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信任”:芬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
——芬兰教育研修印记
2018-01-26郑生勇
□ 郑生勇
芬兰,北欧小国,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是浙江省面积的三倍多,人口550万,是浙江省人口数的十分之一。这里是圣诞老人的故乡,境内岛屿众多,被誉为“千湖之国”。芬兰近年来被世界所关注,主要是它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被称之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从2000年起每三年举办十五岁学生能力评估测验(国际学生评量计划),即PISA测试,芬兰青少年连续两届在阅读与科学两项评比中夺魁,解决问题和数学则位居第二,整体水平世界第一。不仅我国对此关注,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可以借鉴的东西,就连美国、韩国、日本、英国、南非等国也纷纷去考察,汲取“芬兰第一”的经验。目前,教育已成为芬兰最炙手可热的品牌。很多欧共体国家如荷兰、比利时等纷纷仿效其教育模式,浙江省新高考改革也能看到其某些影子。
2018年9月8日至27日,杭州市基础教育管理者高研班25名学员前往芬兰研修学习。本次研修的地点在奥卢和赫尔辛基,研修方式主要是听报告、观课堂、看基地、作交流。在19天的时间里,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听取了11场专家报告,走访了奥卢大学、奥卢大学附属学校(教师培训学校)等14所学校(教育机构),举行了3次圆桌会议。在大学、中小学深入校园、教室、课堂、实验室、体育场馆等,与教师、学生、管理者进行交流。作为高校师范教育工作者和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者,深切感受到“专业、信任”是芬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也是我这次芬兰研修之行最深的印记。
先说专业。早在1979年,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就指出:教师属于研究型人才,必须具备硕士或硕士以上学历。在芬兰,它的专业性首先是有充裕的优质生源可选择。报考师范专业比报考其他专业难度大得多,录取率约为1/10。例如,在奥卢大学(UNIVERSITY OF OULU)临床医学、法学、师范是位列前三的专业,师范专业每年约只有前24%的申请者才可以被录取;在赫尔辛基大学每年从1800余名报考者中选拔出120名学生进入其小学教育专业学习。除了多种考试层层把关、逐级选拔,还要经过面试,被认为具有创新能力、教学热情、终身学习能力者,方可被师范专业录取。其次,除了优质的生源,芬兰还有扎实的师范生培养机制。与我国不同,芬兰没有专门的师范大学,而是在大学中设立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附属学校(教师培训学校)。教育学院以培养小学全科型教师和提供教育类课程为主要任务。如奥卢大学教育学院可以培养包括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学生,开设小学教育阶段对应的所有课程,在培养过程中尤其重视师范生的实习、实践教学。奥卢大学附属学校(教师培训学校)校长Hannu Juuso先生告诉我们,在为期5年的本硕连读生涯中,师范生要经历三次实习,一共为期16周。第一阶段叫“Orientative teacher practice”(引导性教师实习),安排在第一年。师范生要在学校实践3周,主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观摩和学习。第二阶段叫“Minor subject teaching practice”(辅修学科教学实习),安排在第三年。师范生要在学校实践6周。第三阶段叫“Main subject teaching practice”(主要学科教学实习),安排在第五年,进行为期7周的、小学主要学科的实习。到了第三阶段,师范生每周要上20节课。这种高强度、多维度,理论、实践交互式、螺旋式的教师培养机制为师范生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专业性也体现在它的教师培训上。芬兰不像国内那样有类似360学时培训的硬性规定,但他们的培训一点也不含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教育局)会经常性地举办培训活动,提供各种培训项目供教师选择,各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校也会积极推出各种培训课程,中小学校也有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培训活动的相应规定,教师自身也会积极主动参加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有效培训、合作教学等活动。从生源选拔、过程培养到职后培训,我们看到芬兰的教师足够专业。
再说信任。在芬兰研修期间,我们在学校、街头、商场,在研讨、交流、访问过程中,听到最多的词汇也许就是“信任”。信任是芬兰社会的普世价值观,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首先,国家政府信任下级政府和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给学校和教师相对大的自主权。教育部会出台《国家课程标准》,但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国家也没有专门针对教师的没完没了的考核、纷繁复杂的升职制度和薪酬制度,因为政府相信学校和教师是最优秀和最努力的。其次,学校、校长信任教师和学生。芬兰的教师拥有高度的课程自主权,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完全由教师根据课程指南自行决定。学校不人为将教师分等级,没有公开课,没有教学评比,没有论文评比,更没有将教师分为三六九等的各类荣誉。学校校长不干预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对教师的业务进行检查或者考核,不组织同行之间的听课,也没有业务指导机构对教师进行听课指导。即便是三年内的新教师,校长和同行都不会来听课。因为学校相信,教师是最精业和敬业的人。第三,家长信任学校和教师。在芬兰,没有学区房和择校生,所有学生按居住地在5公里范围内就近上学,政府也不搞学校成绩排名、优质学校评比,所有资源一律平等。因为家长相信,所有学校都是最好的。有了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相互信任,就有了责任,更大的责任进一步推动各群体彼此更大的信任,由此造就了深入这个国家骨子里的信任文化。这种信任文化,是芬兰教师发展的又一个基石。
芬兰高质量学校体系的基础,源于全民族的一条明确共识,即人是国家最重要的资产。人民有权享有优质的教育,这将有助于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人。正是基于这种理念,在赢得独立后的百年历程中,芬兰已从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发展成为技术高度发达、社会最为富足的国家之一。几十年来,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方案,芬兰发展了一套教育体系,生活在这个国家的所有人都有机会终身学习、自我发展。芬兰用于教育的开支占全部公共开支的11%以上。基础教育持续九年时间。综合学校的教学是以国家核心教学大纲为指导的。各市有责任为生活在本地区的所有儿童提供义务基础教育,对于有需要的学生还提供额外辅导和有助身心健康的扶持。在接受基础教育之前,所有儿童都可以享有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和托护。完成综合学校基础教育的青少年可以继续接受职业教育或高中教育,两者都需要三年左右时间。这两个发展方向都在提供普通教育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机会,让他们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爱好进行学习。20至24岁之间的芬兰人中,超过76%的人或已通过高中毕业考,或已取得职业资格认证。获得以上两种资格的学生都可以申请进入普通大学或应用科学大学深造。芬兰有14所普通大学、25所应用科学大学。处于工作年龄的芬兰人中约有41%受过高等教育。为应对世界潮流和职业生涯的不断变迁,芬兰为各个年龄段的人们提供继续教育和再培训的机会。在芬兰,人人都能通过开放式的成人教育机构得到增进知识和提高技能的机会,选修从语言到编织、从信息技术到舞蹈的门类广泛的课程。
在芬兰,教育改革从未停止,平等教育、全纳教育、个性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核心素养、现象教学、跨学科教育的方法渐趋常态。究竟是什么魔力,让这个“小国”不断创新,引领着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究竟有什么特色,让全球对这个550万人口的“小国”创造的“大教育”刮目相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的教育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我们不应妄自菲薄,但也应正视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学习芬兰等国的成功经验,这应该是我们研修学习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