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大人一起读”:儿童快乐成长的家庭阅读吧

2018-01-26特级教师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和大人一起读大人儿童

○特级教师 朱 瑛

“和大人一起读”是部编语文教科书一年级《语文园地》中的一个全新栏目,也是新教材中新增的一个栏目。到了二年级就换成了“我爱阅读”,因为在这之前,所有版本的语文教材都没有过,家长没见过,教师没教过,更别说研究了,所以,这个栏目一经面世,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围绕“这个‘大人’指的是谁”?是孩子的老师、父母,还是孩子身边的其他成年人?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读,而非要“和大人一起读”?“和大人一起读”又该如何读?自古以来,教材内容都是教师的任务,现在怎么突然变成家长的任务了?难道家长也要和老师一样,为这个栏目进行备课?如果是,在“和大人一起读”前,大人要做哪些准备?等第,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面对新事物,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反应。我们作为从事语文教学研究与思考的老师,要敏感。我们不能仅仅把它看成是换一套教材,增加一个栏目,而要从编排意图、材料特点及操作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思考,以引导教师、家长、学生,在实施、学习、使用新教材时,获得更大的收益。下面,与大家交流我对“和大人一起读”的认识与思考。

一、“和大人一起读”的编排意图

“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栏目是部编教材为了加强课外阅读,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并通过家长陪伴的形式,使孩子爱上阅读,直至养成阅读习惯。倡导全民阅读,通过孩子的阅读影响大人阅读。

二、“和大人一起读”的材料特点

1.它是一种亲子互动的课外阅读形式。

我们都知道,阅读能力是一切学习能力的基础和核心,因此,近十年来,在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中,都非常重视儿童阅读问题,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怎样才能把全民阅读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怎样让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爱上阅读?国家从顶层进行了设计,在教材编写上进行改革,推出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让家长自觉或不自觉阅读起来。

那么,“和大人一起读”中的“大人”到底该是谁?不少人认为:孩子的父母、家里的其他人、邻居、高年级同学、老师,等等,对不对?我说对又不对。对,是说他们都属于“大人”的范畴,从孩子课外阅读实施的客观条件来看,我们将“和大人一起读”中的“大人”进行适当的扩展,应该也是可以的(特别是在农村,有许多父母在外务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你把“大人”局限于父母,你让他到哪里去找父母?)。不对是说,就本质而言,“和大人一起读”中的大人,主要指孩子的父母。之所以这样强调,是因为与栏目本身的定位有关。“和大人一起读”是一种在阅读环境、阅读方式、阅读目的等方面与课堂教学有着很大区分的阅读活动,它强调的是轻松、是愉悦。儿童最轻松、最愉悦的阅读氛围在哪里?当然是在家庭。而家庭中最能有效地指导儿童阅读的又是谁?当然是父母。因为孩子不管问多少稀奇古怪的问题,做父母的都会耐心解答,不会厌烦,不会训斥,但如果是问其他人,哪怕是老师,都不可能有父母的耐心。只有父母才是儿童阅读的最佳陪伴者。

2.它是一种无功利、无压力的阅读,兴趣是它的核心目标。

“和大人一起读”不同于学校的课堂教学,它关注的不是通过阅读,学生学会了多少生字新词,掌握了多少语文知识,积累了多少名言警句,学会了何种表达方式。它关注的东西只有一个——孩子的阅读兴趣。所以,适用于课堂教学的一切目标和要求,在这里都不适合。阅读中,大人不要给孩子设定明确的学习任务,但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围绕儿童感兴趣的话题,展开广泛而多元的交流。例如,可以给儿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你觉得这个故事后面会发生什么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大人还可用请教的方式让孩子多说说自己的想法。“哇,这一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有时还可以展开一些非正式的讨论:“我觉得他这样做不对,你觉得呢?”与课堂教学的交流不同,这种“交流”因为没有课堂教学那些明确的学习目标而显得更加的无拘和自由。

3.它提倡的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阅读形态。

强调无压力阅读,并不意味着这是一种“放羊”式的阅读,不是放任不管,任由孩子心意,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而应是家长有意识,有目的引导,但孩子却感觉不到的阅读形态。通过“和大人一起读”,儿童的阅读习惯、基本的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在这种宽松、愉悦的亲密互动中“随风潜入夜”,以不经意的方式悄然进行。

三、“和大人一起读”的操作方法

1.家长要鼓励儿童利用已有的口语经验进行自主阅读。

“和大人一起读”中的第一篇阅读材料《小兔子乖乖》,不仅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儿歌,也是传唱度颇高的歌曲。根据这一特点家长可以鼓励儿童通过唱一唱、背一背的方式,与文字建立大致的关联。在此基础上,把儿童的注意力集中到文字上来。大人可以为儿童逐字指读,也可以让儿童自己指读,用手指的动作,引导儿童注意到每个字的字形,同时读出每个字的字音,把听到的字音与看到的字形一一对应起来。这样的活动,经过多次重复,儿童可以逐步达到对“字形——字音——字义”的掌握,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2.家长要创设丰富多彩的共读形式以刺激儿童的阅读兴趣。

家庭,是儿童阅读最放松的地方。大人和儿童可以挑选自己最舒服的阅读地点,选择自己最惬意的阅读姿势进行阅读。为避免形式单调造成的厌倦,读的方式应该丰富多彩。

●读一读,为孩子提供又读又听的范例。

对于教孩子阅读来说,最简单、最古老的方法,就是朗读。教室适用,家里适用,甚至外出旅行时也适用。朗读,既简单又有效,只要大人用心,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就可以得心应手地去做。一年级上册的八篇“和大人一起读”的文章,都可以用朗读的方式和孩子一起读。如:第一篇《小兔子乖乖》,是一首儿歌,第一节和第三节一字不差,第二节和第四节,除了个别字有变化,句式完全相同。这样反复的构段方式,利于孩子迁移朗读。因为孩子们还没有学过拼音,所以,可以由父母按节奏念出,请孩子倾听、跟读,也可以用对答的形式读。

●唱一唱,为孩子营造又读又唱的氛围。

一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唱,配上音乐,加上动作,把儿歌和童谣唱出来,那种押韵的味道,明快的节奏就会“跃然纸上”。这时候,阅读时间就是游戏时间,在游戏中阅读。孩子唱,家长唱,孩子与家长对唱、合唱。阅读一篇文章就变成学习一首歌曲,孩子处于完全放松、自然的阅读状态,其兴趣一定会像春水一样上涨。第二篇《剪窗花》,也是一首儿歌,节奏感非常强,要儿童体验儿歌这种节奏感和音韵感。家长可以在电脑上播放视频资料,学着唱,一起唱,表演唱。

●演一演,为孩子搭建又读又演的舞台。

《拔萝卜》是一篇很有趣的民间故事,故事的语言、人物、情节,孩子们既喜欢,又熟悉,一家人可以扮成不同的角色,边诵读边表演。

●做一做,为孩子创造又读又仿的机会。

学习儿歌《谁会飞》时,可以让孩子一边读一边模仿小动物的动作:鸟儿扇翅飞翔去又回,马儿奔跑仰天叫,鱼儿摆尾摇头水中游。读《剪窗花》,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剪剪窗花,还可以引导孩子了解窗花这种传统民间工艺的艺术特点,感受其中美好的寓意。阅读不仅是口舌耳目的工作,而且是一项能够调动全身器官参与的智力活动。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阅读常常伴随着手舞足蹈的肢体语言。所以有人说,低年级的孩子是在用身体阅读。他们的阅读,不是理性的、逻辑的,而是感性的、活泼的。

●编一编,为孩子留出又读又用的时间。

根据已有故事的情节、情境,创编故事,是一种深受儿童喜爱的语言运用行为。在“和大人一起读”时,家长们可以根据儿童的这种心理,让孩子在读好故事的基础上,依据故事内容、情节,创编故事。如《拔萝卜》是一篇很有艺术特色的民间故事,教材中呈现的是不完整的文本,文本故事到“小狗喊小猫来帮忙”,后面用了一个省略号,没有接着往下写。但插图把故事续编了下去:小猫来帮忙,还是拔不动;小老鼠来了,还是拔不动……据此,结合学习伙伴的提示:“后来怎么样了?”大人可以让孩子把这个有趣的故事一直编下去,让儿童在运用语言的实践中,提高表达能力。

●讲一讲,为孩子铺设又读又讲的路径。

孩子都喜欢听故事,但有点害怕讲故事,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讲,大人不仅要把故事讲给孩子听,更要当好陪衬,让孩子练习讲故事。《猴子捞月亮》内容较长,角色较多,我们可以先分角色读一读,如让爸爸做“老猴子”,读读“老猴子”说的话;让妈妈做“大猴子”,读读“大猴子”说的话,小朋友做“小猴子”,读读“小猴子”说的话。在此基础上,让孩子借助插图把故事讲给大人听。大人要做的就是找好插图,当好听众。因为插图是孩子讲故事的最好凭借,最好的路径;有听众,是孩子讲好故事的动力源泉。

●问一问,为孩子开启又读又思的通道。

家长与孩子拥坐在一起,家长边讲述边提问,边解释边质疑。如此,孩子们不仅仅在阅读,还在阅读中通过与大人的对话,发展了思维,加深了对阅读文本的认识。

唱唱、做做、编编……这些建立在读好基础上的多种阅读形式,可以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参与阅读活动,不仅可以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让孩子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能力在不知不觉中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3.家长要为孩子建立幸福温馨的阅读环境。

孩子依偎着大人,大人亲昵着孩子,拿着同一本书,面对同一篇文章,嘴念同一行文字,那种“和你在一起”的感觉,让孩子和大人拥有了共同的阅读记忆。这种记忆,将阅读和愉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充盈着幸福感。对于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自愿地反复地去做。大家可以想象,一个家庭,若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固定的阅读地点,每天和孩子一起阅读,这是多么惬意的事,久而久之,经典语言就会丰富着孩子们的语言体验和精神世界。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走向“我想读,我要读”的主动阅读境界。而所有这些,对融洽亲子关系、提高孩子阅读兴趣、提升儿童的思维品质是非常有效的。

4.家长要有意识地渗透良好的阅读方法。

在和大人一起读的过程中,大人要把一些阅读的方法示范或渗透给孩子。例如,当遇到长句子,孩子不能连读或者读错了,大人就可以做示范,帮助孩子修正。阅读中,孩子提出问题,大人可以帮助解释,或告知一些相关的信息,帮助他们创建更为广阔的背景知识;通过阅读,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励孩子持续阅读。

四、“和大人一起读”的评价形式

因为“和大人一起读”是在家庭进行,到底有没有读?读的怎么样?教师都不能亲历评价,怎么办?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班级微信、QQ群等,用图片、文字、反馈表、音频、视频等描述方式,在群里进行反馈,展示“和大人一起读”的实况,互相交流,互相启发。

如此,变“看着孩子读书”为“和孩子一起读书,让读书成为全家人的共同行动,既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又营造了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和和谐的亲子关系。”

五、“和大人一起读”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不要把读的过程变成认字过程;二不要过早责令孩子独立阅读;三不要变成全是妈妈的事;四不要理解为只是阅读园地中的内容。

总之,和大人一起读的过程,就是孩子学习阅读的过程。孩子由原初的完全不会,到慢慢参与阅读,直至最后完全自主阅读,这个“一起读”的过程,对于每个孩子来说,历时不等,有的孩子很快可以实现自主阅读,有的孩子却要经历更长的时间。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大人始终和孩子在一起阅读,孩子对图书、对语言、对文字产生亲密感,那是迟早的事。这,是我们能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最后,用史斯克兰《阅读的妈妈》中的一首小诗与大家共勉: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好孩子是读出来的。让我们牵起孩子的手,做那个读书给孩子听的“妈妈/爸爸”吧。

猜你喜欢

和大人一起读大人儿童
大人都不知道的事
让我们学着长成一个大人
假如我是大人
农村孩子“和大人一起读”的认识与思考
大手牵小手一起快乐读
用好教材例子盘活课外阅读
大手牵小手,我们一起走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一觉醒来给你大人级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