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述《提璧壶》的审美

2018-01-26马艳枝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8年9期
关键词:紫砂陶宜兴紫砂壶

马艳枝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始于宋、盛于明、兴于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精湛的紫砂壶制作技艺闻名于世,具实用、欣赏、收藏价值,被誉为“国之瑰宝”。紫砂茶壶的透气性使冲泡茶叶后常温下茶叶不易变质,因此千百年来为好茶者所喜爱,由于原矿紫砂越来越稀少,使价格不断攀升,可谓一时“土”贵。

紫砂壶形制,自发端以来起点与其他工艺美术品而言,相对较高。原因有三,一是紫砂陶源起于明代中叶。当时金、玉、青铜、石、竹、木等各种民间工艺已呈百花齐放态势,他们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紫砂艺人的创作思路,我们所看到《葡萄壶》、《南瓜壶》、《如意形壶》、《云龙壶》、《竹节形壶》等砂壶,它们的形制及技艺方面就借鉴和运用有以上诸多工艺品;二是紫砂器的创作具有浓重的人文色彩。知识分子对艺术的感悟往往可以领引潮流,采其长而扬之,取其善而用之,所以传统茗器诸如曼生十八式无不体现文化人介入砂壶创作的独特之长;三是华夏文明中长江三角洲的文明高度发展。虽然江南一带的文明稍晚于北方,但其文明发展的程度,借助优越的自然地理与文化优势而神速发展。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能工巧匠,砂器艺术依托这一优势得以长足发展。

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著名国徽浮雕定型设计者高庄从北京到宜兴与顾景舟交友,他们以紫砂陶优异土质及适用功能,精心合作设计提璧壶。提璧壶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历经长期反复推敲,创作而成。此壶是当代紫砂壶艺术珍品。

吴山先生编着的《中国紫砂辞典》中如是论断:“因壶作提梁,盖面似古代玉璧,故取名《提璧壶》,此壶色泽紫中泛红。提璧壶主要由微曲线构成,每根线的起始与消失,每一边线的转折,每一结合的过渡,每一棱角的锐钝,都经刻意经营。壶盖严密合缝,壶纽大小得体,壶嘴舒出自然,提梁贯气有力,壶身雍容大度,壶底稳妥安适。整个造型简洁、圆润、端庄、明快;比例谐和,柔中带刚。集材质美、工艺美、内容美、形式美、功能美于一体,五美齐备,神气韵皆具,堪称壶中一绝”。

《提璧壶》气质健伟,色泽紫中泛红,深沉朴茂,置放各种环境中品茗观赏,都能显其神彩。提璧壶不仅体现顾景舟大师精湛的壶艺,而且融合了高庄教授所设计的风格、神韵,达到最高境界的合作,体现出现代紫砂壶艺的材质美、工艺美、形式美、功能美、意境美的全能佳作,经典之作。从《提璧壶》上,我们不难看到老一辈制壶名家在工艺上精益求精,设计上一丝不苟,工具改制上严格要求,无不在提璧壶上反映出来。

《提璧壶》由其壶盖面似一古雅玉璧而名。整壶圆线互济,造型简约大方,细节精致,使得整器舒缓润泽,叫人悦目舒心,爱不释手。比例和谐匀称,虚实节奏协调,平盖扁圆钮、扁提梁,壶嘴从壶腹下部伸出,造型线直中寓圆、柔中见刚,工艺十分精湛。壶体扁圆柱形,平盖,扁圆钮,扁提梁,微曲线造型,结构严谨,刚中带柔,和谐匀称,虚实节奏协调,有“语不惊人誓不休”之感慨。

不同的紫砂陶制作艺人,在加入新的辅助手段或工具后,在身筒、摘手、把等部件有各自的审美变化和改进,变化出更多不同的风格,造型更加新颖、合乎时代审美变化的紫砂壶,

传承紫砂艺术,弘扬优秀文化,宜兴紫砂工匠们把创造艺术看作是一种责任,把自己的才情和对艺术的挚爱奉献给赏壶之人。紫砂壶经久使用,壶壁积聚“茶锈”,以致空壶注入沸水,也会茶香氤氲,其特点受到海内外藏家喜爱。《提璧壶》其形、其神,都充满了无限变化的想象和内涵,而这便是一件好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猜你喜欢

紫砂陶宜兴紫砂壶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宜兴釉陶
当代紫砂陶刻大环境下的个人艺术道路分析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