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校长,多写一点儿又何妨
2018-01-26玉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第一小学张利军
■ 玉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第一小学 张利军
现在有许多校长把精力几乎全部放在具体工作上,事无巨细,总是务求亲身参与。这种工作作风固然可贵,却忽视了校长自我成长,没有给自己留出读书与写作等学习提高的时间。校长写作,既包括总结一些读书心得和思想感悟,又包括书写工作日志与见闻。至于写作的重要性与好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写能促读。当上校长这几年,每每抽出时间来书写工作日志或思想感受,经常能够感觉读书不够或读书不到,于是就需要翻开书本来寻找一些理论作为支撑,寻找一些事例作为补充。后来我写作上瘾,需要查找的内容自然多起来,便索性拿起书本来读,变“被动”为“主动”。久而久之,我对读书养成了习惯,眼界也渐渐开阔起来,又感觉从书中借鉴了不少东西,令学校管理工作大大受益。比如有一段时间,我写作一篇有关校园文化成长的文章,期间查阅资料,通过读书知道“校园文化”的外延很丰富,既包括校园以内,又可以延伸到校园以外,包括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与态度,以及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对家风的传承,这些都可以列为“校园文化”致力打造的内容。这也打开了我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和从事其它方面管理工作的思路。
写能促思。每当夜深人静,我正襟危坐在书桌前将白天的工作一一梳理,并用笔详细记录下来的时候,总会发现十有八九要比白天时想到的多,要比白天时想到的详细。此处仅举一例。有一次,我一边写作一边回忆白天向全体教师征询《学校评优评先工作实施条例(草稿)》的意见时,当读到“凡是在任班主任,一律予以优先考虑”这句话时,见有些非班主任教师微微皱起了眉头。想到这个细节,我不由得驻笔沉思,忽然觉得这条意见确有偏颇之处,因为在非班主任教师中有许多教师已经当过班主任,有的甚至已经连任十几年,目前只是刚刚从班主任岗位上退下来。另有一群年轻教师,虽然连续几年申请担任班主任,但是苦于名额有限,所以一直也没有心愿得偿。在经过如此深入而充分思考后,在第二天的全体教师会议上,我认真恳谈了自己的意见,并建议将此意见从《条例》中彻底删除。此意见得到了全体教师的一致通过。会后,有教师激动地握住我的双手说,校长,你真细心,到底还是考虑了我们的感受,将“意见”修改过来了……听着教师颂扬我的话,心里不由激动地说,这一切都得益于自己养成了写作的习惯,写能促思。这样的“思”多了,随着时间的积累,必能让人的思考愈发深刻,让人的思想愈发深邃。
写能促做。通过写作,能让校长把事情思考得更加全面,也思考得更加深入,更加透彻,这自然有利于把事情做好。即使当时做不好,略有瑕疵,只要在以后的写作环节思考出来,再亡羊补牢,也为时未晚,及时将留下的遗憾消除。前面举过的事例,不管是打造校园文化可以延伸到社会与家庭,还是通过写作,将评优评先条例中存在的“不公平”自己思考出来,都很好地反映出“写能促做”,最后将事情做得很好,很圆满。其实这里还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例子。有一次,我用笔对学校发展愿景做详细规划,一边思考一边记录。又是一个“忽然”,我想到可以邀请社会力量来办学,只要开放办学,不但能为学校发展平添力量,而且能开阔办学思路,使学校办学更加科学,也更加民主。
既然校长写作能促进读书、思考与实践,从而使工作做起来更轻便,也更圆满,我们就应该积极养成写作的习惯,切不可认为这是多此一举。特别是一些感觉领导与管理工作不顺心的校长,认为工作处处掣肘,甚至萌生退却之心,更不如早日抽出时间来,积极投入写作与读书,并鼓励自己曰:做校长,多写一点儿又何妨?如此一路坚持走来,终有一天会感觉“柳暗花明又一村”,或曰“功到自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