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丽江程海:边屯文化的遗珠

2018-01-26王人天

壹读 2018年2期
关键词:永胜云南文化

王人天

云南是个多民族的边疆地区,在古代的时候,由于远离中央,常年战事不断,或是被外族入侵,或是发生地方武装叛乱,朝廷派军征讨总不能绝患,为了有效地巩固边防,自宋元之后,朝廷就实行充军和派军边屯,特别是到了明朝,边屯军民之众更是前所未有,从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边屯文化。

丽江地处云南西北部,南接大理,北连迪庆,西邻怒江,东与四川凉山、攀枝花接壤,土地肥沃,盆地宽广,自然便成了军屯的重要之地。据《大理古侠书钞》记载:洪武十五年,云南初定,云南土著居民,多为土著三十八部民裔,汉人多是元时迁入,多为商贾,来自于川、陕、湖、广,回回、蒙古人皆是忽必烈的入滇随军之后代子孙,洪武知滇人性野,非强制不可,诏户部取苏、浙上户四万五千家以不恭罪,军办八万余迁云南。于十七年,分批入滇与屯户拨地为屯民,按屯分配办籍,隶属千户长和百户长,男子逢卯操练,遇事操戈,分以田地,自营家室。从那以后,丽江程海就成了边屯军民的乐土,边屯文化一直在这里发展、延伸,影响着万世子孙,程海也就成了边屯文化的一颗遗珠。

边屯曾经守候的程海湖

接到边屯文化研究院的通知,我作为其研究员的身份前往参加边屯文化理论培训班学习,于是就来到了丽江程海。

车越过金沙江,穿过三川盆地,将近中午的时候抵达一个小镇,经胡继惠教授介绍,我才知道已经进入程海地界,此处便是程海镇。小镇上早市人群密集,卖鱼卖甘蔗的人很多,分排两旁。是呀,靠着大湖,怎能没有卖鱼的呢?我从车窗中望出去,鱼市排成长排,大盆中的鱼游得正欢,偶尔有人伸手进盆捞鱼,盆中的鱼就活蹦乱跳起来,溅了捞鱼人一脸的水。看到此情此景,我止不住笑了起来。他们说这里的鱼是湖中的淡水鱼,全是野生的,味道鲜美得很。听如此说,心里就有几分羡慕。正说着,车在前方停了下来。我们下车,只见许多村民在屋檐下将甘蔗铺在门板上出售。这些甘蔗顶着新鲜的嫩叶,根脚尚带着新鲜的泥土,像是刚从地里砍来的,新鲜极了。我抬头看了看卖蔗人,发现女人都喜欢顶着头巾加戴帽子,不像我们地方的人,顶了头巾就不戴帽,戴帽就不顶头巾,何况近些年顶头巾的已极为少见,戴布帽的也少了,大多戴凉帽,在这里突然见到顶头巾戴帽子,居然有种久违的乡村熟悉感袭来,让我回想起儿童时代的乡村。

我以为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地,谁知洪金兄说:“还早呢。现在到的是程海的北面,开会的地方在程海的南面,尚有二十多公里。”于是在小镇上用餐,稍事休息。但是,此时我还看不到程海湖。吃了饭后,上车,继续前进,车转了好几个弯,行了些路程,我方见到蓝色宽广的程海湖。湖水清澈,但是深蓝色远远出乎我的预料。说起湖,我也见过好多个,然水这么蓝的确是未曾见。后来我才知道,程海湖的蓝色是因为盛产螺旋藻(也叫蓝藻)的缘故。在世界上,天然生长螺旋藻的湖有三大湖泊,一个是墨西哥的坦克斯可可湖,一个是非洲的乍得湖,再一个就是云南永胜的程海湖了。程海湖是滇西的第二大淡水湖。湖中由于天然生长螺旋藻,而使水由清澈变成深蓝,并散发出特殊香味,当地人叫“香水面”,学术名叫“水华”,螺旋藻的蛋白质含量达50%以上,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维生素B12和胡萝卜素等,于是,程海湖赢得了“蓝色聚宝盆”的称号。

据边屯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李世明先生介绍,该湖南北长24.98千米,东西宽5.205千米,湖泊面积为77.2平方公里。

我们顺着湖的西岸山脚公路前进。虽是冬天,然在这里却能见到许多鲜花,宛如春天,譬如火焰木和五色梅等,火焰木树形高大,顶端开着如火如荼大而红艳艳的花朵,五色梅则一株上开出无数种不同颜色的花。另外,在公路旁,我还发现这里的仙人掌特高,像灌木一样长到两人多高,直立成丛。这些不能不令我想到古代在这里屯垦的军人。据李世明先生和胡继惠教授介绍,边屯军民初来时环湖居住,屯垦劳作,我想那些花卉的引进一定和他们有关,譬如五色梅就原产于南美巴西等地,后来引进栽培逐渐成为野生花卉。

到达南岸程海程龙商务酒店时已是下午,报到后,他们有的去午睡,有的四处闲走,我就拎着相机下到湖边去拍风景。

湖边长着一些桉树和蓖麻树。我沿着小路围湖寻找视角,在这里感受蓝色海域的特有魅力。“银海含山色,渔舟傍石峨;晚来最高处,相对发狂歌”,只见蓝色水面波光潋滟,远处烟波浩渺,渔船点点,村舍若明若暗隐显湖两侧,真是一幅美好画图。再近些,可以看到许多野鸭成群结队浮游于湖面,稍时,偶有一只或两只展翅拍打或沿湖面迅疾掠过,成为湖之弦上波音,当然若是受到惊扰,那群野鸭就会成群飞起,然后又落到远处。

对于南方来说,往往都把湖叫成海,甚至于较大的坝子也叫成海子,为什么这么叫?我想是有历史原因的,或许多民族与边屯是其重要的原因。

就在这时,我发现一头水牛正在湖岸安静地吃着水草,我不想惊动它,悄悄地转到上边离它稍近的树丛旁拍照。我想,一头水牛高大地立在湖岸,后面深蓝波光潋滟而又烟波浩渺的水面作为背景,特别这里曾是边屯的重要之地,那一定是一个很好的画面。我寻找着视角,没曾想那头牛发现了我,它抬起头来,不惊慌,不逃避,而是很配合地紧盯着我,仿佛一个高大的男人站在那里配合我照相。瞬时,我惊呆了。稍顿,我赶忙拿起相机,一连拍了数张,作为农耕余韵保存,因为现在用牛耕地已在逐渐减少,大多用了机械化,而牛成了餐馆的肉食,此头牛似有一种无语之言。

再往前行,湖的南岸有沙滩、沼泽和草地,丰盛的水草长满沼泽和荒野,有一些白鹅在水旁的草地上觅食,远远看去,成一长排型,由于白色的羽毛和曲颈高昂的头颅,倒有些白天鹅的味道,富有诗味。另外也有山羊和黄牛,让我想不到的是那些放养的黄牛居然很多,就像畜牧场放养的一般,百数头散落在白云蓝天下的草地上,牛在蓝天和蓝色的湖水背景前毛越发显得红了。自是云南的第二大淡水湖,当然就少不了出产鱼虾,许多打渔的船就停在湖岸,我走近去看,渔网一捆一捆地躺在船中,船身则漆成红色。所有的这一切都与古代的边屯有关,因为屯垦才使边屯文化传流下来,先进与文明及其吃苦耐劳的思想等一直守候着这个蓝色的程海,并发扬光大。

边屯文化博物馆

培训班将近结束,最后一天是采风。

我们来到程海镇凤羽村委会毛家湾北湾村,因为2011年才建立的边屯文化博物馆就坐落在这里。抬头,“云南永胜·边屯文化博物馆”几个大字行草字体,赫然印在房子二楼正中,楼前墙体上挂着几块牌子,“云南永胜·边屯文化博物馆”字样的牌子挂在右边,左边则是“丽江边屯文化研究会”和“永胜边屯文化研究会”两块竖匾。

踏上台阶,我们首先见到正面的墙上有边屯文化浮雕,浮雕刻画了边屯军人征战与垦荒的场景,举锄奋力挖地和挑粮互市栩栩如生,一个很大的板斗模样浮雕正置雕塑中央,内盛五谷形象,从内涵上诠释着边屯文化。另外左面墙上是原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写的前言,从整体上归纳介绍云南边屯文化;右边墙上则是军屯和商屯的浮雕,刻画准确而形象,艺术造诣很高。据秦正业馆长介绍,边屯文化博物馆共分七个展厅,分别是序厅、边屯云南、云南明清历史文化名人、永胜非遗记忆、翰墨丹青话边屯、北胜洲与澜沧卫、沧阳春秋等,每个展厅以一个主题为主导对边屯文化进行展示,让人们从总体和深度上有个大致的了解。

首先我们进入序厅,看到前言、屯田碑以及浮雕、图片资料等,在这里,我们大体了解了边屯的含义。边屯就是实边屯垦和戍边屯垦,是历代中央或地方为开发边疆、确保边疆稳定安宁而采取的移民屯垦或驻兵戍守屯垦的行动,由此影响而带动民间自发性移民屯垦。云南边屯发萌先秦、行于汉晋,续唐宋,深入在元朝,兴盛顶峰是明清时期。就在这时,我看到一个大型根雕竖在墙边,乃是三国名将关羽竖刀站立姿势,威武雄壮,气势非凡,韵味无穷。据秦馆长介绍:此根雕乃是一个艺术家在建馆之时赠送的。艺术家何名?现在我记不得了。因我也喜欢根雕,曾经亲自制作过,止不住就细细打量《关羽根雕》,发现艺术品味极高,造诣深厚,确是一件非常难得的珍品。另外,在这里还有一样非常让我难以忘怀的就是屯田碑。屯田碑上记述着“屯田碑记”四个大字和一些屯垦内容,极其罕见,该碑于二零一四年四月二十一日在永胜县三川镇翠湖龙潭村发现,并于当日收藏进边屯文化博物馆,但原基座已失,现基座是后来补制的,此碑有着重大的文物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云南边屯使大量内地人口进入云南、定居云南,使内地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工艺)、思想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传入云南,形成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杂居融合,内地文化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交融发展的局面,从而推动云南经济社会的进步。我们在云南边屯展厅中看到勐遮甸军民官印和历史上内地进入云南的道路路线图,从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清溪道、石门道、博南道、安南道、邕州道等是进入云南的主要道路,历史上曾经是内地人口迁徙或充军进入云南的必经之路,另外也看到许多钺、釜、锄等之类的青铜之物。接下来,进入云南明清历史文化名人展厅,看到兰茂、杨黼、孙冉翁等一批云南文化名人的介绍。第三四展厅,也就是永胜非遗记忆和翰墨丹青话边屯,在这里有他留人烤火场景模拟、三川火腿、他留人服饰、刀杆节用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王铮、何绍基等一些名人书画作品。第五六展厅即北胜洲与澜沧卫和沧阳春秋,在这里展示着在该地出土的各种文物及一些汉族文化的传承等,有各个时期的火葬罐、青铜器、铜器、瓷器、陶器和供桌等,这些都反映着一个地方的文化传承,换句话说也就是反映着内地文化对边疆民族文化的影响和传承,推动着该地区的社会文化发展前进。

边屯追忆:毛泽东祖先纪念园

从边屯文化博物馆出来,向右转,行走二三十米,就来到“光明广场”。广场中央矗立一座与伟人毛泽东同等身高的站立铜像,据介绍这座铜像是由湖南湘潭市委政府在2011年12月26日边屯文化博物馆建成开馆时赠送的。该铜像背向凤凰山,面朝东方,基座上刻有“光明在前”四个大字。铜像后面的墙上则用大理石镌刻着毛泽东主席一九四九年在天安门城楼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以及他的诗词。我放眼看去,主席手握书卷,昂首挺胸站立,气宇轩昂,目视东方,伟人风采在绿树白云的衬托下熠熠生辉,他坚定的目光告诉后人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民族。

广场的南面是一楼一底的庭院,正中两根方柱之间一道大门,大门上方书写着赵浩如题写的“毛泽东祖先纪念园”几个行书大字,进去就是毛太华展馆。我们从大门进去,首先看到的是迎面一块巨大的“永胜毛氏与韶山毛氏的同一始祖毛太华”的介绍展板,展板上说六百多年前,明朝在云南实行“寓兵于农,屯民实边”政策,在北胜(今永胜)设立澜沧卫,出生于江西吉州龙城的毛太华在元末明初时外出避乱辗转来到永胜,就地应招从军,屯戍凤羽村,官至百户长,娶当地少数民族女子王氏为妻,生了四个儿子,后因军工内调,带着长子清一、四子清四到了湘乡,留下二子清二、三子清三继承军户,《韶山毛氏族谱》记载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凤羽村毛家湾发现的毛清二(毛用)碑文相互印证,确定了毛太华为两地毛氏同祖。据介绍说原来本不知道毛家湾是毛泽东祖先军屯地,还是他的女儿李讷、王景清夫妇来云南寻根才知道,那是一九九七年四月十八日的事情。展馆内还悬挂着中国毛氏世系图多块以及历代毛氏名人,譬如毛宝、毛遂等,我们大家都知道“毛遂自荐”的成语,这个毛遂就是那个毛遂了,乃是毛氏第二十二代祖先,战国时人。另外还有一张“毛泽东世家迁徙路线图”,从这张图上,我们一目了然毛泽东的祖先是如何迁徙的。

我们从毛太华馆后门出去,是一个四合院的形式,左边是永胜毛氏源流馆,对面是韶山毛氏源流馆,右面则是毛泽东个人故事馆。

永胜毛氏源流馆内陈设着毛用(字清二)的碑和毛太华画像、《永胜毛氏族谱》等。韶山毛氏源流馆内则陈设着序言、毛太华西迁与入湘路线图、《韶山毛氏族谱》、韶山毛氏宗祠照片、韶山毛氏宗祠内的“聪听彝训”匾以及毛泽东爷爷毛翼臣的碑文图片等。我从韶山毛氏源流馆内出来,又去参观毛泽东个人故事馆。进门迎面是巨幅毛泽东浮雕像,身穿大衣,头戴帽子,双手后背,体现着一代伟人的雄姿英伟。里面陈列着毛泽东从幼年至去世前(包括他和亲人、看望乡亲)的各种照片,另外还有他的著作、像章之类以及主席深夜尚在窗内点着马灯工作的雕塑。整个馆内容丰富多彩,史料详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毛氏族裔、著名云南警察作家、诗人、《云南警察文学》原主编毛诗奇先生和我们一起合影留念,之后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毛泽东祖先纪念园。从此,毛泽东祖先在云南的概念深深地烙进了我的脑中,也许将来会促使我去研究这段军屯历史文化来丰富云贵高原的多姿多彩,也使我们在那种精神的激励下体会现代社会的优越和实现人生价值而创造。

边屯古建筑:东岳庙与瑞光寺

出了毛家湾后,我们就直接前往程海湖南岸的清水古镇。

清水古镇又名清邑、清水驿、清邑街,现属期纳镇清水村委会,全村有1126户4390余人,且大部分为汉族。

我们到达清水古镇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将近四点了,西斜的阳光照射着村庄,显得和谐安详。我们看到这里大部分的房子都显得古旧,而且气派,具有着鲜明的中原文化特征,保存完好,难怪这里曾一村出了四进士,分别是刘慥、黄恩锡、杨嵘、黄耀枢,他们都是文进士,可见文化之发达,是边屯文化具有着代表性的地方,可以说清水古镇就是边屯文化的一个缩影。现在那些四角天井很明显地体现着汉文化在边疆的发展和传承。再说这里之所以叫清水驿,就是因为明永乐二年(1404年)云南布政使司在澜沧卫设驿站时在此设立清水驿,派中原南下的大军屯兵于农守疆拓土,明天启《滇志》载:“澜沧卫驿站马七匹,系高土官目把应当,本州给马料十四石、禀粮二十石、禀米小菜共银十二两二钱二分。清水驿站马七匹,系永宁、北胜、蒗蕖、阿高三土官目把应当,本州给马料十四石、禀粮麦十石、禀米小菜共银九两一钱一分。”明朝顾炎武《肇域志·云南志》、陈文《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和周季风《云南志》等史书都有对清水驿的记载并专作解释。边屯文化的发展促成了这里的昌盛,也形成了今天的重点文物保护展览馆。

我们从村间公路向左转,进入一块平整的水泥场子中,展眼一看,一座巍峨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的牌坊式房子立于眼前,这就是著名的东岳庙了,牌坊古旧,“高瞻泰岳”四个大字镶嵌在正中。东岳庙首建于泰山,乃是为封禅而产生的,供奉东岳大帝,后来才在全国各地有所传承和兴建,之所以出现在云南丽江,其实是边屯文化在云南的影响而产生的,该建筑群落(东岳庙)已于2003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说到这里,我得说说清水古镇所得荣誉:继清水古镇建筑群(东岳庙)之后,2010年以袁家宗祠、阮家宗祠为主的5座明代建筑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2月,清水村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评为全国首批646个中国传统村落之一;2014年2月,清水村被国家住建部、国家文物局评选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我看了看墙上的文物保护牌和古建筑群简介,才知这个建筑群修建于明清时期,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包括东岳庙、关帝庙、瑞光寺、牌坊、藏经楼、客厢房等组成。看完这些,我从中间门道进去,里面正在修缮神像,几个工人在忙忙碌碌,我不便打扰,便退了出来。

东岳庙的对面是古戏楼,是供过去庙会演戏的地方,建筑没有牌坊宏伟,仅有飞檐,楼上楼下两层建设,门窗镂花,我进去看了看,并没有太多的东西。

就在这时,有人喊:“走了,去看瑞光寺。”

我们返回村间公路,向南行约50米向左转,便见到了瑞光寺。

瑞光寺的建筑不高,如同过去的粮仓一般,但是突出的是檐口的斗拱雕花精湛,多块木头镶嵌,据说全部使用榫卯穿斗而成。传说斗拱靠西面一组曾在文革时期被当时的领导令一个地方木匠拆卸下来,但小木匠不敢损毁,因为他认为这的确是古人的精妙艺术,就将斗拱收藏起来,待文革过后才重新组装。虽然在拆卸时候,小木匠一一做过记录,但是怎也装不成原样,何况在拆卸时由于榫眼扣得精妙难以拆卸被领导命令锯了一角,致使成为后世永远的遗憾。进入该寺,我们看到整座寺庙均是木架穿斗式结构构成,少有灰尘,据同来的当地领导说,传说瑞光寺地下埋有一颗“避尘珠”,所以一年四季不染尘埃。当然这只是传说,我们并不能相信。我们看到瑞光寺正中靠内的板壁上绘有数张壁画,尚清晰可见,内容为佛道神像,传说为清朝初期所绘,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另外,我们还看到里面的门上贴有一副 “大庆精神启光彩;大寨红花向阳开”的对联,才知道这里曾经被用作村办公场所。

出得门来,留下来的是给我们思考,边屯文化源远流长,值得让我们挖掘和发扬光大,程海和程海湖畔所遗存的这些文化是中原文化在边疆的发展生根,是边屯所遗留下的明珠。

猜你喜欢

永胜云南文化
韩永胜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唱一首祖国的赞歌
一种两级双吸管道输油泵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