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理污染不能一蹴而就

2018-01-26本刊评论员

中国石油石化 2018年15期
关键词:清偿福祉晨曦

○ 文/本刊评论员

追求环保不能简单粗暴一刀切,更不能寄希望于毕其功于一役。因为环保的目的,是推动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7月16日,山东晨曦集团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法院申请破产。这个曾经排名山东民企百强第二位、最高市值400亿元的地炼企业轰然倒下,地炼企业大面积亏损是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

晨曦集团亏损破产个中原因当然有很多,但环保绝对是其中非常有分量的重压。在不断的停产限产和成倍增长的排污收费下,我国地炼企业常减压开工率越来越低,化工企业成批倒闭。

闷头生产的时代已经过去,一定要抬头看看天,不然就遭淘汰。在这个湿热的季节,对于石油石化企业来说,天空飘着的除了连绵不断的雨滴外,还有越刮越烈的环保风暴。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为了发展经济迅速强大,对污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今我们感受到了环境污染带来的清算式危机——曾经的“雾都”从伦敦转移到了北京,雾霾在中国大地四处蔓延。倡导绿色经济刻不容缓。然而,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环保污染问题要想立刻解决,谈何容易。国人一直有矫枉必须过正的思考逻辑,所以企业迎来了一轮比一轮严格的环保风暴。

效果是明显的,全国重污染天气显著减少了。阵痛也是明显的。今年以来,化工、化纤、纺织、塑料、印染等行业所必需的原材料迎来暴涨,给增长乏力的工业企业带来了更大负担。

不可否认,能源化工行业会带来一些污染,石油企业应该承担起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将依法进行环境保护作为生产经营的前提和管理工作的重点,为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但环境污染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治理污染更不可能一蹴而就。

追求环保不能简单粗暴一刀切,更不能寄希望于毕其功于一役。因为环保的目的是推动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中国的环境压力比任何国家都大,环境资源问题比任何国家都突出,解决起来比任何国家都困难。这一来自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的结论并非危言耸听。具体到石油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每一滴油、每一方气从生产储运到炼化加工再到销售服务,牵扯诸多环节,带动着庞大的GDP产出量和就业人数。所以,追求环保必须强调稳健发展、稳中求进,减少过大震荡引起的副作用。需要统筹管理发展,让环保进程和经济发展协调进行,并最终增进人民福祉。

猜你喜欢

清偿福祉晨曦
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夏天到
数字十年·民生福祉
地扪晨曦
黎明前的晨曦
我希望
建优美生态 谋百姓福祉
创造健康红利 增强人民福祉
离婚债务清偿:法律规制与伦理关怀
论代物清偿契约的属性和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