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底线思维透视

2018-01-26吴云云

山西青年 2018年11期
关键词:理政治国底线

吴云云

(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601)

国际在线2014年9月发布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六大思维方法》中指出:“底线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线、是事物质变的临界点。一旦突破底线,就会出现无法接受的坏结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李崇富在《论治国理政的“底线思维”》一文中强调:学习和坚持“底线思维”,对于全党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治国理政中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是必要而有益的。在人们思想观念中应当具有明确的“底线意识”和对各种“底线”的敬畏,以期在行动上时刻清醒地保持和增强坚守“底线”的坚定性与自觉性。

笔者以为,底线思维扬弃了“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最高层次的思维方式,唯物而辩证,根本且唯一,与存在这一哲学基本概念相对应。深入研究并自觉运用这一思维方式,对于我们检验真理、丰富认识、指导实践,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底线思维理论来源

众所周知,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条基本规律。这里无不透漏出底线思维的原则和身影。譬如说,对立统一规律,又称之为矛盾的规律,其底线思维在于存在着A物质与B物质,并且两者在某些方面是对立的,但是在某些方面又是统一的;再譬如说,质量互变规律,也叫量变质变规律。其底线思维在于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事物发生质的变化,这里的一定程度,即旧物在它发展过程中到达其底线、界限,继续下去只会形成新质;再譬如说,否定之否定规律,就是说,整个发展过程经历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肯定到否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肯定)这些过程都是底线思维在起着重要作用。底线思维的重要性由此可见,笔者是在哲学的最高意义上来使用这一概念的。

因此,底线思维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既“有畏”,更“有为”。底线思维与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等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强调的思维方式,在我们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起着重要作用。但底线思维又是更高层次的思维概念,涵盖上述思维方式,是对上述思维方式的科学抽象,关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哲学基本问题。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底线思维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思维习惯的继承,也是对同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合理思维方式的借鉴;不仅是习近平同志个人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的充分体现,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底线思维的具体运用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底线思维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蕴含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相关论述中,贯穿于各方面,形成了一个坚持真理、修正谬误、特色鲜明的清晰架构。

(一)底线思维助推公有制经济稳健发展

具体包括:在国有企业方面不断做强做优;在现代企业制度方面继续健全完善;在国有资本方面坚持优化调整;更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确保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助推公有制经济稳健发展。

(二)强化底线思维,塑造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

能够看到的是,我国的综合国力取得显著提升,社会财富积累不断增加,国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然而正是这样的变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的变化。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大数据推送的不断更新,国民对世界的认知远超以前,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领域内要有主动作为,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要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自觉抵制腐朽、粗俗文化的侵蚀。

(三)用底线思维化解社会矛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社会建设包含着方方面面,但是最根本的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在生产、食品、公共等各个方面都要时刻保持警醒,及时主动化解社会矛盾,灵活主动地应对变化莫测的现实情况,积极主动地应对并解决出现的各类问题,降低社会风险,最大效益处理好复杂的现实环境。

(四)严守生态“红线”,加强生态环境支撑力

90后似乎还能回忆起年少无知时期下河捕鱼的小插曲,而现在城市里的10后的生活中到处充盈着现代化的痕迹。快速发展着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导致陶渊明似的归隐山林、田园风光生活越来越成为空想。资源约束日益明显、生态系统不断退化、环境越来越成为人们居家生活的重要标准。这充分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保护环境,加强生态环境支撑力是一件对人民群众有交代、对子孙后代负责任、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大事,我们必须认真地做。

三、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底线思维透视的价值启示

底线思维的透视对党员、对个人的启示也很大。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看到、说到“底线”这个词,也在有意无意间运用底线思维来解决问题,它既是明确的规定,是不可逾越的红线、警戒线、限制范围和约束框架;又是隐形的指示,指导我们为力争最好结果做好所有准备。全体党员、所有人民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应该牢固树立道德底线和党纪国法底线:必须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必须维护国家的团结、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必须服从组织决定、不做任何损害国家民族利益的事情。

[1]人民网.改革要有哪些新思维[N].人民日报,2013-01-15(4).

[2]王海,甄巍然.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底线思维”透析[J].河北大学学报,2014,11(39):15-18.

猜你喜欢

理政治国底线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巍治国艺术作品欣赏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真相与底线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신시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提升党的治国理政能力
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