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信任: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的发展

2018-01-26梁曼茹

山西青年 2018年11期
关键词:转型期社会转型人际

梁曼茹

(南京理工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4)

一、研究概述

本文的选题来自于笔者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个人感受,建立专业关系被公认是社会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其中,社工和案主之间信任的建立又是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的必要前提,那么,案主为什么会信任社工?是因为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信任还是对社工个人能力素质的信任?推而广之,社会中信任的类型是怎么样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信任的类型和形式产生了怎样的改变,有什么样的发展?

二、文献综述

根据邹娟(2010)、杜月秀(2013)等学者对于“信任”的研究结果,本文采用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的划分方法,前者指对于社会成员的信任,包括有血缘的人和陌生人,后者指对于社会制度的信任,包括社会道德、政府条例、法律规范等。

杨柳(1995)提出所谓“人际信任”是指人与人之间、各社会集团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相信而敢于托付,并通过行动体现出来的具有确定性的意识活动。在此意义上来剖析当今时代人际信任的现状,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王露璐(2013)提出人际信任是信任中最基本的类型,表明对某种人际关系具有的信心程度。自20世纪以来,国内外关于中国社会人际信任问题的研究并不鲜见。近年来,王绍光、郑也夫、彭泗清、杨宜音、王飞雪等国内学者的研究则更多倾向于认为,中国社会的人际信任有其本土特征,显现出一种多元性,需要注意在中国社会的变迁特别是转型中把握中国社会人际信任及其变化。

三、人际信任的发展及其趋势

(一)社会转型打破传统社会稳定的人际信任

由于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家”的界限并不是严格而分明的,“血亲”与“非血亲”、“自家人”与“外人”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明确界限,只要在某一范围内达成了一定的心理认同或者利益认同,信任便可以自由得建立起来。这样的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社会对于血缘、血亲信任的偏好,极大地扩大的现代人的信任选择和信任范围,也改变了人际信任的模式。现代社会是追求效率和公平并强调竞争的社会,将效率和公平作为考核和权衡的天平,所以信任可以在更客观的角度来被选择性给予,这也是对于个人能力以及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社会转型促进了个人对于血缘信任的需求

每个有生活经验的个人都知道并不是所有他人都是可以信任的,也并不是在所以时间、空间都是可信任的。杨中芳(1999)社会越是多元化,就越复杂,人员流动也越大。在现代社会,虽然人际信任的种类和范围增加了,但是血缘信任的重要性却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增加。这样的信任偏好可以说是对于传统社会信任习惯的一种继承,也可以认为是由于新社会时代下的竞争风险所倒逼出的一种信任选择。

四、制度信任的发展

(一)社会转型增强了制度信任的重要地位

目前的中国社会,假冒伪劣泛滥、贪污腐败盛行、食品安全问题、道德沦丧事件层出不穷,我国的制度信任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单纯依靠人际信任来维系社会的安定有序显然显得力不从心,此时,建立一个稳定、统一、可靠的制度信任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入人心,借助法律法规、政策条例等强制性手段维持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商业运行各个领域的和谐互信已然成为国家治国理政的主要焦点,从此层面来看,制度信任是社会转型期建立社会信任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在人际信任难以有效维系的当今社会显得格外突出。

(二)社会转型给制度信任的完善带来挑战

我国现在面临着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公众对制度的信任不仅仅是建立在制度基础上的信任,更是对制定、执行和监管制度的政府部门、非政府机构以及公共管理组织的信任。因此,所谓制度信任是基于能对公众的社会行为产生约束作用的社会习俗和道德规范上的制度信任,换言之即是公众对于社会各项制度其价值理念的认同、执行情况的认可以及其规范行使的期待,如此一来,制度信任建设本身的重任就被明显分担到以国家政府为代表的权力机关,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公民的知识文化水平、道德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

五、综述转型期中国信任的发展

综上,笔者认为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既需要稳定的人际信任,也需要可靠的制度信任的社会。发展制度信任并不意味着完全取代人际信任,二者不是只取其一的关系,而应该是合理规划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的运作区域,前者可以存在于私人生活空间,后者应该充分体现在公共生活领域,从而促进社会信任更加全面的建立,更好地服务和体现在转型期社会的各个层面。

[1]邹娟.浅谈人际信任研究综述[J].知识经济,2010(14):177-178.

[2]杜月秀.人际信任研究综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刊),2013(06):169-170.

[3]杨柳.社会转型期人际信任的思考[J].湖州师专学报,1995(02):23-28.

[4]王露璐.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的人际信任——基于三省四村庄的实证研究[J].道德与文明,2013(04):130-135.

[5]杨中芳,彭泗清.中国人人际信任的概念化:一个人际关系的观点[J].社会学研究,1999(02):3-23.

猜你喜欢

转型期社会转型人际
微信聊天自我表扬的人际和谐管理研究
小升初转型期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人际自立特质、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关系研究
搞好人际『弱』关系
企业党委在转型期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调研与启示
基于煤炭转型期生产矿井成本控制问题的探讨
社会转型时期破解党面临的“四大危险”的路径研究
《双城记》
商业健康险已到转型期
战后台湾如何从农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