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问妙点,让课堂直抵“诗和远方”
——《游子吟》教学片段对比分析

2018-01-26□叶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8年25期
关键词:密密缝游子吟孟郊

□叶 刚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近期,有两位教师在不同的场合分别执教了这首诗。其中“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两句,两人是这样演绎的——

【Z老师教学回放】

师:一首诗就是一曲心声。孟郊临行前,他的母亲在忙着干什么?

生:她忙着给出门的儿子缝衣服。

师:是的。用诗中原句怎么说?

生:“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嗯,这两句中有一个词非常形象,是哪个词?

生:密密。

师:古代吴越民间有一种风俗,如果家中有人出远门,母亲或妻子为他缝衣服,针脚一定要细密。这样,出门的人才会早早归来。大家想,烛光下,双鬓斑白的母亲飞针走线,缝进去的只是线吗?那分明是声声叮咛。叮咛什么?

生:我的儿啊,你一定要早点回来……

师:对,平安是福。母爱就是声声叮咛!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这是轻柔的叮咛。谁再来读?(生读)

师:我发现你把“意恐”读得特别重,为什么?

生:母亲担心儿子回来得晚,她希望儿子能早日回家。

师:你读懂了母亲的心意。原来,缝进去的是担心。担心什么呢?

生:担心他不安全,担心他的起居饮食。

师:原来母爱是忧心忡忡啊!可母亲又为什么不让孩子留在身边呢?

生:因为“好男儿志在四方”,母亲想让自己的孩子成就一番大业。

师:看来缝进去的除了叮咛、担心之外,还有母亲的希望。她希望孩子怎样?

生:她希望孩子成就事业,受人尊重。

……

【教学评析】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两句看似寻常,实则意蕴深邃。Z老师的课堂上,既有民俗介绍,又有朗读指导,既有直抵主旨的点醒(“有一个词非常形象,是哪个词”),又有透析入理的追问(“缝进去的只是线吗”)。但值得商榷的是,当教师迫不及待地告诉学生“古代吴越民间有一种风俗”时,当教师自认为巧妙地问学生“缝进去的只是线吗”时,学生的思维已被框定,哪还会有真正的创造性、发散性的阅读收获呢?

那么应该如何教这首诗呢?下面再来看看Y老师是如何教这两句的。

【Y老师教学回放】

师:“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生:孟郊快要离家之前,他母亲总要给他缝补衣服,就怕他回来会迟。

师:哦。大家想想,母亲会在什么时间缝补衣服呢?

生:可能是晚上。因为母亲白天可能要做家务或去田间地头。

师:嗯,说得有道理。(圈出“密密”及“迟迟”两词)大家再看这两个词,好好读读,品味品味,你一定会有话想说。

生:孟郊的母亲缝衣服时把针脚缝得非常密,怕孟郊会受冻。

生: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孟郊的母亲最担心孟郊在外地时会着凉、生病。如果那样,她肯定心疼不已。

师:说得好!大家想,孟郊的母亲在缝衣服时,可能边缝边在想什么,或者说,她心里可能会对孟郊说些什么呢?

生:她可能会想:儿啊,你一去就是好几个月,那边又有谁会来照顾你的生活呢?为娘我只能帮你把衣服多缝几针,缝得结实些了。

生:她可能会在心里对孟郊说:“我的好孩子,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到了那边,你可要多保重,一定要穿得暖一些,千万别感冒啊!”

师:是啊!一个上了年纪的妇女,又能做些什么呢?能做的也只是“临行密密缝”罢了。让我们来读这两句诗。(生读)

师:到这里,我突然有这样一个疑问:母亲为什么会在孟郊临行前才“密密缝”呢?她不可以早早地缝好吗?

(生一时间似乎都被问住了)

生:我想,可能是母亲要做其他活,平时也很忙,因此只能在孟郊临行前缝。

师:恐怕没有事情会比为即将出远门的孩子缝补衣服更要紧吧!

生:可能母亲年纪大了,直到孟郊明天要出门了,她才想起来缝衣服。

师:儿子是母亲的心头肉,大家觉得这样可能吗?

生:不太可能。

生:我觉得可能是这样的,衣服如果早缝好,或许放在那里会弄脏……

师:既然早缝好,也可以早早装进柜子或箱子里呀,不就不会脏了吗?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母亲,你会不会早早准备好所有应该准备好的东西啊?

生:肯定会的!

师:那么好,大家想,孟郊的母亲知道孟郊过几天就要远行,有没有可能早在好几天前就把衣服给缝补好了呢?

生:完全有可能。

师:或许,母亲早就把衣服缝补好了,可孟郊明天真的要远行了,作为母亲,她可能还会干什么?

生:可能会再好好查看查看,再补上几针,让针线更紧密些。

生:可能会在某些地方再加上几针,让衣服更加结实,更不容易断线。

师:是啊,本来衣服的针脚就已很密很结实了,母亲可能还会再检查,再补针,让衣服绝对——

生:保证质量!

(全班大笑)

师:保证质量,也可以这么说。Y老师在这里告诉大家,其实,“临行密密缝”不仅仅是为了使衣服结实,更是古代吴越民间的一种风俗。当时,人们要远行时,他们的母亲或妻子都要密密地缝衣服。“缝”与“逢”同音,即希望能早日相逢,主要目的是图个吉利。来,让我们再读这两句诗。

生:(齐读)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教学评析】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朴素的行为(密密缝)及深藏的牵挂(迟迟归)的背后,不正是母亲对子女那一份割舍不断的“儿行千里母担忧”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确实是最伟大的!

因此,教师在处理这两句诗时,重点考虑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思维的触角探入文本内部,而执教者则仅仅作为一个引路者而已。首先,圈出“密密”及“迟迟”两词,让学生将目光聚焦到核心之处,教师虽然没有问什么,但学生自然而然地有话想说。之后,问学生母亲可能边缝边在想什么,可能会对孟郊说些什么,目的在于延展、发散诗歌的意象,让学生的感悟更加丰满。接下来,教师反其道而行之,问学生“母亲为什么会在孟郊临行前才‘密密缝’呢?她不可以早早地缝好吗”。学生最终明白,看似“临行”前才“密密缝”,其实这更显示母爱的深沉与博大。最后,教师告知学生“临行密密缝”其实是“古代吴越民间的一种风俗”,因为“缝”与“逢”同音,故而以此托意寄情。这样一来,既让学生了解了古代的民风民俗,同时又避免了对学生研习活动造成不必要的干扰与阻挡,实现了古诗教学成效的“最大化”。

古诗大多“言约而意丰”,看似寥寥数句,实则每句都蕴藏内涵。事实上,古人撰写诗文时极为重视“炼句”之功。在古诗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注重“炼句”,唯此方能让课堂直抵“诗和远方”!

猜你喜欢

密密缝游子吟孟郊
游子吟
游子吟
游子吟
孟郊的“得意”与“失意”
点评《叫我怎么不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