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阳光*
——对于校园欺凌现象的研究与思考

2018-01-26陈建华崔千千

山西青年 2018年11期
关键词:暴力校园学校

陈建华 崔千千

(平顶山市第四十二中学,河南 平顶山 467000)

2017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提请批准逮捕的涉嫌校园欺凌犯罪人员1881人。校园欺凌不仅对学校安全形成威胁,也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这一校园安全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

一、校园欺凌的定义

校园欺凌指的是一种主要发生在校园内部,部分发生在校园外部的以未成年人为主体的特殊社会现象。作为暴力行为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校园欺凌涉及了社会、犯罪、伦理、法学等多个领域,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本文对校园欺凌的定义为: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欺凌[1]。

二、校园欺凌的年龄特点

(一)低龄恶性化

根据调查了解,校园欺凌事件多发生在中学校园之中,相比于高中大学而言,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性格比较不成熟,自我认识、人格均处于成长期,其行为模式多来自于效仿,易受外界影响。因而比较冲动,较易发生冲突。

(二)施暴行为隐蔽化

此类行为大多具有隐蔽性,多发生在校外行人稀少、僻静隐蔽的场所,学校门口,学校操场、教室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学校厕所等隐蔽场所,网吧等公共场所。

(三)手段残忍,不计后果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结果显示,从2013年到2015年,我国各级法院审结的100件校园暴力案件中:针对人身伤害的暴力行为已经占到88%之上,实际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严重后果的高达67%。

三、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

按照校园欺凌的方式进行分类,目前已经曝光的校园欺凌事件,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①:语言欺凌,例如: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对责受害者粗言秽语、厉声喝骂等。②肢体欺凌,例如: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棍棒捶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等。③人格欺凌,恐吓、威迫受害者做带有侮辱性的事,例如跪地、脱光衣服等。④财务欺凌,敲诈财务:强行索要金钱或物品。⑤社交欺凌,例如:分派系结党,孤立、排挤受害者。⑥网络欺凌,即在网志或论坛上发表对受害者具有人身攻击成份的言论。

四、校园欺凌的深远危害

(一)身心受到严重伤害

例如2016年6月10日上午,16岁的永泰县东洋中学初三学生小黄遭到同班同学围殴,导致脾脏出血严重,经手术切除了脾脏。

(二)严重影响学习

经常受到校园欺凌侵害的学生整日生活在阴影当中,学习成绩一般都下降严重。甚至有些学生由于受到严重伤害,正常的学习被迫中断,不愿意再去上学。

(三)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导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北京中关村二小一名学生长期遭到同班两名同学的霸凌,11月24日更是被两人用厕所垃圾筐扣头。事发后,孩子出现失眠、易怒、恐惧上学等症状,经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

(四)破坏社会秩序,使人们对法律失去信心

据搜狐网“天狐观察”一篇题为《四川"校园霸凌命案":又一个欲盖弥彰的恶性事件!》的新闻爆料:2017年4月1日凌晨,四川泸县太伏中学14岁的初二学生赵某被校霸5人活活打死摔到楼下。事发后当地官方还要强行火化。连死亡孩子的父母看一眼尸体都不允许!这样的粗暴恶行如不进行侦破、审理,还事实以真相,国家法律将丧失威严,普通民众无公正可言。

五、校园欺凌的产生原因

不断曝光的欺凌行为,深深伤害被欺凌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强烈冲击社会的道德底线,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原本单纯的未成年人变得如此暴戾?

(一)生理因素

青春期的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完全,情绪不稳定、容易暴躁失控、自我调节能力差。这是导致校园暴力事件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价值观因素

从学业方面来看,校园欺凌的实施者大多成绩较差,属于班级中的“学困生”“后进生”或者说是“差生”。在学习方面,这些未成年人的价值得不到体现,就从其他方面来满足自己的内心平衡,于是逐渐沦为问题少年。

(三)家教因素

校园欺凌者的家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家境优越,父母从小骄纵,以自我为中心。二是家境恶劣,自己也常有被父母暴力对待的经历,最终导致他们也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同龄人。

(四)社会因素

在成人世界中,不可避免会有一些负面事件存在,比如强权势力、黑恶势力的种种横行,这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未成年人。另外,由于监管力度不够,一些电影、电视剧中,会出现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情节。特别是时下流行的网络游戏里充斥着打斗、杀人的情境,这些都会让未成年人接受并逐渐习惯暴力的环境。

(五)制度因素

近些年来,社会各界过度强调学生权利,导致绝大多数学校不敢轻易地处分学生,甚至有的省份教育主管部门下文统一规定,废除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最高处分——开除。失去了必要的惩戒功能,一些原来收敛的、有所顾忌的恶行敢于公开表现出来。一些行为非常恶劣的学生,在无力的学校制度面前,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另外,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专门作出了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规定,这本是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这项规定不仅没有保护应该被保护的未成年人,反而助长了“校霸”们肆意霸凌别人的勇气。所以我强烈呼吁:我们可以保护未成年人,但不能保护未成年人犯罪!国家应加重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处罚。

六、校园欺凌的防范措施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出台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平顶山教育局仅2016至2017年一年间,就发布了多项预防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文件,并于2017年3月6日,由教育局信保科召开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会议。学校作为防控校园欺凌事件的最前沿,更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认真做好对正在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的应急处理。

(一)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1.学校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指导预防校园欺凌的应急处理;

2.校长、分管副校长组织校行政人员参加专题会议,学习《行政人员值班制度》,明确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做到“谁当班谁负责”、“谁首接谁负责”。

(二)开展专题教育

1.国旗下讲话,向学生宣讲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的危害,并告知学生预防方法及发生校园欺凌的紧急应对方案。

2.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深入开展讨论、分析“面对校园欺凌,我们该怎么办?”。

3.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平台加强宣传和教育。

4.通过“家校沟通平台”加强宣传教育和家校联系。

5.专题讲座,邀请派出所、司法所、法院或法律顾问来校开展专题讲座。

(三)加强预防,防患于未然

1.加强行政值班和校园巡查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2.督促学校安保人员加强校园巡视,采购巡视记录仪;加强对安保人员的培训考核,将巡视的频率和发现、制止突发问题纳入考核和奖惩。

3.在部分重要场所增加高清监控摄像头,从技术上提高防范、发现、制止校园欺凌事件的能力。

4.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学校巡查工作,协助防范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5.向学生公布学校“校园欺凌”救助电话。

6.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发现校园欺凌的苗头或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跟进解决,防止事态恶化。

(四)及时处理,教育惩戒

对已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保卫处应及时调查处置,根据学籍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由学校或受欺凌学生及其监护人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确有挽救必要而通过教育、感化、挽救而能达到最佳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人可以建议探讨适用非刑罚的的处罚方法[2]。

校园安全关乎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共同维护校园的宁静,让学校真正成为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阳光。

[1]Avon Crook.校园暴力:非同小可[J].英语学习:天下少年,2013(7).

[2]郭莉娟.“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的适用[J].今日科苑,2009(21).

猜你喜欢

暴力校园学校
反性别暴力
第二章 暴力原则
“暴力”女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学校推介
向暴力宣战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