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为战斗机加油
2018-10-09章尚礼
○ 文/章尚礼
开发军用油产品,提高军用油质量,胜利炼油厂为我国国防事业立新功。
● 国庆阅兵,教练机梯队飞过天安门广场。 供图/视觉中国
在胜利炼油厂荣誉室里,一尊尊奖杯熠熠生辉,一面面奖旗鲜艳绚丽,一块块奖牌流光溢彩,一枚枚奖章闪放光华。在这琳琅满目的奖杯、奖旗、奖牌、奖章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国家经委为这个厂1号喷气燃料颁发的国家质量奖银质奖牌、—10号军用柴油国家质量奖金质奖牌。
这些奖牌凝结了胜利炼油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干部和驻厂军事代表,为发展我国国防事业而付出的心血、汗水和智慧,闪烁着他们矢志早日实现国防现代化的献身精神,记载了他们为振兴壮大我国军用油料生产而铸就的辉煌,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以及人民军队对他们使我国国防事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的褒奖和赞誉。
国之所托
胜利炼油厂始建于国遭厄运的1966年,投产于无花多寒的1976年。建厂后胜利炼油厂广大职工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奋发图强,艰苦创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关部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胜利炼油厂军事代表室的支持帮助下,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中国石化所属重点骨干企业,是我国的含硫原油加工基地、原油加工加氢技术应用基地、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基地,又是系列军用油料生产基地之一。
早在1967年9月1日投产前两个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64年10月23日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厂军事代表工作条例》,为保证中国人民解放军按照国家计划得到性能先进、质量优良、价格合理的军事技术装备,密切军队和承制军工产品的工厂企业的关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从各部队抽调了一批政治坚定、思想先进、作风过硬、业务精深且具有高度敬业精神的同志组成了驻胜利炼油厂军事代表室。
从那时起,驻厂军事代表室同胜利炼油厂,军企一家,风雨同舟,同呼吸共命运,同奋斗共发展,几代人为发展共和国的军用油料事业,不懈地追求着、奋斗着、贡献着,使胜利炼油厂的军用油料生产由开始的单一品种发展到较多品种,由年产几千吨发展到几十万吨,由一般产品发展到获国家金质、银质奖产品,供应流向覆盖面由一个战区扩大到数个战区,部队用户由单一兵种发展到多兵种,由地面到空中,由空中到海上,形成了陆、海、空三位一体的供应格局;以充足的数量、优良的质量、及时的供应,保证了多兵种、多部队的训练、战备及作战用油,特别是为对越自卫还击战、东南沿海实战军事演习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屡屡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军用油料生产任务,谱写了一篇篇军企共筑钢铁长城、共同发展的壮丽乐章。
胜利炼油厂和驻厂军代表室致力发展我国军用油料事业,是从研制1号喷气燃料开始的。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我国军用油料生产,尚未形成能力,产业规模小、无竞争力可言,尤其是航空油料的生产,还是在初级阶段,战机和民航用油大部分依靠从苏联进口。中苏关系破裂后,我国在国际上几乎处于“四面楚歌”的逆境,但是有着凛凛雄风、铮铮骨气的中国人民不屈服于一切外来压力,毅然选择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之路。
茂名炼油厂1969年5月用胜利油田所产原油生产出合格的1号喷气燃料,从而结束了进口的历史。但是,由于产量少,无法缓解我国航空油料紧缺的矛盾,又 由 于茂名炼油厂和胜利油田天各一方,南北迢遥,相距甚远,在茂名炼油厂用胜利油田原油生产1号喷气燃料成本高。因而,当时的石油工业部指示胜利炼油厂进行生产1号喷气燃料的科学攻关,并要求必须在1969年9月23日前生产出600吨1号喷气燃料组分油进行航空台架试验,从而揭开了胜利炼油厂生产1号喷气燃料的序幕。
民之所望
胜利炼油厂广大职工深知这一任务的政治分量和战略分量,当仁不让地接过了这一任务。试生产新产品,尤其是生产军用油料,难免要冒风险,难免要付出被当时时髦地称之为“学费”的代价。但是,胜利炼油厂的技术人员、干部、工人和驻厂军事代表室的军代表们既想获得成功,又不想交“学费”。于是,毛泽东主席“中国人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不打无准备之仗”的教导,便成了他们攻关的动力和行为准则。
他们团结在一起,进行了全方位的攻关。在试生产过程中,生产的馏程、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冰点和闪点的矛盾是制约生产的关键,馏程切重,冰点不合格,闪点卡边;馏程切轻,冰点合格了,闪点又不合格。经分析,闪点低是因为产品没有经过初馏,根本原因是胜利炼油厂工艺上没有初馏塔,在一时不能在工艺上增加初馏塔的情况下,必须对产品进行汽提,才能提高闪点。
经过对工艺反复改进,矛盾才迎刃而解。在1969年9月8日后的一个半月内,他们生产出了1141吨各项理化指标都合格的1号喷气燃料组分油,并于10月18日将其中的600吨发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研究所,在“涡喷五”发动机上进行了249个小时的台架试验。在全部试验过程中,点火启动247次,发动机启动、运转十分平稳,情况良好,试验获得圆满成功。随后被命名为胜利1号喷气燃料的新产品被安排在空军潍县、大校场、莱阳等基地进行试飞试用,又以其良好的使用性能,得到了一致通过。
以后,北京军区、昆明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的空军陆续对胜利1号喷气燃料进行了试飞试用,在不同区域经受了不同温差、不同高度、不同气压、不同能见度全天候的考验,均获得一致好评。1971年3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正式发出通知,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全面使用胜利1号喷气燃料。这一决定,极大地鼓舞了胜利炼油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干部和驻厂军代表室的全体同志。他们为我国空军能全面使用国产喷气燃料而由衷自豪,为能亲手生产我国空军使用的燃料而无比光荣。
他们体验更深的却是责任感和使命感,更感到任务的艰巨和责任的重大。于是,他们一鼓作气,发扬大庆人“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齐心协力,对装置、设备、工艺、流程、技术进行了改造,扩大了生产能力,对喷气燃料进行工业化大生产。国家把它列入正常的生产计划,使之初步形成了产业规模,弥补了当时航空用油的不足,使当时许多“嗷嗷待哺”的飞机有了充足的“奶汁”,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国防建设。
山重水复
胜利1号喷气燃料的生产是一个充满了破与立辩证关系、充满了认识与实践再认识与再实践的哲学过程,是人们用科学不断进取的脚步攻克一道道难关的过程。1974年5月至8月,贮存于半成品油罐中的胜利1号喷气燃料曾一度意外地出现微红色。这是质量标准所不允许的,也是人们从未遇到过的问题。
产品质量攸关国防大事,工人们把它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胜利炼油厂和军事代表室立刻成立了由生产车间、技术部门、质检部门、工程技术人员、一线工人和军代表组成的专题攻关小组。他们深入现场,又是察看工艺设备,又是取样判别对比。经过一百多次试验,经过一百多个日日夜夜,经过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集思广益,终于找出症结所在。
产品之所以呈微红色,与电化学精制工艺有直接关系。对此,他们大胆对设备进行了改造,把酸洗电离器加高了2.7米,电场相应增高了1.4米,以便让1号喷气燃料延长在酸洗电离器中的滞留时间,使酸渣和油充分分离,防止酸渣进入下一道碱洗工序中发生中和反应而产生大量热量导致产品出现微红色。这一改造,胜利1号喷气燃料带红色的问题较好地得到了解决。不断地进行工艺革新和技术改造使胜利1号喷气燃料生产工艺越来越稳定,越来越完善,产品质量越来越好,继1982年、1983年胜利1号喷气燃料被山东省评为优质产品后,1985年又获得了国家质量银质奖。
随着世界航空工业的发展,一种新的理论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这个理论是能源质量的提高将导致打击精确、打击持久和火力精度的提高。在这种理论的启示下,我国加大了科技含量较高的常用燃料新品种的研究力量。1977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关于要求有关科研单位、军用油料生产企业开发研制大比重喷气燃料的申报,把研制大比重喷气燃料正式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胜利1号喷气燃料的研制成功,使胜利炼油厂赢得了较高声誉。胜利炼油厂研制胜利1号喷气原料的功绩和技术实力,使国家把齐鲁石化研究院和胜利炼油厂作为研究、开发、生产大比重喷气燃料的单位。胜利炼油厂加工的原油中有一种来自胜利油田孤岛油区的含硫低凝环基原油,由于其喷气燃料馏分冰点低、比重大,是生产大比重喷气燃料的理想组分,所以国家航空油料鉴定委员会指定齐鲁石化公司研究院和胜利炼油厂以孤岛原油为原料,进行大比重喷气燃料的研究、开发、生产。
研究、开发、生产大比重喷气燃料在我国属于首创,没有现成的资料可供借鉴,没有可操作性的工艺技术可学习,没有有价值的经验可汲取,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自己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困难可想而知。又因为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一样,孤岛原油既有生产大比重喷气燃料的理想组分,也有硫、氨、芳烃含量高等不利因素。
风雨无阻
参与这一对发展我国军用油料事业具有重要意义的重大科技攻关的齐鲁石化公司研究院、胜利炼油厂和驻厂军事代表们,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开发研究中不断增长才干,从对孤岛原油千百次的分析中了解、把握它的组分构成和组分之间各种化合、转换、质变、重组等关系和机理,先后研究、探讨了“馏分选择”、“酸碱精制”、“溶剂抽提”、“一段加氢”等多种工艺方案,分别进行了无数次可行性试验。但是每次试验所取得的结果都不尽如人意,个别理化性能达不到技术要求。
怎么办?一些老科技人员呕心沥血,绞尽脑汁,几度陷入苦苦的思索之中。“山重水复疑无路”。前无古人的商业是壮丽的,同时也是极其艰苦的,光停留在“疑”的层面上,自然是没有出路的。于是,他们又制定新方案,进行再探索、试验、分析、再试验、再分析……经过无数次的反复,终于论证、优选、研制出了“两段加氢工艺”。此时此刻,他们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用这种工艺生产出来的大比重喷气燃料,各种指标都能满足或远远超过当时规定的要求,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一个时期的试飞试用,初步取得了成功。
进一步的试飞试用证明,新研制开发成功的胜利大比重喷气燃料,热值高、比重大、启动性能好,且发动机积炭少,热部件故障少,对附件无腐蚀,可满足飞机发动机在各种工作状态下的使用规范要求,地面和空中均可顺利起劲、加速,使飞机在有限的油箱容积里储存的能量显著增多,增加航程50%以上,增大了飞机的作战半径,延长了续航时间,适应飞机远距离作战,特别是热氧化安定性号可以满足超音速飞机的使用要求,更因其闪点高、挥发度低,尤适用于高空飞行航载飞机使用。其理化指标可与美国TP—5燃料及苏联T—6燃料性能媲美。
国产航空油料鉴定委员会成员单位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空军油料研究所等单位会同胜利炼油厂及驻厂军事代表室,1985年9月,对胜利大比重喷气燃料进行了全面的技术鉴定。专家们高兴地认为:胜利大比重喷气燃料生产工艺成熟,方法可行,产品质量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是一种有前途的、适用多机种的优质超音速飞机用燃料油。这种燃料的研制成功,扩大了喷气燃料油源,填补了我国喷气燃料一项空白,赶上了国外同类型喷气燃料的水平,对增大现役飞机的航程,提高空军的战斗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改革开放,使胜利炼油厂和驻厂军代室认识到了世界军用油生产的趋势。于是,胜利炼油厂领导班子带领工程技术人员把探索先进技术的触角延伸到世界各地。经过好中选优、优中选精的比较,他们决定引进世界最先进的原油炼制加氢技术和加氢装置,生产3号喷气燃料。从此,胜利3号喷气燃料源源不断地运往空军和民航各用户,为我国国防和航空事业又输入了新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