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鸣远生平及交游考
2018-01-26钱人可许曙峰
钱人可 许曙峰
1.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江苏省陶瓷艺术实训基地
陈鸣远作为紫砂发展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其艺术成就已有许多专家加以考证推崇,但惜其生平及交游却少为人知,笔者此文欲以其族谱为据,对陈鸣远生平及交游加以考证。
一、家族传统
宜兴紫砂制壶滥觞于明正德年间,历供春、时大彬等,至清初已成大气象,而陈鸣远于此时实为翘楚,笔者认为其家族影响不可忽略,这须一提明末紫砂壶艺的代表人物陈用卿。
据清宣统三年(1911年)陈采苹等纂(敦本堂)《川埠陈氏宗谱》载,陈善行,字用卿,为川埠陈氏九世,其祖父陈沧即陈鸣远曾高祖,在顺治丙戌(1646)十月三十日被贼兵所害,结局令人扼腕。其实陈用卿是因随卢象升弟卢象观起兵抗清,不幸兵败被擒,惨遭屠戮的 。
陈用卿被害之时,陈鸣远尚未出生,但相信陈用卿的制壶技艺一定会对家族产生影响,其家族中从事制壶也肯定绝不是陈用卿一个人,因此,陈鸣远走上紫砂壶艺道路绝非偶然。
二、鸣远生平
陈鸣远,顺治戊子(1648)八月十七日生,雍正甲寅(1734)十月卒,享年八十六周岁。
陈鸣远兄弟四人,排行第三,弟起翔,字鸣皋,小其四岁,从记载看,也和鸣远一起从事紫砂壶制作,余杭塘栖的金张在诗中曾提及,堂弟贞吉,字鸣谦,小鸣远一月,也是一时好手,阳羡词派代表人物曹亮武在其《浣溪沙•溪山记游十首》提及“陈家兄弟尽名家”并有自注道“游芙蓉后泊舟川埠,三日始归,陈觐侯、子贻、鸣远、鸣谦,皆一时瓷壶名手。”
陈鸣远是太学生,其学识修养与当时普通的制壶艺人相比应高出一筹,这一身份与他后来的交游有着密切的关系。陈鸣远以太学生身份从事壶艺创作,可谓是徽商“效好便好”理念的实践者了。
三、鸣远交游
鸣远交游甚广,在紫砂发展历史上,是第一位有众多名人雅士赠诗的艺人,最为人熟知的便是汪文柏《陶器行赠陈鸣远》一句“古来技巧能几人,陈生陈生今绝伦”,可说是对陈鸣远的极高评价。
不过,从现在能看到的资料看,陈鸣远交游最深的当属塘栖金张。
金张,字介山,号岕老,又号妙高道人,俗呼张介山,诸生。《唐栖志略》称其“喜吟咏,生平酷好杨诚斋诗,所作多效其体,因榜其室曰:学诚斋。”有《岕老编年诗钞》。
这十六首诗大抵可以看出陈鸣远与浙东文人交游的概况。
对陈鸣远壶艺创作水平的高度赞赏。如在《岕老编年诗钞•戊辰》中《鸣远至携赠莲花壶》道:“揖罢探怀出,生成一朵娇。荷花匀瓣瓣,莲子活摇摇。仿古法尽变,匠心趣独饶。要知雕琢巧,有客斥壶妖。”在“壶妖”一句下有注说:“客有评曰壶妖。”结合全诗分析,壶妖不啻是对陈鸣远壶艺创作境界极高的评价。《岕老编年诗续钞•甲戌》中有载:“为之犹贤己,此意人不会。壶隐与画禅,一见便大笑。谁能领怪奇,放出眼孔外。”在诗后金张自注道:“陈鸣远自署壶隐,鉴微用画禅图章,尽出二人所作相赏,希文每一阅定,连声作怪。”
对陈鸣远壶艺创新意识的积极鼓励。陈鸣远的学识修养,决定了他在紫砂壶艺创作中不乏创新意识,而在当时,也有很多人对陈鸣远的创作冷嘲热讽,而金张等人却对此积极鼓励,大力褒扬陈鸣远的创新意识。在《岕老编年诗钞•己巳》中有诗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遽能明日异,尚肯旧人同。难没寸心巧,非贪各样工。俭奢天地运,厚薄古今风。以拙貌淳者,供君为仆童。”而《酬鸣远偶成三转韵》一诗则让我们看到陈鸣远创新意识带来的实践突破:“宜兴茶壶何足异,异在端妍凿欵识。即如前辈时大彬,亦只寥寥一定字……”可以说,陈鸣远的创新和实践,拓宽了紫砂壶艺创作的题材和范围。
除制作手法及题刻款识外,陈鸣远壶式也有许多创新。《岕老编年诗钞•丁卯》提及:“巧则因心古则摹,最嫌一样画葫芦。逢人觅得新传稿,又见家家扇子壶。”诗后注曰:“余每创一壶,便争相做式。”
陈鸣远的合作对象有很多,比如在《岕老编年诗钞•庚午》卷中有“荆溪船载双壶至,上凿黄叶诗翁字”句。这黄叶诗翁是谁呢?就是吴之振,吴之振(1640—1717),字孟举,号橙斋,石门(今浙江桐乡市)人,也知名藏书家,有《黄叶村庄诗集》。
金张《岕老编年诗续钞•甲戌》中还提到另一位与陈鸣远的合作者,叫平阳老人,可惜未能确考,不过从诗中可以看出,应该是位得道高僧,《风雨陈鸣远》:“越江吴岫路滂滂,巧趂挥毫泥未干。况是老僧头雪白,出山一岁一回难。”这也是在金张诗卷中最后一首写陈鸣远的诗了。
吴景旭(1611—1697),其《陈鸣远手制茗壶一器见遗》将已陈鸣远与几位里程碑人物相提并论:“慕想龚时后,见推陈用卿。高门仍擅技,曲巷尽知名。杜句新裁得,啇彝旧仿行。金茎露不易,渴否荷君情。”
陈訏(1650—1722年),其《时用集》中《陈鸣远携砂壶杯见访》诗记录了与陈鸣远的交往:“埴器埏砂箬笼将,千峰秀色逐行囊。爱他衔识林泉味,绝胜盛夸琥珀光。夜月茶香清有具,春风酒熟把频尝。羡君壶隐余尘土,扬淈泥波愧逊长。”《川埠陈氏宗谱》还收录他赠陈鸣远《题鹤村小照》一诗,不再赘述。
四、几点思考
陈鸣远作为紫砂艺术发展史上一座杰出的里程碑,其成就背后的因素,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壶品即人品。《川埠陈氏宗谱》有金张的《鹤村小照图序》,文中金张提及,自己“今春一病,濒死八十日,鸣远念我甚,三顾慰藉,其于死生忧患不变,可以为难矣!”曹三才也说:“鹤村之人品学问,朴而直,淡而雅,聪明而不露圭角,意气肝胆,笃实而不假雕饰 。”
其次,陈鸣远善于学习。金张有首仿陈鸣远口吻的一首诗:“更番新旧壶,经年未遍口。聚壶如藏书,亦可称二酉。时徐吾师乎,以下皆我友。”
还有,在陈鸣远看来,壶艺不仅是手艺而已,他还从中领悟到了天地人生的哲理。如在金张《喜鸣远久留斋中五首》之一写道:“抟沙向我云,土性直如矢。纤毫有矫揉,成器亦不美。大哉格物功,遂识天地理。”这就说明,陈鸣远已经充分认识到遵循自然规律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了紫砂壶艺制作的范畴。
学习传承智慧,创新开拓未来。前人的成败得失理应成为后人总结学习的对象,陈鸣远能成为紫砂发展史上的一座承前启后的丰碑,其因素可能远不及这几点,还请名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