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改善小儿高热惊厥的作用分析

2018-01-26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28期
关键词:降温体温发作

高热惊厥是由于体温突然升高而引起的惊厥状态,如不及时救治则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有研究资料显示,在发生高热惊厥后,有25%~40%的患儿仍可能在以后出现高热复发惊厥,极易引发患儿出现脑损害[1]。本次实验将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中,明显减少了患儿的复发,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5年3月—2016年2月高热惊厥患儿126例,所有患儿均确诊为高热惊厥,同意加入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生化代谢紊乱者[2]。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所有入选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实验组:男、女分别38例、25例;平均年龄(1.56±0.34)岁;入院时平均体温(39.34±0.31)℃;对照组男、女分别35例、28例;平均年龄(1.68±0.41)岁;入院时平均体温(39.29±0.34)℃;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退热、抗惊厥、治疗原发病等对症支持治疗。在进行治疗的同时,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平卧,纱布垫于上、下门牙之间,避免舌咬伤;遵医嘱实施护理;惊厥持续状态时应准备抢救物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进行体温监测。实验组则实施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 高热护理 高热患儿,应遵医嘱进行全身物理降温,必要时可采取药物降温;体温达到39℃者,可进行头部降温;如体温>39.5℃,需进行全身降温:湿毛巾敷额头、冰袋放于腋下或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处。还可应用退热贴、穴位敷贴、中药足浴及刮痧等。在进行降温时,应密切注意患儿的体温变化,当患儿体温38℃以下时,则应停止进行降温。

1.2.2 惊厥发作护理 惊厥发作时,应首先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去枕平卧,解开衣领扣,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口鼻中的分泌物,将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放置于患儿口腔上下牙齿之间,避免患儿咬伤嘴唇及舌头。惊厥发作,患儿因呼吸不畅,易导致缺氧,故而需给氧,此时应采用大流量氧气,以便能够迅速纠正大脑和机体组织的缺氧状况,避免患儿因缺氧缺血而引起一系列的症状,患儿呼吸规律、和缓后则可将氧流量调小[3]。如患儿屏气时间长,发绀严重,则需通过简易呼吸器帮助通气。注意观察患儿的意识及瞳孔变化,如为惊厥短暂发作,则患儿意识能够快速恢复,瞳孔可无明显变化;如为惊厥长时间发作,则患儿可能因脑组织缺氧出现脑水肿[4]。故而,如患儿长时间或反复出现惊厥持续状态,且瞳孔大小不等时,则应告知医师,预防脑疝的发生。

1.2.3 心理护理 患儿因年龄段的不同,可出现不同的心理状况,因此,应依据其不同年龄段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年龄较小的患儿,可采用抚触的方式,增强其安全、舒适感;年龄较大的患儿,则需耐心的与患儿交流,态度要亲切,语气要温和,鼓励患儿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情绪。患儿发病时,临床症状较为严重,家长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情绪,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需对家长的不良情绪进行调节,并向其讲述小儿高热惊厥的相关知识,从而使家长能够更好的配合治疗[5]。

1.2.4 健康教育 患儿家长多数因缺乏医学知识,在疾病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差,故而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依据患儿家属的文化程度、职业等基本情况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健康教育,其内容主要为小儿高热惊厥的病因、临床症状及其预防措施,还可详细的为其讲解惊厥发作的急救措施、高热的紧急处理、服药方法、预防措施等[6]。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可通过口头宣教、小儿高热惊厥讲座或宣传手册等方式。向患儿家长讲解小儿高热惊厥的相关知识,对降低惊厥复发及预防的重要性,指导患儿家属应常备体温计、压舌板及解热剂等,注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物,预防体温升高及感冒发热,一旦患儿有发热,应随时监测体温变化,合理应用解热剂;同时还应合理膳食,增加患儿的营养状况,增加患儿体质,在呼吸道感染流行季节避免到公共场所活动,提高患儿家长的重视程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在住院期间的高热惊厥的复发情况、患儿家长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患儿家长疾病知识掌握情况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患儿家长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较好。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SPS 18.0,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儿高热惊厥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疾病知识掌握问卷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高热惊厥是小儿在感染性疾病的早期,体温升高至39℃以上而引起的惊厥,排除颅内感染及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可发生于新生儿期以外的各个年龄期小儿,以6个月至4岁较为多见。这是由于小儿大脑皮质尚未发育完全,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异常放电,导致惊厥的发生[7]。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发全身或局部肌群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双眼球凝视、斜视、发直或上翻,伴意识丧失。高热惊厥的反复发作可能会影响患儿的脑功能,因此如何减少高热惊厥患儿的复发率对患儿的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报道,对小儿高热惊厥者在治疗期间应用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高热惊厥的复发,提高患儿预后[8]。

表1 两组患儿的高热惊厥复发及患儿家长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本次实验中,两组患儿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及护理干预,发现:实验组患儿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儿家长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这是由于护理干预中,通过进行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避免再次引发惊厥,降低惊厥复发率;对惊厥发作进行护理,快速缓解患儿的症状,避免长时间处于惊厥状态,发生脑疝等严重并发症,影响预后;通过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调节其情绪,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通过向患儿家长介绍小儿高热惊厥的相关知识,提高小儿家属疾病知识掌握程度,降低小儿高热惊厥的复发。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中,能够降低小儿高热惊厥的复发,提高小儿家长疾病知识掌握程度。

猜你喜欢

降温体温发作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半胱氨或能逆转心脏病发作和中风过程
动物降温有妙招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一起来消消暑 盛夏降温美妆品清单
小老鼠降温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