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中月令入衣来明末宫廷岁朝风俗中的钟馗

2018-01-26徐文跃

紫禁城 2018年1期
关键词:补子钟馗门神

徐文跃

自由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服饰、古代丝绸艺术

每届岁时节庆,明末宫中有相应的节俗及相应的装饰和纹样。年为岁首,最为热闹,葫芦、花灯各种吉祥纹样轮番登场,这其中更少不了驱魅嫁魅、捉鬼避邪的钟馗,无论天上人间、宫里宫外,人们贴着钟馗画、演着钟馗戏、穿着钟馗衣,和钟馗一起过年……

故宫博物院藏有明代洒线绣判官打鬼经皮一件,经皮以黄色直径纱为绣地,黄色合捻衣线为绣线,用戳纱之法满地绣出菱格纹,再于其上以红、黄、蓝、绿、白诸色绒线绣出云龙、大吉葫芦、钟馗打鬼等纹样。龙作立姿,龙发前扬,双目圆睁,以螺钿和珠料嵌出龙眼。龙身蟠曲,一爪紧抓火珠。龙嘴之下饰以大吉葫芦,葫芦内钟馗头戴幞头,身着襕衫,腰系偏带,脚踏靴,衣袖撸至肘部,右手持鞭,一足踏于倒地的小鬼身上。钟馗头顶,以松针等针法绣出松枝松叶,经皮底部则绣以海水江牙。此经皮原当左右对称为一对,现仅存其一。明代补子多被移作经皮,此经皮即由新年期间的应景补子改作而成。

每届岁时节庆,明末宫中有相应的节俗及相应的装饰和纹样,其补子即应景补子。内使刘若愚在《酌中志》中记载「正月初一日正旦节,自年前腊月廿四日祭灶之后,宫眷内臣即穿葫芦景补子及蟒衣」,岁暮「门旁植桃符板、将军炭,贴门神,室内悬挂福神、鬼判、钟馗等画」。无独有偶,明神宗定陵出有孝靖皇后缀方形补子的短衣一件,衣身虽残,补子却还完好,其纹样与故宫所藏经皮正有相似之处。定陵所出短衣,其前片补子分左右两片,左右大体对称,上部为对飞的鸾凤,其下分别为手持笏板而立的钟馗及中间的小鬼。钟馗左右造将军或福判、仙童、钟馗,各成对,高二尺许,用金彩装画,如门神,黑面黑手,以存炭制,名曰﹃彩妆﹄。于十二月廿四日,奉安于宫殿各门两旁,此亦岁暮植将军炭于门旁之遗意也。至次年二月初二日,仍抬归本厂,修补妆新,临年节再安」。明末风俗,穿着钟馗、贴画钟馗、塑造钟馗彩妆,乃至搬演以

定陵出土孝靖皇后短衣上的补子图片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定陵》

正旦,明末宫中又有塑造将军或福判、仙童、钟馗以为彩妆之俗。刘若愚记惜薪司的职掌有「正旦节安彩妆」,称「厂中旧有香匠塑造香饼兽炭,又塑各一,头戴幞头,身着襕衫,腰系偏带,中间二小鬼共抬一物,所抬之物似为时令花木。补子底部饰以杂宝与海水江牙。庆贺万方夸。年年喜遇皇都宴,锦绣乾你看那丰年稔岁同欢畅,更和那瑞霭从天降」,「吾皇有德山河壮,万载乾坤日月光。庆新正降吉祥,太平年赞今上。则愿的万岁君王,将俺这庶民掌……」第四折起首天福神曰:「时值新年景物华,千邦钟馗为题材的剧目都是年末岁朝应景的节目。万历年间教坊编演的杂剧《庆丰年五鬼闹钟馗》,第三折写钟馗被加为判官,管领天下邪魔鬼怪,其唱词有云:「则他腊梅残,春风荡,贺升平盛世时光。坤总一家。」反映出该剧正是明末宫廷岁朝应景应节的承应戏。又该剧剧末附有钟馗穿关,第三折为「韶带、红襕、偏带、红发、红髯、笠子、笏、竹节鞭」。与此对照,可知故宫经皮及定陵补子上的人物就是钟馗,而经皮上钟馗所执的即竹节鞭。

明 洒线绣判官打鬼经皮故宫博物院藏

国家博物馆藏明人绘《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中的钟馗装扮

宫中如此,民间风俗亦相仿佛。年末岁朝贴画钟馗,屡见时人笔端。文震亨《长物志》卷五「悬画月令」条载:「岁朝宜宋画、福神及古名贤像……十二月宜钟馗迎福、驱魅嫁魅……皆随时悬挂,以见岁时节序。」谢肇淛《五杂组》卷二言及岁末风俗,称:「傩以驱疫,古人最重之。沿汉至唐,宫禁中皆行之,护童侲子至千余人。……今即民间亦无此戏,但画钟馗与燃爆竹耳。」郎瑛《七修类稿》卷三十「除夕元旦词」条谓沈宣曾作《蝶恋花》除夕、元旦二词,道尽中人以下之家风俗,元旦一词内有句云:「新褙钟馗先挂了,大红春帖销金好。」既云「新褙」,自属画帖无疑。而此类应景悬挂的钟馗,多有传世。故宫博物院所藏明宪宗《岁朝佳兆图》,是宫中的一例。图上钟馗须髯如虬,头戴笠,着襕衫,束偏带,脚踏靴,右手持如意。一只蝙蝠飞迎其前,一名小鬼随伺其侧,双手高举托盘,盘内置柏枝和柿子。画幅右上有明宪宗自题诗云:「柏柿如意。一脉春回暖气随,风云万里值明时。画图今日来佳兆,如意年年百事宜。」后署「成化辛丑文华殿御笔」。同是故宫所藏的李士达《岁朝村庆图》,则为民间的一例。该图描画了村民无论老幼欢度春节的各种热闹景

象,内一户人家堂中即悬挂有钟馗一幅。钟馗作侧身前行状,双手前拱,执一笏板。画幅右上署「戊午腊月写于石湖,李士达」。

明 朱见深 岁朝佳兆图轴纸本设色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明李士达《岁朝村庆图》中的钟馗

年节以钟馗作为装饰,为的是驱魅嫁魅、捉鬼避邪。高濂《遵生八笺》卷三十四「四时调摄笺」中「春」卷称:「正月元旦,迎祀灶神,钉桃符,上书一聻字,挂钟馗以辟一年之祟。」该书同卷《春时逸事》中「画钟馗」条谓:「唐有虚耗小鬼,空中窃取人物。终南山进士钟馗能捉之,以刳其目,劈而啖之,故当正月图之以厌鬼。」《庆丰年五鬼闹钟馗》第四折述天福、地福神问钟馗何以不怕鬼怪,钟馗唱云:「我又不曾犯法共违条,行事不虚嚣,为什么全不把神灵怕,有忠心辅圣朝。」上阳真君说:「你今日管押天下妖精,加你为都判官领袖,则要你行事的当,年年正旦扫除鬼怪者。」钟馗唱道:「更谁敢轻薄,有这些鬼力从吾调,若错了分毫,将他来定不饶。」旁白和唱词表现的正是钟馗驱魅嫁魅、捉鬼避邪的职掌。

岁首贴画钟馗以驱魅避邪,此俗由来甚久。冯应京《月令广义》卷五「正月令」记有钟馗,其下注云:「唐明皇元日讲武,疳疾不悦,昼梦一小鬼称为虚耗。云虚者,空中盗人物如戏;耗者,耗人家喜事成忧。俄一大鬼捉虚耗刳目劈而啖之,云:臣终南山进士钟馗也,武德中不第触殿阶死。奉旨赐绿袍葬之,感恩自誓除天下虚耗。上觉,诏吴道子图其像,后世正月图之以厌鬼。」《全唐文》卷三十七且收有唐玄宗答吴道子进画钟馗批,谓:「灵祗应梦,厥疾全瘳,烈士除妖,实须称奖。因图异状,须显有司,岁暮驱除,可宜遍识,以祛邪魅兼静妖氛。」似自此以后,唐朝例有画钟馗与历日之赐。《文苑英华》卷五百九十六收有张说的《谢赐钟馗及历日表》一道及刘禹锡代拟的《谢赐钟馗及历日表》两道。一则曰「屏祛群厉,缋神像以无邪;允授人时,颁历日而敬授。」二则曰「伏以将庆新年,聿修故事。缋其神象(像),表去厉之方;颁以历书,敬授时之始。」三则曰「伏以图写威神,驱除群厉。颁行律历,敬授四时。施张有严,既增门户之贵;动用叶吉,常为掌握之珍。」将画钟馗祛除厉鬼的功效表述得很是清楚。「将庆新年,聿修故事」,既是故事,则非特例可知。

明 戴进 钟馗雪夜出游图轴绢本设色故宫博物院藏

清人绘 丰绥先兆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五代和宋因唐之旧,于岁末年初例画钟馗以祛魅。《新五代史·吴越世家》载:「岁除,画工献《钟馗击鬼图》,(钱)倧以诗题图上。」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卷中「赵忠义」条谓后蜀朝廷「每年杪冬末旬,翰林攻画鬼神者,例进钟馗焉」,文后又云:「丙辰岁,忠义进钟馗,以第二指挑鬼眼睛。蒲师训进钟馗,以拇指剜鬼睛。」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六《近事》中「钟馗样」条称:「昔吴道子画钟馗,衣蓝衫,鞹一足,眇一目,腰笏巾首而蓬发,以左手捉鬼,以右手抉其鬼目。笔迹遒劲,实绘事之绝格也。有得之以献蜀主者,蜀主甚爱重之,常挂卧内。」吴道子所画蜀主「常挂卧内」的钟馗,后来流入北宋御府,「熙宁五年,上令画工摹搨镌板,印赐两府辅臣各一本。是岁除夜,遣入内供奉官梁楷就东西府给赐钟馗之象(像)」。(沈括《补笔谈》)元丰元年(一〇七八年)除日,「神宗禁中忽得吴道子画钟馗像,因使镂版赐二府」。(叶梦得《石林燕语》)京中两府辅臣有赐外,地方州军官员似也有钟馗之赐。熙宁六年(一〇七三年)除日,苏辙时为兴德军掌书记,「府中馈画钟馗,行雪中,状甚怪」。(苏辙《栾城三集》)除日,禁中呈大傩仪,又有埋祟之俗,「诸班直戴假面,绣书色衣,执金枪龙旗。教坊使孟景初身品魁伟,贯金副金鍜铜甲装将军。用镇殿将军二人,亦介胄,装门神;教坊南河炭丑恶魁肥,装判官,又装钟馗、小妹、土地、灶神之类,共千余人,自禁中驱祟出南薰门外转龙弯,谓之﹃埋祟﹄而罢」。(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宫中所用爆仗也以钟馗作为装饰,内中一种作屏风状,「外画钟馗捕鬼之类,而内藏药线,一爇连百余不绝」,而宋孝宗年底进奉宋高宗的礼物中也有钟馗。(周密《武林旧事》)岁末以钟馗应景,辗转流传,民间也普为施行。东京汴梁自入腊月「街市有贫者,三五人为一队,装神鬼判官、钟馗小妹等形,敲锣击鼓,沿门乞钱,俗呼为﹃打夜胡﹄,亦驱傩之意也」(吴自牧《梦粱录》);「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之行帖子」(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除夜,「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岁之安」。(吴自牧《梦粱录》)福州地方岁除则「书桃符置户间,挂钟馗门上,禳厌邪魅,今州人岁暮画工市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二录一僧与法远圆鉴禅师的问答,「(僧)问﹃新岁已临,旧岁何往?﹄师曰﹃目前无异怪,不用贴钟馗﹄」。僧众之间的论难至以「贴钟馗」为喻,正可见当日辞旧迎新贴画钟馗习俗的普遍。

宋 苏汉臣(传) 钟馗迎福图轴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钟馗驱魅嫁魅,后人将嫁魅讹为嫁妹,钟馗之外遂又有钟馗小妹。赵叔问《肯綮录》「钟馗小妹」条引高承《事物纪原》述唐明皇命吴道子画钟馗始末,文后即批评道:「至今人画者,往往如此,所谓始于此也。……今人家举动相效,何止此一事,但今人画钟馗,又画一女子于旁,谓之钟馗小妹,其讹至此。」据《宣和画谱》,五代周文矩画有「钟馗氏小妹图五」,宣和时仍存于御府。据此,则五代时似已有钟馗小妹。相关画作,存世的则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传为宋人苏汉臣的《钟馗嫁妹图》和元人王振鹏的《钟馗送嫁图》,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元人龚开的《中山出游图》。前两图作者、年代颇有争议,而《中山出游图》卷后则有龚开自题诗、跋及众多元人的题诗,可无疑义。又,郑元祐《侨吴集》收有《馗妹图》诗一首,内有句云「天宝治衰妹兄出,白昼宫庭馘狞獝。妹时何在不佐兄?靓妆自炫妖娴质。」亦可见钟馗小妹在元代已较为常见。

入清,贴画钟馗之俗仍为宫廷沿用,元旦各宫殿所用门神中就有福神,或即钟馗。旧例,元旦时各宫殿门神提前造备,于十二月二十四日安挂,二月初二日撤出贮库;康熙二十五年(一六八六年)定于十二月二十六日安挂,二月初三日撤出贮库;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年)议准各宫殿门神正面向用绢一层、朝鲜贡纸一层、白榜纸二层、西纸一层、苎布一层,背用朝鲜贡纸一层,计七层。嗣后减去白榜、苎布各一层,计面背用绢纸五层成造。(《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嘉庆二十二年(一八一七年)刻印的《钦定工部续增则例》更是详细规定了官殿值房等处纸门神的做法,「年节每次画造纸门神二百五十对」,「以上纸门神用白高丽纸彩画福神、仙子、童娃,黄高丽纸缘边」。此类门神,北京故宫、沈阳故宫仍有不少存世。而清初宫中的衣物也沿袭明末的风俗,年节有应景的服饰。康熙年间编纂的《苏州织造局志》卷七《段疋》中「上传特用」条记有皇帝三润色阔满装元旦袍一件,其下注云:「计五身,长阔同前,前后五爪大龙二尊、膝龙四尊。」唯装饰钟馗与否未详。至于民间,贴画钟馗之俗则一变而从年末岁朝移用于端午。康熙《钱塘县志》卷七「风俗」载:「五月五日为天中节,门贴五色镂纸,堂设天师、钟馗像,梁悬符箓,盆养葵榴花蒲艾叶,丹碧可观。」苏州地方,五月「堂中挂钟馗画图一月,以祛邪魅」。(顾禄《清嘉录》)顾禄《清嘉录》称「胡浩然除夕诗云﹃灵馗挂户﹄,则知古人以除夕,今人以端五,其用亦自不同」,又引《江乡节物词》小序谓:「杭俗,钟进士画像,端午悬之以逐疫。」文末又引《江震志》,「五日堂中悬钟馗画像,谓旧俗所未有」。地方如此,京师亦然。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记云:「每至端阳,市肆间用尺幅黄纸,盖以朱印,或绘画天师、钟馗之像,或绘画五毒符咒之形,悬而售之,都人士争相购买,粘之中门,以避祟恶。」

元 龚开 中山出游图卷(局部)纸本水墨 弗利尔美术馆藏

清 福临 钟进士像轴故宫博物院藏

清人绘 迓福钟馗门神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猜你喜欢

补子钟馗门神
心如丝缕 织镂时光— —王建江缂丝作品赏析
足球场上的“门神”
Rank Badges of Official Costume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Semiotics
小小的家
有趣的门神
钟馗嫁妹
清朝官服补子在现代服装中的融合运用
门神都是什么样
钟馗降福图
捉鬼大将军钟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