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时代审视与实践策略
2018-01-26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院闫志军朱如楠王大江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院 闫志军 朱如楠 王大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样,教育的主要矛盾也在发生变化,表现为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对优质教育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具体到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就表现为教育教学水平较低、育人质量不高、学生素质较差,等等。
在当代教育改革中,个性化学习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并被多项教育改革借鉴与吸收。个性化学习可以简述为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方式,它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可以以自己的需求有选择性地学习相关知识、方式、进度、时间和地点等等。因此,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进入教学领域,中职学生需要扩展自学的时间和空间,扩大自学的活动范围,提高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个性化学习的新时代价值
个性化学习主张个体根据自身的个体基础和条件,从自身需求出发,自主地选择适合的学习资源和方式开展学习,它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促进教育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
个性化学习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条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发展终身教育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创建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教育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其实质是构建一个“以学习求发展的社会”。在学习型社会中,学习成为每个人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方式,人们通过学习就能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新的问题。个性化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学习意识,增强学习主动性,保持学习的动机,提升学习的能力,最终引导学习者学会学习,养成学习习惯,并一直持续下去。因此,当社会成员都能自由、自觉、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就不仅仅是个体的行为,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和发展取向。
个性化学习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责任和目的,教育公平既体现在国家的相关教育政策和制度上,也体现在个体所接受的教育状况上——“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最公平的教育”。因此,公平的教育指向的不是抽象的学生全体,而是具象的每一个人,是鲜活的学生个体,公平的尺度以是否能够满足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需要为标准。个性化学习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化需求为基本原则,最大限度保证学习权益得到实现。
个性化学习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主要方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新时代以人为本发展观的直接体现,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应该继续坚持把受教育者的需要作为根本动力,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的,更好地满足各方面的合理诉求,持续推动人健康、和谐、自由地发展。全面发展的内涵包括身心的完整发展、各种基本素质的协调发展、基本能力的多方面发展和富有个性的自由发展等四个层面,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的素质个性化发展的过程,全面发展实质上就是个性发展。因此,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依靠外部力量实现的,而是源于个体自身各方面潜能的不断开发和主体意识的逐步提高,个性化学习是其中的主要方式。个性化学习可以最大程度开发学生潜在能力,致力于学生知识、体能、审美以及情感意志等全方面提升。
当前中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现实困境
目前,许多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啃教材,被动应付教师的教学,而不会在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以外主动追求知识、培养能力,这种情况令人担忧。
学习动机不足。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活动开展的内在原因,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与效果等都有直接影响。由于中职学生心智尚不成熟,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致使其学习动机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中职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主要表现为学习缺乏进取心,主体意识较弱,可持续性较差。在日常学习中,几乎没有学生会在课前预习即将讲授的课程,即使教师有相关要求也很少有学生能够做到;课堂上多数学生难以做到持续集中注意力听讲,遑论积极思考或回答课堂提问了;对于课后及时巩固或复习,能够做到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
学习计划缺失。在多数中职学生看来,学习计划是一种没有实际意义或作用的“形式”,根本没有所宣称的那么重要。相关调查发现,上学期间绝大多数的中职学生都没有制订学习计划的习惯,即使部分学生在学校或家长的要求下有过类似尝试,也都是敷衍应付了事。没有学习计划,就很难了解自己的知识背景和基础、所面临的学习内容和任务、要达到的目标或标准、可利用的条件和方法、可支配的时间和资源等要素,学习过程就成了被动跟着老师走或者盲目跟着感觉走。
学习内容趋同。多样化、可选择的学习内容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必要条件和基本特征,中职学生既要学习依照教育教学目标统一设置的课程,还应根据自身学习需求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然而,在可以便捷获取大量信息的网络时代,中职学生的学习内容却呈现出严重的趋同现象。其中原因,一是由于受师资、课程和教学资源所限,作为教育主导者的校方能够提供的学习内容也受到制约;二是由于多数学生的自主性欠缺,独立学习能力较差,所学内容往往过度依赖老师安排,很少能够根据自身情况主动选择;三是由于学生缺少批判意识和能力,对于所接触的学习内容几乎毫不怀疑地全部接受,对于教师的课堂讲授很少产生质疑。高度趋同的学习内容导致学习活动出现同质化倾向,学生的个性特征也就逐渐消失了。
学习方法低效。学习方法好坏与否没有统一标准,学习者通常因个性特征、生长环境、教育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所采用的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从中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了解很少,更不清楚哪些方法适合自己,如何正确和有效地运用;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教材内容的讲解,较少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即使对于不同学科或不同课程的学习内容,学生也主要是机械重复。
中职学生个性化学习问题探因
中职学生的学习难以实现个性化,导致该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学生自身之外,还涉及教师和学校等因素。
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较弱。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个性化学习应该由学生自己主动提出并自主开展,进而逐渐培养并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但在多数中职学生看来,这些都只能是美好的理想,现实中学习什么、怎么学习都是学校或教师安排好的,学生不可能或没有必要参与这个决策过程,只需按照老师的指令来做即可。即使偶尔有个别学生对此提出异议,也难以得到其他学生的认可,或被校方所忽视。长此以往,学习过程中教师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学生在“按部就班”中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养成了“被”要求学习的惰性,更没有了按自己个性发展需要进行学习的意识。
教师对个性化学习认识存在偏差。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部分教师对个性化学习的认识还不是很到位,甚至常常把个性化学习与传统学习完全对立起来。有些教师对个性化学习一味采取排斥的态度,认为个性化学习的培养费事费时又费力,在短期内难以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种认知导致他们不愿在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另外,有些教师对个性化学习的理解过于简单化,认为个性化学习就是教师完全放手,学生完全“自作主张”,传统学习方式完全抛弃,一切都由学生自己决定。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是很有必要的,但由于中职学生来生理和心理机能并没有完全成熟,学习活动完全自由是不合适的,在个性化学习的形成过程中,教师的合理指导还是不可缺位的。
学校的保障措施不到位。个性化学习与传统学习相比对学习环境和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而中职学校各方面保障措施不力,是导致学生个性化学习难以实现的另一重要原因。中职学校定位于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除了少数毕业生通过升学继续接受教育外,多数毕业生要直接步入社会,因此在有限的三年学习期间,让学生掌握一门技术以便顺利就业是学校考虑的首要问题,至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培养及其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意义并未真正给予应有的重视,相关措施明显力度不够,无法起到保障作用。比如中职学校缺少发展学生多样化兴趣的学习活动,还没有开设选修课程的明确要求,适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个性发展的评价制度和方式非常有限。同时,原有一些已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个性化的制度,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秩序,束缚着学生的个性发展。
引导中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实践策略
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育者既要从根本上转变对个性化学习的认识,更要在实践层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真正实现。
强化中职教育的人本性,深化理解个性化学习内涵。要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首先应基于“人本”思想转变学生观,正确理解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形态历经“政治化教育”“经济化教育”到现在的“人本化教育”,“育人为本”已成为指导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理念。中职学生虽然接受的是职业教育,但其仍处于发展之中,具有未完成性,中职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培养过程不可因“就业导向”或“岗位要求”而忽视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而应彰显其“育人”的本质属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
作为一种人本化的教育理念,个性化学习旨在转变传统学习单一、机械的学习状态,主张学习方式多样化,认为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自身价值和作用,同时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运用条件,不同的学习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学习情境。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理解环境和赋予信息以特殊意义方面的积极作用,每个人的学习活动都应体现自身特点和需求,判断的标准取决于对学生个体的适合度。因此,提倡个性化学习,并不是要改变老方式推出新方式,或是以一种方式替代另一种方式,而是要更新人们对“学习”的认识,提升学习活动中的自我认知,强化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培养基于个体特征的学习意识,最终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提供充足资源和先进技术支持,广泛拓展个性化学习途径。在当前网络时代和信息化社会,学生的学习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或课堂之中,借助互联网、移动通信终端先进技术以及各类在线学习平台,获取更多学习资源,是新时期个性化学习养成和实现的基础与前提。有学者预言,在进入教育领域的“大数据”时代后,未来教育的方向是整合构建一体化的个性化学习系统。这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发生的所有改革与变化,其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增强学习的灵活性和便捷性;改善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学生个体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以最为适合的方式获取对自身个性发展最为有益的学习内容。因此,中职学校首先应提供各种设施设备,保证必要的硬件基础;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开发丰富的学习资源;另外还要提供完善的技术服务,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提升教育教学改革科学性,持续完善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制度环境。科学、稳定的制度保驾护航,是个性化学习才的有力保障。首先,在相关改革决策中应突显学生的主体性。中职学校的改革通常都是自上而下由行政力量推动的,学生几乎没有发声的机会,而个性化学习的提出,就是希望教育者关注从学生的视角提出的发展诉求,改变教育改革中学生被全权代理的现状,进而形成合理的改革主体结构和关系。其次,改革内容应着眼于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最为重要的就是课程与教学两大部分,在课程改革中,应尝试实行选修课制度,优化课程结构,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提供多种学习课程,增强课程的选择性;在教学改革中,应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实施教学“实践化”制度,教学场地以实践场所为主,教学内容在实践中呈现,教学过程在实践中推进。第三,改革评价应立足于学生个性发展成效。中职教育改革的评价如果仅仅以“就业率”来衡量,就失去了“教育”的要义。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目的论,首先强调的就是“谋个性之发展”,体现了职业教育在促进人健康发展方面的价值所在。个性化学习与此理念一脉相承,改革成效不应以“一份职业”作为标准,而应看其是否为学生自由、和谐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是否为学生个性张扬创设了充分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