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2018-01-26戎晨
戎 晨
(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一、新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中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要求:要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以及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目前已有网民7.72亿,手机网民已经达到了7.53亿,而其中95%以上的大学生已经成为了手机网民,00后的大学生更是手机网民中的主力军。大学生手机网民规模的急速发展,一方面加快了信息的传播有利于学生便捷方便的接收最新的国家核心价值观以及思想意识主流,另一方面也出现了“网络依赖化“以及接收信息多元化、杂乱化问题的出现。大部分学生手机网民在面对海量的传播信息时容易出现难以抉择,思想困惑,行为失范,道德感缺失的问题出现,加大了学校对于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以及价值取向的合理引导以及教育。
二、新时代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抓好第一课堂,寓教于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也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除了课余生活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因此抓好第一课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首先要抓好专业任课老师,专业课老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应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思想政治建设,以自己扎实的学识培养新时代的大学生,用自己的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指导学生,引领学生,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实现全方位育人;最后要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的建设,高校的思想政治课老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培养和组建专业的思想政治教师团队,积极举办思想政治课程的说课比赛等鼓励教师进行思想政治课程的创新和改革,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质量。
(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全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它能够弥补第一课堂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局限性,因此建设好第二课堂,利用好第二课堂对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加强第二课堂的内容的设置,第二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学校应该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出发有针对性的进行第二课堂活动的设置,比如设置就业创业核心能力培训班,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从而加强学生对学校以及党和国家的信任,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再者针对不同学科以及专业的学生举办学科竞赛以及挑战杯等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加强对第二课堂的管理,针对不同的第二课堂活动类型学校应该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进行指导,防止第二课堂活动乱无的的盲目开展,同时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的考核,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以及开展的效果。第三,将第二课堂纳入学生的课程体系中,大力推广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积极做好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设立,坚持以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在引导学生坚持学业为主的同时,针对学习就业创业、创新创造实践、身体心理情感、志愿公益和社会参与等方面,借鉴“第一课堂”的做法,通过参与活动获得积分,并用积分兑换学分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第二课堂中来,全方位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
(三)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多途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如今是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相比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传播途径广,速度快的特点,能够及时有效的将最新的国家核心价值观以及思想意识主流传播给学生,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作为高校应该合理的利用传统媒体比如针对传统节日、重要会议等内容在学生教室、宿舍、食堂等地方进行海报、橱窗等的宣传,营造学校良好的思想文化氛围。其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大力建设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阵地,比如创建大学生思政微信公众号,向学生及时推送国家最新的时事新闻以及重大事件,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公开课,使思想政治课程走进课堂,走进宿舍,走进学生所在的每个角落。同时也可以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在线交流QQ群,微信群,如今大多数的学生在面对网上纷繁多样的信息时容易出现思想困惑,行为失调等一系列原因,建立新媒体在线交流群,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思想观点以及困惑的空间,另一方面老师也能够侧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困惑,通过匿名聊天的方式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总之,在新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高校应当了解时代特色,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牢牢抓住第一课堂这一主线,创新第二课堂的教育形式,合理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建设好独具品牌特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好以马克思主义武装的高校思想政治文化氛围。
[1]杨洪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罗海燕.高等教育阶段第二课堂的定位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13(1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