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庭之训

2018-01-26赵林涛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学诗颜渊敬畏

○赵林涛

《论语·季氏》里记有孔子的弟子陈亢与孔子的儿子孔鲤(伯鱼)的一段对话: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问孔鲤:“你在老师那里得到了什么与众不同的传授吗?”孔鲤说:没有,只是两次经过庭院遇到父亲,被问及是否学了“诗”和“礼”,并被告以“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陈亢问一而得三,既知道了“诗”、“礼”的重要,又领教了圣人的“有教无类”。

关于“诗”的功用,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诗经》自始便不是一部文学意义上的诗歌总集,实则修齐治平大义存焉。

至于“礼”,更是古代维护统治秩序、规范人们言行的价值体系。孔子有感于春秋末期的“礼崩乐坏”,非常推崇并且要拿周礼拯救当时的社会。孔子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是“仁”,而“仁”的客观标准便是“礼”,所谓“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孔子教育子弟,要用“礼”的标准克制欲求、修养身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是孔子对自己儿子的训示,是家训,也以训天下人,“诗礼传家”早已成为古往今来无数家庭普遍的追求。“过庭之训”也已用来指代父亲的教诲。当然,并不止于“诗礼”一途。亿兆黎民,万千家训,内容或各有别,内涵不断衍变,却无不是祖祖辈辈智慧的积淀,无不寄托着美好的愿景。

中国人敬畏祖先,重视传承。一问一训、一“趋”一“对”之间,分明即见世世代代中国人敬畏与传承的写照。有了这世世代代的敬畏与传承,中华民族才得以生生不息,中华文明才如此亘古而长流,历久而弥新。

猜你喜欢

学诗颜渊敬畏
敬畏自然 敬畏设计
一些敬畏
敬畏一粒米
学诗偶感
学诗
敬畏 果决 笃信
文史大家浅谈学诗——《学诗浅说》前言
是谁害了颜渊
是谁害了颜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