修呢?”有学生回答:“要铺设地板砖,还要买墙纸。”有学生问我,“老师,您家的房子是多大的呢?”我回答:“一室一厅,客厅是4m×6m×2.7m,卧室是3.3m×4.5m×2.7m。那么应用本单元的知识计算,地板砖、墙纸各要买多大的?”学生们很快就算了出来,“客厅和卧室只需在地面铺设地板砖,也就是长方体底面的面积,分别是4×6=24(m2)和3.3×4.5=14.85(m2)。”另一个学生说:“不考虑门和窗户的话,墙纸的面积也就是四个侧面的面积,对客厅而言,应是4×2.7×2+6×2.7×2=54(m2),而卧室则是3.3×2.7×2+4.5×2.7×2=42.12(m2)。”还有学生说:“我们可以回家量一下门窗的大小,那样门窗的面积也有了,计算结果也就更加精确了。”于是我为学生布置了这个任务以及调查地板砖和墙纸价格的任务,并要求学生给出预算。第二次课时,学生都圆满完成了任务。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使所学到的知识真正发挥作用,解决问题,不仅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奇妙,而且学习热情更加高涨,这都是应用体验带来的效果。

总而言之,对于数学这一抽象复杂的学科而言,让学生被动吸收、被动理解的方式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而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的“体验式课堂”,则因为其创设情境、假设操作、实践活动等教育方法,激活生活体验,强化探究体验,鼓励应用体验的效果,使学生真正对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思维形成认识和理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猜你喜欢

木棍三角形数学知识
木棍的长度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小木棍的无限联想
一根木棍
图形前线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三角形,不扭腰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